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萬歲爺,使不得呀

字數:4067   加入書籤

A+A-


    春天到了。

    耿如杞深切的感覺到了塞外的風,是何等的狂野,若是相比的話,大同府的春天,如同江南的女子一般溫婉。

    這不僅僅是風,還帶著大堆的沙,如同一把把小刀一樣,刮得的人生疼。

    耿如杞終於知道了為什麽將近兩千年來,塞外之人,都打破了腦袋,也要拱進關內來,每當中原王朝開啟大門,有教無類時,塞外之民,不遠萬裏都要入關來,這關外實在是苦寒。

    耿如杞緊了緊自己的大氅,站在狂風之中,看著天邊林丹汗的營地。

    去歲冬,林丹汗在察哈爾三部的擠壓之下,不得已繼續西進,直到開了春,終於來到了歸化城下,本來林丹汗以為手到擒來的歸化城,抵抗卻出乎意料的強硬。

    尤其是林丹汗已經聯係了數年的囊素台吉,態度突然大變,居然更名為了包統,為大明死戰到底,攔了他整整兩個月的時間。

    囊素台吉掌控著歸化城的軍權,這屬於當年三娘子還在的時候,曆史遺留問題。

    當囊素台吉不打算投降,而是打算抵抗到底的時候,林丹汗的攻城繼續西進的夢,終於破滅了。

    一個錦衣衛三步並做兩步,快步上了城樓,抱拳說道:“稟耿巡撫!林丹汗的使者到了,他們想借道歸化城,繼續西進,要麵見順義王卜石兔。”

    “殺了吧。”耿如杞沒有多少猶豫,點頭說道。

    郭尚禮聞言大駭,攔住了就要下去砍人的錦衣衛,皺著眉頭說道:“這是不跟順義王說一聲嗎?”

    “跟他說這幹嘛,是他有退敵之策?還是他有什麽良將精兵可禦敵?既然都沒有,大敵當前,他的話重要嗎?”耿如杞麵色奇怪的看著郭尚禮。

    他作為大明山西巡撫,本身就對歸化城的防務,有管轄的權力。

    更何況現在軍權還在囊素台吉的手中,他順義王卜石兔不過是個牌坊罷了,立著他,隻是不願意歸化城在金兵至前,大亂起來。

    郭尚禮看著略顯幾分驕橫的耿如杞,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你這個耿老西,真的是又臭又硬呀。這是一點麵子都不給卜石兔呀,他要是心懷二誌呢?”

    耿如杞掏出了千裏鏡,小心的看了很久,搖頭放下了千裏鏡,還未到時候。

    他想了想郭尚禮的問題,笑著說道:“一並殺了就是,包統垂涎那個王爵之位很久了,左右不過一道詔書之事,萬歲既然許了我便宜行事之權,殺了他卜石兔,扶包統上位,先斬後奏就是。這樣,豈不是更方便些?”

    “咦!”郭尚禮打了個寒戰,用力的搖了搖頭,這耿如杞做的事,哪一件在京中都是犯忌諱的事,但是耿如杞這個人卻未曾在京中任過職,做事頗有些地方寡頭的味道。

    “郭百戶,耿巡撫,咱們這林丹汗使者,還要不要殺呀。”候命的錦衣衛看著兩位欽差聊起來,疑惑的問道。

    “殺!”郭尚禮揮了揮手,讓錦衣衛去辦這件事,若是大同府軍或者保商團幹這個事,那就真的是把耿如杞架在火架上烤了。

    “這不就得了。婆婆媽媽的像個婆娘。”耿如杞巡查著城防,尤其是一些新修建的城防工事,都是需要耿如杞親自查驗之後,才會驗收。

    耿如杞想要守住歸化城,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歸化城對大明的重要性。

    這就是建奴的眼中釘,隻要一天不拔了這顆釘子,從龍六十六部的內部,就永遠充斥著各種矛盾,其中最尖銳的就是投靠大明還是後金的道路問題。

    一旦產生爭執,就會產生黨爭,一旦產生黨爭,大明就把後金拉到了和大明一個水平之上,大明有無數豐富的黨爭經驗,來打敗建奴。

    “你這個耿老西,這嘴也太損了!”郭尚禮十分後悔跟著耿如杞來這趟歸化城,這算什麽事?

