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膛線槍

字數:3402   加入書籤

A+A-


    “東西做出來,但是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火藥,輪轉槍的引燃藥和發射藥需要同時輪轉,那麽必然用到了彈托,而木製彈托,你也看到了,第四次啞火了,工部給出的意見是銅製彈托。”

    朱由檢拿出了一顆銅製的彈托,把玩著,這個東西眼下做起來十分麻煩,他試槍都用的木製彈托。

    “戶部畢自嚴鑄錢要銅、薊門火炮局的孫元化鑄炮要銅、兵部的畢懋康自生銃也要銅,現在好了,工部又要銅製彈托,朕去哪裏給他們搞銅?滇銅那邊已經開始開采了,可是這個周期實在是太長了些。”

    “第二個問題,就是這把槍上有些齒輪,包括這枚銅製彈托,製作需要用到脫蠟法,製作緩慢,而且精度要求也高,三五年內,是無法大規模量產的。”

    做是做出來了,但是能夠大規模列裝的隻有自生銃,明明有更好的裝備,卻受限於銅的儲量不足,無法列裝,隻能小規模試裝,實在是難受。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自生銃已經很厲害了!”田秀英卻不氣餒,相比較永樂造的邊銃手銃,崇禎造的自生銃已經是質的飛躍了。

    而且田秀英從小接觸軍卒,知道將士們天天擦拭火銃,若是自生銃大規模列裝,將士們保養火銃之時,摸著崇禎兩個字的時候,多少也會想到當今萬歲爺的好。

    田秀英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大膽的說了出來,離開了京城那個名曰皇宮實則牢籠,規矩大於天的地方,田秀英也越來越大膽了。

    “小囡囡,想法不少,說的有理。”朱由檢卻是沒想到這一層,他隻是想讓自生銃趕緊大規模列裝,改善大明軍備尷尬局麵。

    科學解決理論問題,工程解決應用問題,這就是生產力發展的兩條腿,無論哪條腿出現了問題,都會讓生產力的發展停滯不前。科學給工程提供理論指導,工程反過來促進科學的進步。

    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朱由檢說的就是工程問題,大明眼下因為缺少銅,導致了工程應用出現了極大的問題,有限的資源下,他隻能保證更穩定的燧發槍的大規模列裝。

    但是朱由檢並不擔心大明的火器會落後,小弗朗機人馬漢發明了燧發槍已經將近一個世紀,但是火繩槍在泰西依舊大行其道,根本無法推廣,這就是大明火藥工程實踐的好處。

    每次談起國事之時,這位少年天子總是侃侃其談,似乎沒有他想不明白的道理,這讓田秀英的眼神變得有些柔軟,但是陡然想起了萬歲爺的身體骨還沒有完全康複,立刻止住了自己大膽的想法。

    金尼閣送來的七千冊泰西的書籍,已經完全翻譯完畢,連那些個宗教向的書籍,他們也沒拉下,在不耽誤大明工部進程的前提下,朱由檢也樂見其成。

    思想是需要碰撞,最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能留下顛不破的真理,大明並不是完全都對,泰西也並非完全都錯,思想的碰撞,必然帶來更加有深度的思考,這也有利於大明在思想上的前進。

    金尼閣、宋玉函等四位工部座卿並非白領俸祿不幹活,就拿攻打南山隘口之事,飛躍壕溝的鐵索橋這兩件決定勝負的戰事而言,就有工部的功勞,勇字營的工兵營多數都是由工部提供的技術支持與指導。

    工部這次,也送來不少小玩意兒,都是由七千卷書的原理做出來的物件,其中就有自生火銃的槍管。

    這根槍管,卻是大明此時最高成就之一,第一批一共生產了兩百根,全鋼打造,帶膛線的槍管。

    槍胚是一根在西山煤局打造的鋼鐵棒材,在經過了切割成段、稱重篩選、確定無氣泡後,在送入作坊,由手工鑽深鑽打出通孔,再套入帶有螺旋紋理的鋼質內芯後,反複、均勻而又緩慢的冷鍛毛坯,使其拉長,最終打磨拋光內外表皮。

    到此還不算完,還需要進行鍍鉻防鏽,最終還要在外塗漆,才會形成朱由檢手中的這根槍管。

    一根槍管涉及到了西山煤局選煤、煉鐵、吹鋼、鍛造棒材,也涉及到了兵仗局的手工鑽深鑽,冷鍛毛坯的匠人們是否可以做到均勻。鋼質內芯紋理的纏距等等工程的問題。

    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問題,而這個工程問題,還會遇到種種理論問題,解決理論問題之後,如何應用,又稱為新的難題。

    但是這根槍管的質量,遠勝於兩百年前永樂造的長銃和手銃了,甚至金尼閣等人也坦言,在泰西,無法做到如此精致的槍管。

    尤其是槍管內膛線的反複試驗,是泰西完全無法做到的事,這需要的資金很龐大,而泰西的貴族們以吝嗇而聞名。

    朱由檢在之其中的作用,並沒有多大,就是讓他們在鋼質內芯這一步上,增加紋理,在反複冷鍛的過程中,使槍管內出現膛線。

    槍管內膛線可以大幅的增加子彈飛行的旋轉,從而是子彈出膛之後,依舊旋轉,保持既定方向,極大的提高命中力。

    膛線這東西,出現在十五世紀,也就是永樂年間,就早有人發現了膛線的妙用。

    畢竟十八般兵器弓為首,弓和弩的區別就在於弓箭的箭矢有箭羽。

    箭羽具有致旋型,通過箭羽本身的特性,致使箭在飛行中產生繞軸心的旋轉,再通過這種旋轉來抑製自身的擺動或抖動,增加命中力。

    大明的工匠們,自然不能給鉛彈安裝羽毛,但是可以通過槍膛內的膛線,使鉛彈旋轉,維持穩定性。

    但是有一個巨大的問題,擺在了工匠們的麵前。

    那就是擁有膛線的前裝火銃,因為膛線的存在,使得裝填速度降低了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有些不太合格的鉛彈,還需要用錘子將鉛彈錘進槍膛。

    錘進槍膛的鉛彈,很容易卡住,若是火藥爆炸威力不足,就會卡彈,戰場上卡彈,基本等同於長銃被廢。而更加危險的是,若是火藥爆炸威力太大,槍管質量欠佳,極容炸膛。

    這就是為何明知道膛線更利於命中目標,但是大明的大部分火銃都沒有膛線的原因,但是在名為神槍的這一款小範圍量產的火槍上,就有膛線的身影。

    當初神機營列裝的神槍,不足三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