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比電影情節還嚴重的現實
字數:15279 加入書籤
時間來到3月11日,
無數的美國民眾經過帝國廣場,看著那超巨型的led上孤零零的“19天21小時”的幾個字,臉上或多或少地露出一絲摻和了其它複雜請於的敬畏神情;
這些天,隨著事件的發酵,美國房地產行業的蕭條肉眼可見,民眾通過電視節目很敏感地發現,房價相較三年前已經下降了20還多,而各個房屋中介裏掛滿了無人問津的房源,即便如此,每天更是有無數的房主把自己名下的房產掛在中介裏。
而大街上,不知道什麽時候起,越來越多的流浪漢搭起了帳篷,晚上八點以後,一遛的帳篷實在讓人瘮得慌,仿佛自己不是在二十一世紀的美國,而是在二戰時候的集中營。
………………
帳篷裏,傑弗遜麵色複雜地看著傑芙“傑芙小天使,我們真的要這麽做?”
傑芙麵色同樣猶疑不定,但最終咬了咬牙“是的!”
傑弗遜臉上寫滿糾結“可是,會不會像電影裏那樣,最終變成可怕的騷亂?”
是的,早在大半個月前,林圖他們便以公益活動的名義,包下了幾個社區院線,請這些流浪漢們看了《第二次蕭條》這部電影。
效果嘛……看著那些出影院後或情緒激烈罵罵囔囔,或眼神閃爍的流浪漢們就知道了。
聽著傑弗遜的擔憂,傑芙很肯定地回答
“不會出現騷亂的,我相信你們的人品!”
“而且,現在正是合適的機會,讓社會和政府重視你們;隻要我們堅持和平遊行,應該有相對大的機會讓政府出台一些能夠解決你們困難的政策,畢竟單純靠著民間的誌願者,很難大麵積解決流浪者的問題!”
“隻要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你們的困難,我們就算成功,哪怕遭到警察的驅逐也沒什麽,我們還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遊行,隻要我們保持克製,這種大環境下,是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傑弗遜看著隱隱發出聖光的傑芙,心裏有些苦笑,你別相信我們的人品啊,連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品;
再說,流浪漢裏又不隻有【流浪者之家】幫助的那些人,有些人,心理可是很暴戾的,到時候,會不會出現什麽意外情況真不好說。
正當傑弗遜想著怎麽勸服傑芙的時候,傑芙繼續說道
“況且,我們這些公益組織的人幾次商討之後,覺得林說的很有道理;”
“在美國,任何一個群體都需要有自己的代言人,為他們爭取合法合理的公正待遇;”
“目前,無論是藍領、農場主、有色人種、環保人群、女權群體,都有自己的代言人,甚至連同性戀群體都有了,唯獨沒有流浪者群體的代言人;”
“而如果想要為流浪者群體發生和爭取權益,要麽這個代言人有著足夠的社會影響力,要麽流浪者群體自身有著政治和經濟價值,要麽……流浪者自己開始有著政治影響力;”
“以以前的情況來看,流浪者群體一條都不沾,”
“但現在不一樣了,美國經濟目前肉眼可見的蕭條,政府肯定以求穩為主;”
“而且有了《第二次蕭條》的影響力,政府肯定也很怕流浪者群體如電影情節裏的一般產生不受控製的騷亂;”
“所以,現在正是我們擴大社會影響力和提出自身利益訴求的好時機;”
“我們的想法是,通過大規模的和平示威遊行,讓政府成立一個專門負責流浪者群體的部門,”
“不但需要撥出一部分資金用於改善流浪者的生存環境和醫療條件,那些荒廢或者無人入住的房子,也要有計劃地撥給你們居住,至少,要保證每年沒有那麽多人被凍死!”
“最重要的是,為了保證這項措施是長期有效的,這個部門裏,一定要有一群流浪者自己的代表來發聲,”
“我們這些人商定過了,每個組織都從流浪者群體裏派出一個人作為代表,而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流浪者之家】的代表,就是你了,傑弗遜!”
傑弗遜靜靜地聽著,一開始還很想打斷傑芙的話,告訴她,你們的想法太天真了;
不過後麵聽到自己可以成為代表,作為利益群體的發言人,有了自己的社會地位,頓時心中盤算起來;
似乎,這個想法並不是不可以操作的嘛……
………………
此刻,伊恩正神色複雜地跟楊鑄從茶歇室裏走出來,瞟向楊鑄的眼神隱含著濃濃的戒備。
打開了門,看了看周圍沒人,尹恩壓低聲音“楊,告訴我,你究竟是怎麽知道我們組織這麽多事情的?”