    耿如杞闖禍,他幫著補漏,還被陰陽怪氣。

    “郭百戶,沈陽來的密報。”一個錦衣衛小心的拿著一遝賬本來到了郭尚禮的麵前,將黃石寫的那份賬本,遞給了郭尚禮。

    郭尚禮有些疑惑的打開,從沈陽來的密報?他在沈陽可沒有安插什麽眼線,據他所知,錦衣衛在沈陽也沒有什麽暗線潛伏著,這份情報從何而來?

    當郭尚禮打開了賬本,翻來覆去看了半天,才疑惑的抖動了一番,皺著眉頭說道:“這就是一本簡單的賬本罷了,怎麽就是密報了?若是錦衣衛的陰書,也不是這個樣兒的。”

    郭尚禮非常的疑惑,送賬本來的錦衣衛打開看了半天,又遞了回去說道:“這賬本是通過密諭的途徑來的,的確是密報。”

    耿如杞拿過來看了半天,才笑著說道:“應該是密諭陰書,走,回書坊。”

    陰書,是大明最為常見的一種傳遞情報的一種方式,大明的陰書,在賬本中,夾雜著大量的數字,而這些數字,就是一些常見書籍的頁碼和第幾行第幾個字,最後組成一組情報。

    而且陰書的書寫,有一個一合而再離,三發而一知的訣竅。

    將一份情報,寫好之後,分成三份分別派人,發往目的地,隻有三份密諭送到目的地時,才能正確的識別情報。

    之所以利用三次分別發信,而且還用到了多本書,來作為翻譯陰書的介質,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情報的安全。

    大明的陰書分為陰書和陰符兩種,陰書傳遞情報,陰符作為核對勘驗的憑證。

    是為“敵雖聖智,莫之能識”。

    由薑太公薑子牙首創,這種陰書但凡是更改密碼本,敵方就很難破解。

    耿如杞恰好學過一些破解陰書的訣竅,這本賬本,顯然隻是第一份而已。

    大明利用陰書和陰符之頻繁,在日常調兵遣將中可見一斑。

    崇禎十二年,張獻忠兵敗後第二次起義,與羅汝才會師之後,在湖廣、四川交接之處,與大明朝廷對峙了整整一年之久,而那是,正是崇禎皇帝在鬆錦大戰中,投入自己所有兵力的時刻。

    大明禮部尚書楊嗣昌,被任命為督師,在圍剿了一年之後,賊患稍平。

    張獻忠和羅汝才顯然不敵大明軍隊,開始突破明軍防線,向著四川進軍。

    在進軍的途中,張獻忠偶然間抓獲了襄陽向四川方向的楊嗣昌的軍使,而這名軍使攜帶了陰書三本,陰符一枚。

    楊嗣昌作為禮部尚書,對兵事並不精通,能夠圍困張獻忠和羅汝才一年,並且迫使其轉移,完全是因為大明軍隊英勇奮戰的結果。

    而楊嗣昌始終認為大明的陰書太過麻煩,派出三人分別傳遞,不是耽誤事嗎?

    張獻忠找了個秀才,破解了陰書,隨後得知楊嗣昌為了圍剿大西軍,將精銳調出了襄陽城之後,本來準備逃跑的張獻忠,拐了個彎兒,重新回到了襄陽城下,挑選了二十八名先登,讓他們換上大明軍的軍服,來到城下。

    二十八名先登在前,兩千精兵在後,二十八名先登,出示陰符,說要調遣糧草,大明軍不疑有他,用吊籃將二十八名先登吊上城頭之後,查驗陰符無誤之後,開始核對陰書,完全確認無誤之後,打開了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