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談何容易

字數:2087   加入書籤

A+A-




    “外國選手在糖藝方麵的實力,要遠遠超過他們在食雕項目的實力。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食雕項目要求作品接口,是絕對不能被看到的,在銜接方麵的要求非常嚴格。

    糖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糖來完美銜接,接口上不會產生任何間隙,好似渾然一體一樣。

    而食雕項目,國外在銜接方麵的技藝,遠不及我們中國的技藝。”

    說完,楊振興又開始分析劣勢所在。

    “雖然我們國家的食雕作品,在銜接方麵技術非常成熟,但由於造型過於複雜,在這個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是非常多的。

    比賽一共就九十分鍾,光是銜接,可能要花去三分之二甚至還要多的時間。

    所以就導致我們在設計作品時,必須做出很大的取舍。

    如何能保證作品有高難度、質量上乘,又不會在銜接時太過複雜,浪費大量比賽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呈現出藝術價值高、讓人感到驚豔的作品。

    是一個很難克服的難題。”

    關於這一點,作為食雕大師的韓師傅深有體會。

    除了一般簡單的作品,或者是練手之作,會從頭到尾使用一樣食材。

    其他的食雕作品,或多或少都會使用兩種以上的材料。

    就拿最簡單的鳥類造型舉例。

    整體造型很容易雕刻出來,而且使用一個食材完全足夠。

    但如果你想做的更精美,眼睛需要用黑芝麻等黑色食材鑲到眼睛部位,翅膀的羽毛想要栩栩如生,就必須單獨用另一個食材進行雕刻。

    等雕刻好以後,再通過各種技藝‘裝’到主體上。

    要是孔雀、鳳凰這類造型,每條尾巴都需要單獨雕刻再進行銜接,翎羽也是如此。

    哪怕是一隻小小的仙鶴,渾身潔白之外,要有黑色的眼睛、紅色的頭頂和鳥啄。

    這些部件全部是使用其他食材改好形狀後接起來的。

    如何能讓人看不出接口,好像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就必須花費大量時間來處理這些細節。

    或許許多歪果仁或者評委,對中餐了解不夠專業。

    但他們都知道中國廚師,在果蔬雕刻方麵,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這裏麵有許多次招待國外重要賓客的國宴上出現過精美食雕的原因,也有早些年,一些國內廚師出國進行交流獻藝時,給他們留下的印象。

    72年發生的大事眾所周知,大洋彼岸的賓客第一次訪華。

    國內十分重視這次中美兩國關係改善的大事,國宴招待一改之前樸素傳統,規則之高,可以說是建國以來少有的。

    光是排菜就有幾十道,包括九道冷盤、六道熱菜、七道點心以及甜品、水果、酒水等等。

    其中的菜式,就大量使用了精美的食雕做裝飾擺盤。

    比如著名的烤鴨,就用冬瓜等食材,雕刻成一隻鴨子,把片好的肉鋪在上麵,仿佛一隻活的鴨子一樣,栩栩如生。

    也就是在這時候,中國食雕第一次給歪果仁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就導致你一個中國廚師,報名參加食雕項目,如果作品不夠精美華麗,根本無法打動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