楊鑄一臉的淡然,瞅了瞅他“我說過,對於你們的事情,我可能比你認為的,更加了解一些。”
伊恩眼神有些銳利“你願意以神靈的名義起誓,你並不是你們國家某些機構的人麽?”
楊鑄先是用一種不以為然的眼神瞟了瞟他,然後仿佛妥協似的歎了口氣“好吧,看在咱們其實算得上是【同誌】的份上,我就勉為其難地安安你的心吧。”
然後右手撫心,微微垂著頭,以自己信奉的祖宗之名,發誓自己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官方機構的成員。
尹恩看見楊鑄用自己的神靈發了誓,臉色稍微好看了一些,這才點了點頭,先是表達了自己的歉意,然後才施施然離去……
………………
第二天,紐約出現了好幾支數百個流浪漢組成的遊行示威隊伍,拉著橫幅,高喊著“流浪者也是人”的口號,讓政府重視流浪者群體,並給與他們足夠的發聲渠道和生活保障;
於此同時,洛杉磯、舊金山等二十多個城市,出現了同樣的示威人群;
受到電影情節的影響,各地政府部門如臨大敵,紛紛派出了防爆警察,市政官員也在第一時間出麵,在媒體鏡頭前,傾聽了這些遊行者的“三大條,十一小條”,然後表示,政府會認真傾聽美國民眾們的每一個聲音。
第三天,當遊行隊伍再次出現的時候,市政官員出麵,告訴他們,他們目前因為財政和人力影響,目前隻能接受其中的四小條要求,也就是保證流浪者的生存方麵的一些條件,至於其他的,則需要各方麵的調節和製定相關法律後才能給出明確答複,並且很溫和地告訴他們,他們有信心會解決全部問題;
於是遊行人群仿佛取得了重大勝利似的,全體歡呼。
但是紐約和少數幾個城市雖然暫時取得了一些成果,其它城市則不一樣,有些地方政府很粗暴地拒絕了流浪者們的要求,雖然雙方比較克製,沒有發生嚴重的肢體衝突,但氣氛非常不愉快。
這事貌似暫時過去了,但帶來的影響力卻出乎了美國政府的預料;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一看,咦,連流浪漢這麽懊糟的群體都能讓政府作出讓步,那自己這些因為經濟蕭條而受到影響的普通民眾,是不是也可以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畢竟,自己怎麽說,也應該比那群流浪漢的分量重一些吧。
於是,無數的遊行隊伍湧上街頭,欠房貸的,被裁員失業的,投資受損的,感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受歧視的,紛紛冒了出來,並向政府提出了自己的補償訴求;
相關政府官員同時麵對著這麽多支遊行隊伍,弄得焦頭爛額,隻能溫言安撫,但對於他們莫名其妙的要求,一句不予答複。
於是這些隊伍失敗而回。
大家回去後一琢磨,為什麽自己和流浪漢群體的示威結果截然不同?
最終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自己的人數不夠,更重要的是,口號不響亮;
要知道,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與東亞國家不一樣;東亞奉行的是“恥文化”,以道德作為最有共鳴性的評估標準;而美國這邊奉行的是“罪文化”,以各種原罪作為評估標準;
於是第五天,這些遊行隊伍一邊拉壯丁,使自己的隊伍快速膨脹到300人以上規模,其中不乏腦洞天開地邀請一些流浪者作為自己成員的;
另一方麵,他們打出了“政府與華爾街坑壑一氣,共同剝削人民財產”的口號,讓政府補償他們的損失。
政府一看,這更不能妥協啊,自己一旦做出了讓步,這不承認自己和華爾街蛇鼠一窩了麽?更何況,如果大家都要求政府承擔損失,這不分分鍾讓政府破產麽?
於是,在這種雙方拉鋸的過程中,不斷有人進來湊熱鬧,遊行隊伍變得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整個城市幾乎都找不到幾個閑漢和流浪者——他們都被拉去當壯丁了!
終於,在第八天,隨著雙方的情緒越來越暴躁,肢體衝突開始了,遊行隊伍裏,不知道是哪幾個人吆喝了一聲,然後開始扔石塊起來;
人都是由從眾心理的,更何況是在這情況中?
