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輪盤豪賭
字數:3344 加入書籤
牛吏!
不隻是洛陽朱鮪上表稱臣。身在衙縣的左輔都尉公乘歙在接到建世皇帝陛下的詔書後,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即選擇了投降。
至此,左馮翊、右扶風的高級官員都表示歸順,劉鈺初步安定了三輔地區。
按照皇帝的命令,公乘歙應該接受征北大將軍田況的指揮。
田況原本是征北將軍,皇帝剛剛加封其為征北大將軍,同時被加封的還有夏陽,為征東大將軍。雖然隻是加了一個大字,但地位提高了一大截。大將軍者,可節製數路將軍,位在諸將軍之上。這樣他們指揮各路將軍就名正言順了。
公乘歙是都尉,屬於地方武職,輔助太守主管軍事。因為赤眉軍進入關中,身為左馮翊的軍事長官,他動員了整個地區的全部軍事力量,將整個左輔都軍事化了,這使他的軍隊規模急劇擴大,如今手下已有十萬大軍。
反觀征北大將軍田況,直屬軍馬不過兩萬,一半在臨晉,一半在河東。就算加上屯田校尉王碩的一萬人馬,此時他能調動的軍隊也隻有三萬,遠遠少於公乘歙的兵馬。
這使兩人的實際權力產生了倒置,公乘歙自然是不太服氣,雖然皇帝明令其受田況指揮,左輔都尉卻不甘心居於其下。
田況命他急調軍馬入河東,公乘歙以糧草不足為由一直拖延,在衙縣屯集大兵不動。
這一天,公乘歙正在衙縣和眾將領議事,忽然聽到門外喧嘩,衛兵急急忙忙地跑來,叫道“都尉,征北大將軍來了!”
公乘歙嚇了一跳,連忙起身迎接,還沒出門,田況已大踏步地走了進來。
他的身後是一個鐵塔似的壯漢,正是屯田校尉王碩,王碩身後有十幾名衛士,個個都是彪形大漢,手扶刀柄,殺氣騰騰。
公乘歙行禮道“拜見大將軍!”
田況直接走到上位入座,說道“陛下命我總督北線軍事,以後須與諸位合作,可我與你們還沒有見過麵,今日特地來和諸君認識一下。”於是命諸將都報上名號。
田況道“如今河東軍情緊急,急需增兵,公乘都尉以糧草不足推托,說無法調兵”
公乘歙忙道“大將軍,不是無法調兵,而是尚需些時日,末將正在加緊征集糧草。”
王碩一聲厲喝“大將軍說話,焉能容爾插嘴!”
公乘歙見他威風凜凜、氣勢逼人,嚇得立刻閉上了嘴巴,不敢再說話。
田況又道“河東事急,不能再等。我知都尉忠心為國,事務繁忙,今特地前來,代都尉征糧調兵。”
說罷命衛兵收了虎符令箭,正要下令,帳下一個大漢站了出來。
此人姓石,是公乘歙的心腹,不僅對他忠心耿耿,而且是他手下的頭號猛將,目下是一個侯官。
石侯官說道“大將軍!都尉說了,再過幾天就發兵,大將軍何必發急,非要現在調兵?我們大漢官兵調動,什麽事都得考慮周全,按著程式走,不像你們赤眉軍說走就走!都尉乃皇帝陛下任命,要想罷免,當然也得皇帝陛下下旨。大將軍憑什麽一來就收都尉的兵權?”
田況沉聲道“我們赤眉軍,你們是大漢?哼!你說的是哪一家的大漢?你到底是哪一家的臣子?”
“我,我不過是口誤嘛!”石侯官知道說錯了話,連忙辯解。
田況哪裏還容他辯解,厲聲道“把這個舊朝的逆臣給我斬了!”
王碩一個大步就邁到他的跟前,環刀已經握在了手裏,石侯官大駭道“你敢”
話音未落,眼前刀光一閃,鮮血噴濺,石侯官的腦袋咕嚕嚕滾落在地,帳下眾將都跳躍躲避,連聲驚叫。
田況道“各位都是沙場上的猛將,竟如此膽小麽?”
公乘歙嚇得瑟瑟發抖,看著地上觸目驚心的血水,一時說不出話來。
田況道“我乃皇帝陛下欽命征北大將軍,總督北線軍事,節製諸路兵馬,公乘都尉,本將軍不能在此行權麽?”
公乘歙的腿再也支撐不住,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伏首道“謹遵大將軍將令!”
公乘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糊裏糊塗地丟掉了自己軍隊的指揮權,田況則毫不客氣地接管了軍務。
征北大將軍雷厲風行,立即開始整編軍隊,將十餘萬士卒大半遣散回鄉,隻留下精銳之士。他命公乘歙率軍五千去夏陽駐守,防備鄧禹的回馬槍。他自己則將其餘四萬人直接帶走,回到河東郡。
屯田校尉王碩也率軍渡河,與田況會合,二人合兵六萬,開始攻略河東各縣。
其他的郡縣長官在收到皇帝招降詔書之後反應不一,關中的官員大多選擇投降,畢竟他們離長安太近,承受不起赤眉軍的兵鋒。而出了赤眉軍勢力的輻射範圍之外,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有的郡守表麵應承,接受詔書印信,有的則完全置之不理,就當沒有這回事,更有甚者會出言不遜,扣押使者,或者幹脆將使者趕走。
當此之時,天下大亂,野心家趁勢蜂起,各據一方。劉鈺、劉秀、公孫述、隗囂、劉永、秦豐、張步等人無一不在寵絡各方勢力,地方官員都在觀望、判斷,想尋找最有前途的君主,這是一場超級大型輪盤賭,賭的是天下歸屬,押的是身家性命。
每個人都在下注,有人下在劉鈺身上,當然也有人押在別人身上。
在東北與河東郡相鄰的兩個郡上黨和太原,他們將如何下注?
小皇帝十分自信,要將兩郡收入囊中,具體的執行人就是左馮翊豪強杜廣國。
杜廣國兩個月前受命前往上黨,勸說上黨太守田邑歸降。田邑本來絲毫沒有投降建世皇帝的意思,無奈家眷落在人家手裏,田邑也不敢一口回絕,隻能與杜廣國虛與委蛇。
當時劉秀也派人招降田邑,因劉秀是一個天下聞名的英雄,上黨又在劉秀勢力範圍的邊緣,田邑十分傾向於銅馬皇帝。如果不是被杜廣國陰了一手,把田太守的家眷劫去了鄭縣,他大概早就如史書中記載一樣投向劉秀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