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大宋的神奇改變
字數:5343 加入書籤
當得知民間也想自發的辦報紙的時候,開封府知府王時雍的第一反應就是把這事兒推給禮部。或者隨便推給哪個部門都行,反正不是讓開封府管這攤子破事兒就行。
而禮部尚書方子安的第一反應則是推給國子監或者戶部,實在不行的話就交給中書省也行,最好能直接推給官家親自處理。
倒也不是朝堂上的這些大佬們太懶——
能從靖康元年之後留在朝堂上,而且能走上高位的,這些大佬們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一個懶的。但是這話又說回來了,再勤快的大佬,也抗不住各自管著的那一攤子破事兒太多!
現在光是自己部門的改製就壓得所有人都喘不過氣來,現在又要多了管理報社的職責?所以就沒人想接手這種破事兒,最後還是趙桓強行把這種事兒壓到了禮部身上。
然後禮部就本著一隻羊是趕,兩隻羊也是放的態度,在臨時定下了幾條諸名不許抹黑官家、不許抹黑朝堂、自負盈虧的規矩之後就開放了報紙的申辦條件。
再然後,任憑趙桓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想到,大宋的這些書生們到底有多會玩——
生員不許議政?根據大宋律對於議政的規定,議政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生員聚集在一起議論朝政,另一種是將文章寫成奏疏的形式遞到朝堂上。
所以,這些生員們就驚喜的發現,隨便自己怎麽寫文章,反正隻要不把文章遞交到朝堂上就不算議政。在報紙上抨擊朝廷,針砭時弊也不算紮堆議論,自然也不算議政。
如此一來,這些生員們就陷入了一場狂歡——紮堆討論也好,把文章遞到朝堂上也罷,這兩種形式無論哪種都隻是小範圍傳播,又哪裏比得上寫文章投給報社?
哪怕幾十篇文章裏麵隻有一篇被刊登出來,那也是一朝成名天下名了!給力文學網
然後這些讀書人還特麽無師自通的學會了筆名這種玩法。
報紙上寫文章是不能抹黑官家,不能抹黑朝廷,但是如實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總是允許的吧?
大不了就把語氣收斂一點兒,再隨便再弄個假名出來,隻針對朝政或者地方上的問題,不牽扯官家和朝堂不就行了?
如果還是不行,那就先在文章裏把官家誇上一遍,然後再指名道姓的說某個官員是傻逼,他的政策有問題?&sp;抨擊這種蒙蔽聖聽的奸佞小人,這樣兒就不能算是抹黑朝堂了。
根據皇城司報上來的消息來看,僅僅隻是國子監裏的那些書生?&sp;平均每個人就擁有三到五個筆名?&sp;甚至有的人擁有十幾個筆名。
大概就是寫一篇文章就換一個筆名的那種?&sp;頗有一種你抓周樹人跟我魯迅有什麽關係的意思。
這些人甚至都不在意自己寫的文章到底能不能發表出來。
不過,這些書生們在報紙上寫文章倒也不全是壞處——
畢竟汴京城裏讀書人的基數不小,根據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的原理可以得出?&sp;汴京城裏起碼也得有成千上萬甚至十幾萬的諸葛亮。
就像後世的穿越者培訓基地。盡管每年能夠成神的就那麽幾個?&sp;但是撲街的基數大了,就總有些腦洞會顯得很亮眼一樣,盡管這些諸葛亮們對於朝堂上的事情大多都是一知半解?&sp;但是抗不住這些人的基數太大?&sp;裏麵總有一些文章能給趙桓和朝堂上的大佬們提供一些思路或者說參考方向。
對於這種情況?&sp;就連見多識廣的趙桓都感覺服氣。
而更讓趙桓想不到的是?&sp;隨著改製的一步步進行?&sp;階梯稅律也再一次被人想起?&sp;然後就出現了大量的地主開始清退土地——
原本之所以能把土地租出去,是因為開荒這種事情是一項需要全家總動員,耗費時間以年來計算,甚至能賠上性命的超級工程。
但是現在的開荒……西夏奴和交趾猴子把種子都灑好的荒地了解一下?
而租種土地雖然不用像去西夏和交趾一樣背井離鄉,但是在“以地看人”的時代?&sp;掌握了土地就等於掌握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sp;哪怕隻在半畝地也能讓人平等相等?&sp;而一點兒土地都沒有的?&sp;就不會有人正眼相看,因為無地的屬於流民,說不準哪天就全家餓死?&sp;跟這種人打交道沒意義。
後世其實也一樣。比如你在城裏上班,是租房還是買房,那當地的同事跟你相處就是兩回事兒。因為你租房有可能退租離開,跟你處得再好又有什麽用?如果你買了房,至少能證明你願意紮下根來,這時候再相處,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所謂的人清淡漠,大致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作祟。
也別提買地,因為買地這種事情不是那麽好買的——
假設有張三準備賣掉他的房子跟土地,那麽張三首先得問自家宗族裏麵有沒有人買,其次要問自己家前後左右的四方鄰居,隻有宗族和四方鄰裏都不買的情況下才能往外賣。
但是,即便往外賣,也基本上都是先賣給互相熟悉的,買房買地的這人還得有個好名聲,要不然四鄰直接鬧到衙門去,這事兒還是得黃。
像某些穿越裏麵的主角穿越後大把撒銀子買地的情況,基本上就是瞎雞兒扯,一點兒都不靠譜。
再加上十畝地的賦稅跟一百畝地的賦稅差距太大,而西夏和交趾那裏又是三免五減又是給種子耕牛農具和安家銀子,誰還願意留下來?誰不希望擁有自己的土地?
再說了,就算願意留下來等著官府分配或者購買那些地主不要的土地,那也得先想想自己能不能買得起。就算買得起,大多也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所以就出現了大量的地主開始清退土地的場麵。
倒是汴京城的房子依舊沒人願意出手,使趙桓想要擴建皇城的想法又一次落空。
而更加神奇的是,隨著大量的地主開始清退多餘得土地,大宋又出現了一種更加操蛋的事情。
史稱百萬瘋狗出籠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