於是,很快這場遊行就演變成了騷亂,但好在這些防爆警察們事先早就被打了預防針,再加上裝備齊全,克製之下,並沒有如電影裏的一樣,演變成大規模衝突;
事實上,在政府有意克製下,那些警察連逮捕行動都沒有,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這群人離去;
如果事情如此,那這事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畢竟美國和西歐國家遊行成風,數萬人規模的遊行活動每年都有,這算什麽事?
但壞就壞在,人群即將解散的時候,不知道是誰在裏麵呼喊了一聲“政府不賠我們,我們就自己去拿!”然後幾個人帶頭朝著旁邊的商店衝去,在店員的緊張注視下,大搖大擺地抱著一堆商品走了出來;
眾人恍然大悟,是啊,自己這麽多人,搶點東西,誰敢反抗?
再說,人家說的對啊,政府不賠償,自己就乖乖當一個任人宰割的小綿羊麽?
幸福,可是需要自己的雙手去“爭取”的!
於是,一夥人有樣學樣,紛紛衝到各個商店裏搶了起來;
這種瘟疫似的行為,在短短兩天之內就蔓延到了整個城市,大街上滿是點火燒店鋪和汽車的,搶商品的,打人的、設路障癱瘓交通的;滾滾濃煙把一座國際化大都市變成了二戰戰場。
這下子,美國政府坐不住了,這完全是觸碰到了自己的底線啊,於是無數警察出動,一天就逮捕了上百人,中間的肢體衝突不一而足,出去的警察裏,幾乎每十個人就有一個是受傷回來的。
本來,如果美國政府繼續這麽鎮壓下去,這件事雖然事後輿論不小,但事件本身可能就會在一周內得到控製;
但某個無良的家夥設計了那麽多小動作,怎麽可能讓他們如願?
於是,在第十二天,事件出現了頗有些意味深長的轉機;
這一天,有一夥成分各異的“示威者”如同往常一樣,抱著手裏的戰利品走在大街上,忽然,他們經過一家槍店的時候,轉身就衝了進去,店老板仔細看了看幾個人的模樣後,先是丟了一串鑰匙出去,然後腦袋重重地往防盜柵欄上一磕,頭部流血地昏了過去。
於是剩下的情節很容易猜到了,這夥人用鑰匙打開了槍櫃,呼朋喚友地讓更多的人來領取槍支彈藥,短短兩個小時,各種不知所謂的示威人群便有了一隻六七十人的“武裝力量”;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美國各個地方,總有煙花爆竹店、汽油站、槍店被“暴徒”攻陷,然後暴徒們拿著手裏的道具向聞訊而來的警察開槍、扔汽油彈、“煙花彈”,
頓時,全美的社會治安情況急劇惡化,每天都有警察和示威人群死亡和負傷,街上商店幾乎全部關門,而“示威者”們則完全向著電影學習,通過各種手段打開珠寶店、奢侈品店的房門,甚至不知道什麽手段,掠奪了一家私人銀行,很是催生了一批“百萬富翁”;
在利益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場“狂歡”,在政府猶豫的態度下,全美陷入了一場有史以來最大的混亂;
在這種情況下,在一種莫名的輿論誘導下,全美6600多個持槍組織裏,有1000多個站了出來,一邊大聲嗬斥政府的無能,一邊聲稱自己要用手中的武器保護自己的財產,更有一些組織聲稱自己要“助人為樂”,幫助政府製服這些暴民。
結果這些組織一下場,整個社會就更亂了,迫於美國法律,大部分持槍組織的成員在沒有受到攻擊前,是不敢瞄準人射擊的,頂多隻是對著天空射擊來恐嚇和製服那些暴民而已;
但他們的行為惹來更多的亂子,
首先是隨處響起的槍聲讓民眾更加恐慌,把門堵得死死的,連出都不敢出去,沒有流動就沒有交易,整個城市的經濟完全陷入癱瘓;
其次,某些別有用心的暴民和稍微大膽一些的,才不會被你那徒有虛表的行為嚇到,狗急跳牆的他們,直接就拿起槍來對射,或者是用燃燒瓶做武器做出反擊,一開始反倒是那些組織的人頗有些損傷,到了後麵,就變成了稍有不對,就真刀真槍交火的場麵,這種情況,使得各方組織,包括無辜的平民在內,做出的應激反應更加強烈,每天都有許多人受傷和死亡,當然,誤傷的更多;
最後,這些組織的人給警察和逐漸介入的國防衛隊的成員們造成了無比多的麻煩,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是持槍的人,誰也分不清誰是持槍組織的,誰是暴民——即便是事先約定好了身上帶記號,那些暴民們難道不會有樣學樣麽?手臂上戴個白毛巾或者別個皮卡丘有多難的,人家現在物資充裕的很呢!
