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嫌隙

字數:4659   加入書籤

A+A-




    但欣喜之餘,李定國還是有些擔憂的。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三萬大軍北上,糧草消耗是個大問題。

    這些年來靠著軍屯雲南明軍勉強可以自給自足。

    但這是建立在守土的基礎上的。

    大軍長途跋涉行軍和守城消耗糧食的量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從昆明北上入川,勢必要經過建昌。

    劉文秀當初在那裏軍屯時儲存了不少糧食。

    故而明軍北上時可以不攜帶太多糧食。

    但儲備糧這種東西就是用來以防萬一的。

    吃的時候倒是痛快,但吃了可就沒了。

    如果此戰把重慶打下來了還好。若是沒能打下重慶,對於雲南明軍的打擊是巨大的。

    這和袁宗第、李來亨他們這種離重慶很近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李定國如今承受不起這樣一次失敗。

    要不要冒這個險?

    有道是富貴險中求。

    可如果失敗了,到時洪承疇和吳三桂兩個老賊趁機從貴州發兵來犯,李定國真不一定能夠守住昆明。

    可若是繼續死守雲南不思進取,隻不過是慢性死亡罷了。

    以江南的財富,東虜完全可以把大明耗死。

    隻有拿下重慶,坐擁地利可以順江而下,隨時能夠威脅湖廣乃至江南才有機會翻盤。

    李定國這個戰略眼光還是有的。

    陛下應該也是看出了此點,才會下定決心攻打重慶吧?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李定國最終還是選擇完全支持朱由榔的決定。

    得到李定國的支持,朱由榔也算是長鬆了一口氣。

    雖說他心中清楚李定國是忠良,可李定國的基本盤畢竟在雲南。

    讓他入川攻打重慶確實是需要勇氣的。

    李定國能夠支持這一決定這也證明其是以家國天下為重的。

    至於沐天波,朱由榔決定讓他留守昆明,也好負責和貴州水西各土司的接洽。

    大軍入川,這件事當然要立馬通知成都和奉節。

    朱由榔當即下旨,命欽使快馬加鞭入川傳旨,命川軍準備好接駕事宜。

    ...

    ...

    “靖國公,別來無恙啊。”

    奉節督師府中,文安之微微一笑,示意袁宗第入座。

    袁宗第從大昌趕來,顧不得喝上一口水便趕到奉節,就是為了第一個麵見太子殿下。

    他之前來奉節還是文安之剛剛赴任時,當時隻是出於禮節,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想法。現在的心情卻是完全不同。

    那可是大明的皇太子殿下啊,竟然紆尊降貴親自來到前線撫軍。

    身為國公的袁宗第自然要有所表示,至少不能落在那些老兄弟的後麵。

    “哈哈文督師真是精神矍鑠啊,看來最近的心情很不錯。”

    袁宗第也聽說了朝廷在昆明大勝吳三桂的消息,心道文督師心裏一定樂開花了吧?

    “嗯,官軍大捷,老夫甚慰。”

    文安之捋著胡須悠悠說道。

    即便已經歸降明廷多年,但聽到官軍兩個字,袁宗第還是本能的眼皮跳了跳,咳嗽一聲緩解麵上尷尬道:“督師,小老虎他們還沒來嗎?”

    他口中的小老虎就是李來亨了。

    李來亨是一隻虎李過的義子,如今十三家中兵力最雄厚的一支。

    按照原大順軍的傳統,奉強者為尊。加之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李來亨按照輩分應該是李自成的侄孫。按道理來講袁宗第這些大順軍餘部應該唯李來亨馬首是瞻。

    可因為現在他們都是大明的臣子,當初李自成逼死烈皇的事情便成了忌諱,他們若是奉李來亨為首,勢必會引起朝廷的懷疑。

    所以袁宗第等十三家便以平級自處,隻是潛意識裏還是會對李來亨更加關注一些。

    “臨國公還沒有到,靖國公你可是到奉節的第一人。”

    文安之淡淡道:“太子殿下還在歇息,靖國公不妨稍候片刻。”

    “這是自然,不能耽擱了太子殿下休息。”

    袁宗第連連道。

    在他看來太子殿下雖然是來撫軍的,但估計也就是像文安之那樣待在奉節,必要時候出麵鼓舞鼓舞士氣。

    太子畢竟還在幼衝之齡,指望他披掛上陣或者運籌帷幄都太不現實了。

    太子能出現在這裏已經令袁宗第十分感動了,這證明朝廷已經徹底信任他們,把他們看作自己人了啊。

    “文督師,末將聽到一個消息,東虜授予的偽川陝總督李國英與吳三桂不合,拒絕向吳三桂的兵馬提供糧草支持。”

    袁宗第思忖片刻,還是決定把自己探聽到的第一手消息說給文安之聽。

    “哦?”

    文安之顯然也感到有些驚奇,和聲道:“李國英與吳三桂有過隙嗎?”

    “這末將就不清楚了。”

    袁宗第略微有些尷尬道。

    “李國英連洪承疇的麵子都不賣嗎?”

    照理說李國英的川陝總督名不副實,因為隻有陝西在自己手中,與洪承疇的五省經略職位相比,明顯處於弱勢地位。

    而現在吳三桂是駐紮在貴州的,就在洪承疇的眼皮子底下。

    這種情況下李國英不給吳三桂麵子就是不給洪承疇麵子。

    隻有一種解釋說的過去。

    那就是這是洪承疇的意思,李國英隻是遵奉執行罷了。

    隻是洪承疇為何要這麽敲打吳三桂?

    僅僅因為吳三桂剛剛打了一場敗仗?

    文安之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管這些煩心的事情作甚?東虜內部不合不是對大明有利的事情嗎?

    吳三桂麾下大軍得不到糧草供應,或者得到的供應不如貴州駐軍,那肯定會心生不滿。

    吳三桂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文安之倒想看看洪承疇該如何應對。

    “或許,是洪承疇和吳三桂有嫌隙。”

    袁宗第繼續猜測道:“洪承疇和吳三桂原先都是大明的臣子,也許早就認識。或許洪承疇看不上吳三桂的為人。”

    文安之哈哈笑道:“五十步笑百步罷了。都是叛臣佞臣,比爛而已,有誰瞧不起誰的。”

    稍頓了頓他接道:“待大明中興,此二子都是要被萬民唾棄的,屆時本督倒要看看那些作威作福的漢奸會是怎樣一副如喪考妣的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