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花鳥使

字數:3703   加入書籤

A+A-




    “你覺得關寧軍實力如何?”孫承宗笑著問道。

    孫傳庭有些疑惑,然後小心的說道:“坊間傳聞,柳河一戰,我大明七百披甲騎卒,八百步戰,在柳河河畔與敵不到一牛錄之人碰上,大明慘敗,損失近千人,而敵人僅僅是一牛錄左右。”

    一牛錄是三百人,也就是說大明將近兩千人的關寧鐵騎加上步戰,在柳河與敵人廝殺,而且對手隻有三百人的情況下,被殺了大半。

    這一戰,也是孫承宗在天啟五年時候,被迫致仕的主要原因。

    而這一戰,大明死了一個總兵官,主帥先鋒監軍全部陣亡,僅僅被俘虜的戰馬,就高達六百七十餘匹。

    這件事,是孫承宗的恥辱。

    孫傳庭這個時候,把這件事拿出來說,可想孫承宗的臉色有多麽的難看。

    但是孫傳庭想要知道當年柳河之戰的真相到底如何。

    “一牛錄?三百人?!”孫承宗哈哈狂笑起來,笑著笑著就劇烈的咳嗽起來,隨後搖手表示自己無礙,隻是笑岔氣了而已。

    孫承宗笑的臉色漲紅,但是臉上沒有一絲一毫的喜悅,反而帶著惆悵的說道:“建奴僅僅埋伏在河岸上的副將就有三人,遊擊五人,這還不算耀州城內的建奴軍卒,正藍旗達柱虎副將、哲爾格訥遊擊、正白旗代子遊擊華善等人,都是建奴的嫡係部隊,我大明軍剛登河岸,就驟逢強襲,伏兵四起。”

    “你知道為什麽當時馬世龍要派兵去襲擊耀州嗎?”孫承宗喝了口水,順了順氣,歎氣的問道。

    馬世龍是山海關總兵,也是柳河之戰的起因。

    天啟五年,馬世龍派出了駐紮在娘娘宮的魯之甲和李承先,兩人率領將近兩千人,襲擊耀州。

    結果渡河之後,連城牆都沒看到,就遭遇了金人的襲擊。

    魯之甲和李承先戰死,兩千人近半數死於柳河。

    孫傳庭眉頭緊蹙的問道:“為何?”

    “有一書生名叫劉伯鏹,乃是我大明的秀才,他找到了馬世龍遊說,說耀州城防空虛,僅有三百人駐紮,總兵前去,可擒獲建奴四貝勒,也就是現在的建奴可汗,黃台吉。”

    “馬世龍頗為心動,有些輕信,就派人去了,結果一去不回。”

    “劉伯鏹帶著兩百三十餘人的回鄉難民來到山海關下,衣衫襤褸,聲情並茂,聲淚俱下,馬世龍一介武夫,就輕信其言,反而中了敵人的埋伏。”

    孫承宗十分嚴肅的說道:“當時先帝任我為兵部尚書,我從山海關離開之前,反複提點馬世龍,一定要小心敵人的蠱惑之計,現在廣寧之戰敗北,就是因為輕信了奸細的話,出城紮營。”

    “而柳河之戰也是同理。”

    劉伯鏹,孫傳庭記下了這個名字,總有一天類似於範文程、劉伯鏹這類人,統統都要成為他的刀下亡魂!

    他略帶著幾分好奇的問道:“那這次袁崇煥奔赴遼西走廊,不知道帝師對其有何提點?”

    孫承宗搖頭說道:“我對他沒有任何提點,他也不需要我的提點,萬歲詔某、袁可立、袁崇煥、滿桂議遼東戰事,我才知道袁崇煥向萬歲提議,五年平遼。”

    “幸好萬歲明鑒,對五年平遼之策,不以為意,隻取了平抑遼東、東江、鎮江三府糧價的幾個方略,險些釀成大禍,若是繼續和袁崇煥有什麽瓜葛,他取死之日,也是我身亡之時了。”

    孫傳庭才知道,原來還有五年平遼這一個,聽起來就十分讓人意動的奏疏,但是他從未聽人提起過此事,今日也是第一次從孫承宗口中得知。

    孫承宗拿起一本書遞給了孫傳庭說道:“你來求的事,我已經知道了,這是某這些年未寫完的兵書,名曰《車營叩答》,你且拿去用著,但是我提醒你,現如今遼東鐵騎雖然有些尾大不掉,但是大體上還是可靠的,你切記,不可以家族器重之。”

    孫傳庭接過了那本兵書,離開了帝師府,心中五味雜陳,雖然孫承宗的話沒有說明白,但是他卻是聽的明白。

    此時的關寧鐵騎,早就不是當初的關寧軍了,但還能夠靠得住。

    朱由檢很快的就收到了孫傳庭四處打探練兵的法門,讓豪賭的大明皇帝,稍微寬了點心。

    不恥下問的人,運氣總是很好。

    孫傳庭是一個很執拗的人,他對於自己信奉的教條深信不疑,比如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但是,現在孫傳庭為了完成大明皇帝的任務,肯拉下臉麵,四處去求人,求法練兵,已經非常可貴了。

    關寧軍大體可靠這件事,朱由檢十分確信。

    因為朱由檢收到了一封曆史上的崇禎皇帝,也曾經收到過的奏疏。

    【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單弱,宜宿重兵。】

    這是袁崇煥寫給大明皇帝的奏疏裏麵的一件事,除了誇耀自己平抑糧價的功績和拓土屯田準備春耕之外,這是這封奏疏裏,最重要的一句話。

    袁崇煥到了山海關後,第一次給皇帝上書,就提醒大明皇帝,敵人可能繞開關寧錦防線,突入長城之內。

    其實關寧軍共有十二萬的正軍領餉,能戰之卒約有十萬之眾,但是這十萬之眾,隻有一萬左右的騎卒,不到三萬人的步戰算是精兵,其餘都是輔兵,負責車營等輜重。

    在崇禎二年,黃台吉繞道喜峰口破長城攻打遵化之時,袁崇煥的反應也還比較速度,迅速組織了九千騎卒馳援京師,而後麵還有三萬餘的步戰,在崇禎三年,崇禎四年,負責收複遵化、薊門四座重鎮。

    而且在廣渠門前阻擊了黃台吉攻打京師之戰。

    養十二萬的騎兵,大明需要一百二十萬的馬匹篩選,大明哪有那麽多的馬……

    在整個己巳之變中,隻有滿桂、耿如杞、袁崇煥相繼勤王,而宣府還阻攔耿如杞進京。

    而在崇禎三年己巳之變後,滿桂殉國,耿如杞被砍了頭,袁崇煥直接被淩遲處死,這就是勤王的下場。

    之後建奴一共五次破關而入,大肆掠奪順天府、宣府、山東等地。

    這五次破關而入之後,代替袁崇煥的總兵祖大壽,再沒有帶著關寧軍勤王,百姓逃難南下而去,這一路上,整個世道徹底亂了起來。

    兵災的可怕,豈止是擄掠那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