在這種情況下,刻意襲擊變得比較容易,警察誤擊事件頻頻發生,再加上那些看似手無寸鐵的遊行人群,整個美國切身體回到了當初在“大食”戰場上的讓人無比頭疼的遊擊戰。
這時候,你問美國的經濟?
對不起,美國的經濟早就完蛋了,當遊行人群手裏有了武器的第二天,也就是全城放煙花的時候,美國的股市就開始大跳水了,連鎖反應下,做空美國經濟的資本們樂得恨不得放上一整天煙火慶祝,而任何做多美國的投資者都虧的連底褲都不剩,更別提那些cdo和bs了,現在完全就等於半張草紙;
而放了7天煙花後,包括本國的在內,無數的資本逃也似地離開了美國,美國經濟徹底崩盤,現在依舊有無數的撤資申請讓華爾街那些公司急的想跳樓呢!
嗯……如果按照這個時間來算,《第二次蕭條》這部電影的預言其實是失敗了,因為那時候led屏上顯示的時間,還足足有4天呢!
………………
看著電視上美國各地的狂歡和各個媒體對無能政府的抨擊,楊鑄很隨意地側頭問道
“所有的賬都收回來了麽?”
一旁的林雄緊緊盯著老式手機短信上那些外人不明所以的無序漢字,雙眼發紅,他已經足足五天沒有怎麽睡覺了,最多就是在沙發上咪一個小時的眼,然後就通過一個特定的財政頻道看美國的各項股市指標和其它財經信息;
聽聞楊鑄問起,他用著沙啞的嗓子回答道“股市上的錢已經轉出去了,cds的賠償金基本都已經到賬,且大部分都轉出去了;”
“但是目前依舊有兩家私人銀行在用各種理由搪塞,希望他們的賠付時間能往後推遲一周;”
“這兩家銀行,當初足足買了4千萬美元的cds合約呢,賠付金額也有著11億美元之多,”
“哼,我看他們其實就是想申請破產保護!”
楊鑄不以為然的說道“當下以把手裏的資金全部安全地轉出去為最優目的,不要再美國滯留太久,不然萬一出點亂子就好玩了。”
“至於那11億美元的賠付,你把債務權轉給伊恩他們不就行了,權當是抵債了。”
林雄和林氏兄妹用一種很奇怪的眼神看著他,分明是在說“世界上怎麽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要知道,如果對方進入破產清算環節的話,這11億美金基本上就算是打水漂了,在有生之年,能追回來1/4就不錯了;況且美國在這次經融危機後,美聯儲肯定要放水抵充自己的資產流失,到那時,這些錢的實際價值又將縮水一大截。
看著他們的眼神,楊鑄聳了聳肩“別這樣看我,萬一伊恩會很欣慰地收下這份禮物呢?”
“要知道,對於他們而言,並不在意這11億美金,或許他們會很欣喜地順手接盤這兩家私人銀行呢?”
“要知道,隻要操作夠隱蔽,收購這兩家私人銀行完全不會被外界所知,對於伊恩他們而言,這兩家私人銀行反而可能更有價值。”
眾人不說話了,這個尹恩神神秘秘的緊,除了楊鑄,誰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圖的是什麽,不過自己還是少過問為,這個世界危險的很,少知道點,反而是件好事。
有些迷醉和戰栗地掃了掃自己麵前計算出來的那行數字,林雄對著楊鑄說道“你的那部分收益現在看起來也夠嚇人的了,要不要給你開個瑞士銀行賬戶,把錢存進去?”
在行動之初,楊鑄為了表明自己的信心,也把自己所有的存款投了進來,幾部電影收益累計下,竟然也有1億多一點人民幣,當時他選擇的是全投cds這塊,將近30倍杠杆下,得到的錢可不少;
再加上這個計劃是他提出來,中間又有許多關鍵節點是他的意見,更加上搞定了伊恩那邊的勢力,為計劃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不少助力,因此,他的“操作抽成”不少,
雖然看上去隻有2,但是想想這次收割的海量資金,光這一筆抽成所得到的資金,就超過了國內大部分企業的市值了。
因此,林雄問問他要不要專門開個瑞士賬戶,也是為他好,這筆買賣雖然收益驚人,但是同樣的風險不小,萬一以後不小心楊鑄暴露了呢,到時候萬一出現電影裏買凶殺人的環節,楊鑄有了瑞士銀行賬戶,用錢買命也容易一些。
楊鑄聞言,翻了個白眼“我存瑞士銀行幹啥,你真以為瑞士銀行那麽保險?”
