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望祀舜帝!
字數:7283 加入書籤
&esp;蘇劫看了看嬴政,知道以嬴政的秉性,一旦決定,便難以回轉,於是說道:“陛下,若真要去沙丘,臣以為,也不是不可,若是去了,這秦世謠中的預言自然是不攻自破,對秦國自然是好的,不過,臣卻以為,即便要去,也不能現在去。”
&esp;嬴政看了過來,問道:“太傅的意思是?”
&esp;蘇劫說道:“陛下,如今,秦歸四海,天下之民無不為秦民,四海疆域莫非秦土,然則,天下黔首未經秦法之苛刻,今雖宇內歸一,但終百姓有畏秦之心,民心定則四海安,當務之急,便是安定民心,然而,人心不安在前,熒惑守心在後,對我大秦終歸是有巨大的隱患。”
&esp;嬴政微微點頭。
&esp;蘇劫時候道:“是以,臣已然決定,尚準備啟稟陛下,此次陛下前往泰山封禪,不如先行南行路經雲夢澤,望祀舜帝,天下百姓知大王此舉,必然會對秦消去大半的畏懼之心,同樣也會感念大王一統天下,治理萬民的聖君,到時,等到泰山封禪之時,天下黔首的話語和思想必然扭轉,此時,陛下再行前往沙丘,必然可一舉定鼎民心。”
&esp;“望祀舜帝?!”
&esp;在場的官吏都是何等人物,蘇劫此話一出,瞬間明白了這其中的深意。
&esp;首先,秦國一統天下,民心不穩,又逢熒惑守心,這是巨大的隱患。
&esp;然而,為什麽祭祀舜帝了。
&esp;準確的說,是望祀,不是祭祀。
&esp;因為,真正如果要興起祭祀大典,怎麽也不可能去雲夢澤,而是要去九嶷山。
&esp;九嶷山在哪裏?
&esp;蒼梧之野,蒼梧在五嶺以外,那裏生滿了青色的梧桐,因此而得名!上古年間,蒼梧之野泛指湘水南部五嶺地帶,舜帝在難尋的途中病逝在這方梧桐山野,葬於一片九水回環的山地,因這九條山溪地勢水流風貌極其相似,很難分辨,故被稱為九嶷山。
&esp;然而。
&esp;蘇劫為什麽要嬴政去祭祀舜帝,而不是三皇五帝。
&esp;這其中的原因,那得先明白舜帝其人。
&esp;在五帝之中,最後兩位是舜帝和禹帝。
&esp;舜帝本姓姚,名重華,後世皆因為舜帝出聲於虞地,故又稱其為虞舜。盡管,在後世史書中對舜帝造出了諸多逆行,言其囚堯帝而自立,又隔絕堯的兒子丹朱,使堯帝父子不能相見,方得自立為帝。
&esp;然則。
&esp;在天下人的心目中,舜帝的任憑功德堪稱五帝之最!
&esp;其一,舜帝最孝慈,遭到屢屢虐待自己的父母兄弟而不反抗,最終感化了父母兄弟。
&esp;其二,舜帝愛民,法度平和公正,其事跡多多。
&esp;其三,舜帝敦厚仁德,堪稱王道典範!
&esp;其四,舜帝高壽,六十一歲代堯為天下共主,在位三十九年,整整一百歲才逝於蒼梧之野。
&esp;王綰立刻道;“老臣以為,漢王所言極是!”
&esp;“臣等附議。”
&esp;如果嬴政祭祀了舜帝,這不就等於告訴天下黔首,朕會像舜帝一樣對待你們。
&esp;那秦世謠裏的開吾戶,據吾床,飲吾酒,唾吾漿,食吾飯,以為糧,怎麽可能是會祭祀舜帝的帝王做的呢。
&esp;無疑。
&esp;這麽做也是在告訴天下。
&esp;這秦世謠是錯的。
&esp;這樣的君王,上天有什麽道理來懲罰呢。
&esp;嬴政道:“好,朕便聽太傅的意思,望祀舜帝,再行泰山封禪,西行返回鹹陽之際,前往沙丘!”
&esp;……
&esp;嬴政躺下了。
&esp;他太累了。
&esp;蘇劫等大吏,紛紛出了大殿,眾人麵色沉重,誰都知道,嬴政此刻的內心是非常不好受的。
&esp;夢中。
&esp;沙丘行宮籠罩在巨大的火焰之中,火焰的來源,便是那天上的熒惑星。
&esp;嬴政頓時驚醒,滿頭冷汗,“前至沙丘當滅亡!!”
