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好繡工

字數:3063   加入書籤

A+A-




    

    皇帝發脾氣了,整個大殿裏伺候的宮女,太監們都大氣不敢出。皇帝倒是笑了起來。

    他大笑了一通,對一直服侍他的首領大太監李忠順說“忠順,你說,朕是應該高興,朕的兒子們都長大了,開始謀奪老子的位置了,還是應該難過,皇家果然沒有真正的親情?”

    雖然皇帝是在笑著,可是伺候了皇帝半輩子的李忠順還是明白,皇帝此刻心中已經憤怒悲傷到了頂點,他柔聲勸說“皇上,您就是在皇宮裏出生的,經曆過明帝陛下,經曆過先帝朝,還不知道這皇宮是什麽樣的怪物嘛?皇子們雖然都有了自己的心思,隻要皇上您把握住大局,就行了。其實,別說是皇宮,就是這些世家大族,哪一家沒有這些爭鬥?就是那家裏隻有三五畝田地的小戶人家,兄弟子侄們還有爭鬥呢。”

    “再說了,皇子們雖然大了,各自有心思,可是,他們都是孝順的。並沒有誰做出來出格的事情。”

    皇帝聽到李忠順的安慰,倒是怒火降低了一些,他歎息到“你說的很有道理,誰家沒有糟心事呢?更何況這皇宮裏,曆來都是最汙穢的地方。以往,朕宮鬥戲可是沒有少看。好吧,就讓她們鬥爭吧,不是還有養蠱一說嗎?不經過爭鬥,皇位怎麽會穩固,不經過爭鬥,怎麽知道,朕哪個兒子才適合作為繼承人?”

    李忠順知道皇帝自己已經看開了一些,忙岔開話題,他不想皇帝繼續生氣“皇上最是聖明。奴才這裏還有一事要稟告,剛剛三公主親自送來了一碗糖水,還是溫熱的呢,皇上要不要現在享用?”

    一提到自己那個溫柔孝順的女兒,皇帝心情好了一些“哎,說起來,還是姑娘惹人疼愛,臭小子們都是來討債了。今天福康又送來了什麽糖水?”

    李忠順看到成功的讓皇帝心情好起來,臉上的笑容越發的深了“三公主送來的是綠豆銀耳羹。這個天氣確實是很適合。”

    皇帝叫人把女兒做的糖水端了上來,喝了幾口,這心情越發的舒暢起來。他站起來,一邊往外麵走,一邊說“朕也有一陣子沒有去廣陽宮看望榮妃了。擺駕廣陽宮吧。”

    宮女和太監們迅速的行動起來。

    不一會兒,皇帝就帶著一堆從人,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廣陽宮外麵。比起來良妃富麗堂皇的長樂宮,惠妃端莊大氣的永壽宮,廣陽宮就顯得陳舊了一些,不過,依然是富麗堂皇,不過是比長樂宮多了一些舒朗,比永壽宮多了一分淡雅。

    皇帝到了廣陽宮外麵,早就有風姿猶存的榮妃帶著秀麗溫柔的女兒還有一地的太監宮女,恭敬的在宮門口迎接。皇帝忙快步走過去,伸手扶起來榮妃說“外麵風大,何必還要迎接出來?”

    榮妃恭敬的說“禮不可廢,臣妾是六妃之一,怎麽能不做榜樣。”

    皇帝笑著說“你就是這樣守禮一輩子了。福康,你怎麽也不勸著你母妃一些?”

    福康公主笑容連連“父皇,母妃這樣做是對的,女兒怎麽會勸阻?不過,今天風確實是有些大了,所以,孩兒請母妃多披了一件披風。”

    皇帝一看,可不是,榮妃身上披著一件寶石藍色的織錦披風,上麵還繡著精美的花草,華麗又不失端莊。皇帝一邊和榮妃,女兒往廣陽宮裏走,一邊說“榮妃這件披風倒是不錯。不但布料好,這花紋也很好。繡工倒是看著和宮裏以往的不同,多了一些活潑。”

    榮妃忙笑著說“皇上,臣妾這件披風可是何嬪親手繡的。臣妾早就聽說,何嬪未進宮之前,她娘家曾經請江南刺繡大家教導過她繡工。果然,這繡活就是出眾,臣妾看,倒是比宮裏的繡娘做出來的還要好呢。”

    榮妃這個話一說完,旁邊就有一個容貌美麗的女子柔聲說“榮妃娘娘謬讚了。嬪妾這粗糙手藝哪裏能拿得出手?”

    皇帝定睛一看,原來就是他最近提拔上來的何嬪。何嬪年輕貌美,雖然沒有良妃那種傾國傾城的容貌,但是,身上自然有一種江南女兒的婉約,加上喜歡穿淺淡顏色的衣服,身上頭上也沒有戴過多的首飾,越發顯得人淡如菊。皇帝心情又好了幾分。他笑著說“原來何嬪刺繡功夫這麽好。改天也給朕做幾件東西吧。”

    何嬪忙跪下應了。起身後,又向皇帝和榮妃告辭。對於何嬪這樣的識趣,榮妃心情也好起來。等到何嬪走後,自然榮妃有意無意的也多說了幾句何嬪的好話。

    當天,皇帝就召了何嬪侍寢,接著幾天,都對何嬪寵愛有加,不但夜晚會召見何嬪,還會在傍晚去何嬪的錦繡宮去。這自然讓宮裏一眾妃嬪們懊惱起來。這其中,榮妃是幫襯幾句。良妃是狠狠咒罵,惠妃是摔了一地瓷器,淑妃是意味深長。

    不管宮裏嬪妃們怎麽想,皇帝還是經常去錦繡宮裏和何嬪談天,這個人淡如菊的江南溫柔女子,確實讓他留戀不已。

    此刻,皇帝正在錦繡宮,看著何嬪新繡好的一件荷包“何嬪,你這繡工確實是好。這送給朕的荷包上麵活潑討喜,真是不錯。”

    何嬪一如既往的溫柔“皇上又打趣嬪妾了。”看到嬌羞的何嬪,皇帝不免又是一陣爽朗大笑。笑完後,皇帝突然問“朕聽說,你們何家現在雖然明麵上是你大弟弟和二弟弟一起主管家務,但是,做主的其實是你四妹妹?”

    何嬪心裏一緊,麵上卻一點都不露“皇上,您真是聖明燭照,不怕皇上您笑話。嬪妾家裏自從父母去了之後,差一點就家破人亡了。好在,弟弟妹妹們又支撐了下來。這其中,嬪妾那個年幼的四妹妹居功甚偉。”

    皇帝倒是來了興趣“哦?聽說你四妹妹隻有十二歲?這個年紀其實不過是小學生或者是初中生罷了,怎麽就這麽早慧?還能力挽狂瀾,拯救你們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