“還是存國內吧,萬一到時候我掛了,兒子繼承也方便些,不然指不定瑞士銀行就會找各種理由貪掉這筆錢!”
林雄知道這個梗,有些無語,你以為自己是二戰時期那些猶大人啊,這麽點錢,人家至於費盡心思地貪汙麽?
不過既然正主這麽說了,他也懶得折騰。
忽然他想起來一件事,臉色變得有些嚴肅“賢侄,有件事忘了跟你說了。”
看見這隻老狐狸臉上的神色,楊鑄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什麽事?”
老狐狸有些吞吞吐吐,罕見地露出一些扭捏的神態“那個……過幾天就要回過來,回去後,有人要跟你談一談。”
楊鑄聽到他的用詞,略一思索,便知道是什麽事,一臉無所謂地說道“談就談唄,多大點事!”
心中卻有些說不上的情緒,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ps:回答特別篇中,某位執事級書友的意見
首先,從全球範圍來說,這次疫情引發的係列反應屬於外生性災難結合內生性經濟危機的一種複合狀態,從整體來上講,這次疫情在經濟方麵帶來的影響甚至有可能超過1929年——1933年的大蕭條,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下,全球資本都在尋找避風港,三中全會的提出的“求穩”方針,已經不適用與當下;
其次,這次疫情給中國帶來的最大契機在於——可以嚐試跟美國搶奪主導世界的話語權,這必然是這段時間我國的戰略核心,一切行為都極有可能圍繞著這個目的來進行(包括後麵會講到的對外部資本的利用和妥協);
當然,這個過程取決於很多因素;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
內部最重要的幾個因素在於
1、能否快速回複國內的經濟活力和穩定;
在出口受限,內部經濟循環又鈍滯的當下,如果不解決這一問題,那麽爭奪世界話語權就如同幾十年前的勒緊褲腰帶援助非洲一樣,兩麵不討好;
2、中國製造業的核心技術是否能擺脫西方國家的製裁約束;
要知道,別的不說,光光刻機、工業設計軟件、許多的程序源代碼這些對於中國製造至關重要的東西,其實七寸目前都捏在西方國家裏,一旦真的被鎖死了,那中國真的隻能繼續做初級加工了(沒有這些東西,手機為代表的電器、軟件、汽車、甚至軍工,都再無任何先進性可言。)。
3、能夠快速地進行製造業升級;
我們必須清楚,其實對許多國家來說,最有價值和拿捏命脈的商品,隻有兩種;
一種是低廉的,能夠滿足國內民眾最低生活要求的t0~t1級民生類產品,因為這些東西能夠讓執政者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容錯率來管理整個社會;這一點我們國家目前做的很好;
另外一種,則是足夠高精尖的商品和技術,因為這些關係到能源、運輸、國防、科技生態、生產效率等等戰略因素,(請聯想到荷蘭光刻機與我國的手機行業、法國當初的發動機技術於我國的軍工業、蘇日當時的冶金技術於我國的重工業;dows係統和穀歌公司的代碼平台於我國的軟件業,你就大體能明白這些東西的重要之處了。)
事實上,在我國傳統貿易類目萎縮的當下,快速升級製造業可以很好地拓展新的市場類目,除去能解決一大部分的吃飯問題外,也能反哺於國內的消費經濟。(以前一個國企養活一座城市就是最好證明,未來雖然規模比不上,但是一個意思。)
4、能否以技術彎道超車為基點,快速建立新的全球經濟標準和秩序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華為的5g技術,一旦成為全球通信業的技術標準,那麽我們也能在這一塊如同當初的美國一樣,從全球各國源源不斷地汲取利潤,並且衍生各種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新的行業,在有效解決當下的吃飯問題的同時,手裏也捏著最大一張“軟核彈”。
當然其它有潛力的也有很多,比如真區塊鏈技術,他在金融、財務、審核、大數據等等領域,可以發揮極為可怕的作用,如果我國真的率先進入實用,並衍生出係列生態產品和服務,那就等同於捏住了世界經濟的脈搏(至於專家說即將使用的電子rb不是區塊鏈技術,嗬嗬,聽聽就好。)
至於外部問題,雖然也很複雜,但簡單來說,無非以下幾點;
1、能不能扛得住美國和他一群小弟的軟硬攻擊,這個世界畢竟骨子裏還是拳頭說話,沒有足夠的實力,除非情非得已,誰肯一邊倒地跟著你?