&esp;嬴政咬牙切齒,再次捂著頭睡去。
&esp;半天才稍稍平靜了下來。
&esp;秋末。
&esp;泰山封禪的諸般事物謀劃就緒了。
&esp;李斯作為廷尉,也終於趕了回來。
&esp;隨著嬴政出巡的大臣是:李斯,蒙武,姚賈,頓弱,鄭國,胡毋敬等人,此次蒙武總領五千鐵騎的護衛大將,衛尉是楊端和,總司皇帝車馬的是趙高。
&esp;灞上。
&esp;宏大的車騎儀仗隆隆開出了鹹陽。
&esp;萬千關中百姓守候在漫天霞光之中,最雄偉的正陽門箭樓上,三十六支長號整齊揚起,悠揚雄沉的號聲回蕩著渭水南北,動開的城門中,隆隆開出了整肅森嚴的皇家儀仗。
&esp;千騎方陣,一麵將旗之後,騎士全部黑甲闊劍,沒有一支長兵器。
&esp;顯然是一支真正的作戰之旅,而不是虛設排場的青銅斧鉞之類的禮儀排場。
&esp;最讓人震驚的便是,千騎方陣之後,是三十六麵大書秦字的五色旌旗方陣,旗手全部是馬上騎士,旌旗方陣後,是一個一百輛戰車的方陣,每輛戰車肅立著十名重甲步兵,人人背負著一架臂張連弩,手中一支兩丈長矛,若走下戰車擺開,立刻便是一座無堅不摧的連弩大陣。
&esp;戰車方陣之後。
&esp;又是雙側並使的二十輛特製的大型座車,內中全數都是官仆宮女內侍等一應無法乘騎奔馳的人。
&esp;此後。
&esp;隻見連續九個百人騎士隊護衛的九輛皇帝禦車,每個百人騎隊前一輛青銅禦車,每輛禦車都是駟馬拉架,九車一式,沒有任何差別,其中一輛必是嬴政的正車無疑。
&esp;九隊九車後。
&esp;是一輛寬大精美的兩馬青銅軒車,八尺車蓋下肅然端坐著李斯,李斯之後,才是兩車並行的大臣車座,直到末尾,又出現了殿後的一個千騎方陣。
&esp;依仗車齊出了正陽門,相繼在寬闊的大道上展開。
&esp;成千上萬的民眾夾道而來,爭相觀賞這生平難逢的盛大場麵,萬歲之聲此起彼伏,聲震原野。
&esp;關中多為老秦人。
&esp;秦國一天下,直到今日皇帝東巡,才意識到,大秦始皇帝何等威武。
&esp;大隊人馬,緩緩朝著函穀關行徑。
&esp;時至正午。
&esp;灞上原野前方,已然出現一五千輕騎的大隊人馬,人人肅然看著皇帝的儀仗隊!
&esp;為首者端坐八尺傘蓋下,渾身漆黑的王服,束發白玉簪閃閃餘暉。
&esp;嬴政和蘇劫。
&esp;一南一北兩兩分開。
&esp;臨別之際,蘇劫對著嬴政幾番囑咐!
&esp;隨後。
&esp;蘇劫看了嬴政身後的李斯一眼,後者給了蘇劫一個放心的眼神。
&esp;二人,早在昨日,蘇劫便已然告訴了李斯,不管發生什麽事,都不允許陛下前往沙丘,哪怕是違抗皇令,明著不能做,暗中也要截斷道路,必須要斷了嬴政這個念頭。
&esp;幾日來。
&esp;這沙丘之事,嬴政口裏沒說,但是,誰都知道,嬴政必然是落了心思的。
&esp;所以,這一次陪著嬴政去泰山的大臣,各個都是蘇劫親至點的,這些人,無一不由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行事沉穩,善口舌。
&esp;當然,這一切,都是蘇劫為了未雨綢繆!
&esp;隻要皇帝不去沙丘,什麽事都不會出現,然而,他這一次北行,自然不單單是為了去九原。
&esp;……
&esp;蘇劫一路。
&esp;來到九原郡。
&esp;為了快速行事,蘇劫特意用的是輕騎,也就是說,這輕騎行動起來,要比嬴政厚重的儀仗要快得多。
&esp;蘇劫來到九原,嬴政怕是剛剛來到淮陰!
&esp;等過了淮陰,才能抵達三川,隨後一路還足夠遠。
&esp;蘇劫在雁門關,藍田大營,逗留了旬日,按照皇帝令,犒賞三軍!
&esp;隨即。
&esp;連夜率著五千輕騎,直奔沙丘!!
&esp;當日。
&esp;嬴政東出函穀關,天下震動,不僅如此,天下黔首都聽說皇帝要去往雲夢澤,望祀舜帝,得知這等消息的時候,百姓們振奮了。
&esp;不管皇帝的儀仗在哪裏出現,山頭上,原野中,無數的百姓們爭相望去。
&esp;不管他們曾經是哪個國家的百姓,但是現在,他們都是秦國的黔首。
&esp;山源穀道之中。
&esp;陳勝出現在一處峽口。
&esp;多時之後,穀外快馬奔行來了數人,鳥鳴聲從口中吹出。
&esp;峽穀處立刻出現類似的回應。
&esp;眾人相互一看,朝著鳥鳴聲傳竄去。
&esp;“少主,皇帝沒有前往沙丘!!”來者麵色凝重。
&esp;“什麽?他,他就不怕天下人口誅筆伐!”
&esp;麵前數人頓時有些為難。
&esp;皇帝去哪裏,這哪裏是他們能夠做主的,陳勝左顧右盼,神色凝重,沙丘當滅亡,熒惑守心,嬴政這是怕了?
&esp;天丙七術,最重要的一環。
&esp;那就是讓嬴政前往沙丘。
&esp;到時,再用盡辦法實施感應呪。
&esp;嬴政必然心血虧虛,重病或直接身死,都未必不可能。
&esp;可是嬴政南行,於沙丘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方向,這不就是等於告訴天下人,沙丘不去了。
&esp;來人補充道:“我聽說,皇帝這一次準備先行前往雲夢澤望祀舜帝!少主,怕是要另行改變計劃了!!”
&esp;陳勝聽完,咬牙切齒。
&esp;心中何其不甘。
&esp;“就差一步,就差一步了!!就差一步,皇帝就會死。”
&esp;“一步之差,天差地遠也,沒什麽可惜的,如今,陳離尚在秦王宮中,等皇帝回了宮,另尋他法便是,少主前往不可強求!!”
&esp;陳勝遺憾的看這北方,道:“沙丘當滅亡!!這是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