2、能否反哺給其它國家足夠的軟硬利益,這個世界講究以財服人,讓你當老大,總得給我們點好處吧?
事實上,我國這些年不斷地搞什麽東南亞橋頭堡策略,一帶一路策略,其實說白了就是走的這條路子,很顯然見效。
………………
好,回到正題;
前麵講那麽多,其實是在為今年即將大量湧入我國的外國資本的去向問題做鋪墊(事實上已經大量湧入了。)
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前麵說的許多可以卡我們脖子的技術,歸根結底是掌握在那些大資本手中的,
而且大家都很清楚,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是否對我國進行嚴格的技術封鎖和經濟製裁,實際上也是由那些大資本說了算的;
這裏就引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我國對這些急於避難的全球資本的處理態度,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我國當下戰略目標是否能夠快速達成。
要知道,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我國能給他足夠的肥肉,上麵的種種製約,完全是一張廢紙;
而有了那些資本的幫助,我們很容易就建立起第二個華爾街,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國汲取利潤。
但是……
那位書友說的很好,我國向來是實行獨立的,不完全開放的金融政策,而且一切以求穩為主;
那麽兩者之間就存在著很嚴重的利益衝突了;
那些資本想要讓手裏的錢保值,那勢必要求rb升值,但這勢必損害全體人民的利益,在實質上降低國內的經濟活力和生活質量。
那些資本想要源源不斷地汲取利潤,那勢必要求我國完全開放金融政策,但華爾街和美國的故事告訴我們,這些資本這麽玩,會帶來負麵作用是什麽,完全不需要贅述;我們可不想變成第二個美國。
所以我說,我國最有可能選擇,是稍微妥協一下,略微給rb升一點點值,放開一部分行業讓這些資本進入,比如不良資產領域、比如部分it領域,比如海外債券市場領域;
但是完全放開金融政策,我認為是不可能的,
因此,隻能吃個小半飽的資本怎辦?還有那麽多錢沒有去處,全球的經濟環境又那麽糟糕,除去中國外,去哪都不保險。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把錢一分為三,一部分去吃中國丟出來的肥肉,一部分則在相對安全的國家搏一搏那些高利潤領域,最後一部分則是湧入中國正常的商業市場——至少有一定把握保值嘛,或者是通過正常的商業手段小小的賺上一筆。
在這種評估下,我和老大哥認為,到明年的這個時候,陸陸續續會有5-10萬億的資金湧入中國。
因此,大家可以猜測一下,最近我國為什麽忽然禁止大額rb外流,並且對中外兩地跑的那群人開始在戶籍上做文章了。
………………
最後,對於書友所說的我國資本力量強大的這個問題,我很肯定地告訴你,在中國的國情下,對比國外同行,資本簡直卑微極了!
你以為十多年前的“蒜你狠”,“溫州炒房團”、今年的“扇貝去哪兒了”,“南山必勝客”等等事件就叫做資本強大了?
告訴你,差的遠呢!
你是沒看見國家對於遊資的打擊力度,你是沒看見國家對於p2p等偷換概念的資本的防備程度,你也沒看出來最近幾年“打老虎”、“拍蒼蠅”的深層用意。
就連即將要推出的電子rb,說白了,除去不可名狀的戰略野心外,很大的一個功能就是在通過信息可溯,監管這些資本,防止他們作妖!
哼哼,我在書裏也說了,我國現在對於資本,就一個態度,那就是乖乖地聽話,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你自己的力量,要不然……
總的來說,我國不想成為被資本綁架的另一個美國,所以在提防心態下,我國的資本肥是肥了,但是卻像一頭牙齒都被扒光的肥豬,隻能乖乖在圈裏躺著,基本上掀不起什麽風浪來。
最後的最後,書友說亞洲在疫情緩解後,會爆發恐怖的購買力——這點我相對持保留意見;
如果中國迅速恢複經濟活力,那這個結論誰也不會有異議,畢竟現在世界各國人民看我們國人的眼神都像在看一頭金光閃閃的肥豬;
但是如果這個恢複時間如果比較長……
嗯,報複性消費反彈並不足以持久,如果經濟環境沒有好轉,大家荷包都是無源之水,談何購買力?
嗯嗯,都是一家之言,胡亂yy,當不了真,大家看看就好,歡迎大家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