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南海靈山

字數:2901   加入書籤

A+A-




    婆娑羅此刻正在被懷空以尊山印死死鎮壓,哪裏有空閑回答懷明的問題?

    而事實也誠如懷明所述,此時此刻,無論是南海觀音閣還是明王院,都沒有派出門人相助白蓮教,因為在事發之前,太華門的寒空、寶匣兩位太上長老都已前往兩地,不論是有何作為,或戰或和,兩位地仙高人都有足夠的能力應對。

    ……

    南海波濤之間,一座佛光環繞、七寶拱聚的靈山聖境屹立不動,此處正是南海觀音閣的本山道場。

    觀音閣是佛門傳承,且隻收女子為門人,也因為觀音閣門人偶爾出入紅塵,使得九州佛門一些菩薩造像漸漸開始女性化。

    觀音閣弟子終身不嫁,有的幹脆出家為比丘尼,但未必都會削發修行,所以在大多數修行同道眼中,觀音閣弟子多是形容清麗聖潔的女修。

    而此刻在普陀蓮峰中,寶匣長老斜挽鯨骨杖,神色威嚴肅穆,身前一道圓光,內中光影閃滅變化,正是四處異界門戶中出現的八部天眾,被雲霽逐一破除偽裝現出的真麵目,以及婆娑羅大士施展邪能壁障,與雲海仙宗鬥法的場景。

    寶匣長老說道:“薄馥大師可看明白了?婆娑羅自稱是佛門宗脈,且看他所招引而來的邪魔真容,其人所施展的邪能穢法,可有一絲佛門氣象?若薄馥大師仍要前往相助白蓮教惡行罪業,那貧道隻能在此領教!”

    說完這話,寶匣長老渾身金丹神氣赫然生威,震碎圓光景象,鯨骨杖泛起波光水華,與普陀蓮峰之外的廣袤南海共鳴,隨時都可以發動驚天玄通。

    薄馥大師是一名不施粉黛、頭戴雪紗帷帽的女子,微微挑開幾寸的帷帽簾子看不全形容,就算施法感應也難窺全貌,她恭敬合十,輕聲細語道:“寶匣長老煩請暫息雷霆之怒,當日婆娑羅大士遠渡波濤拜訪普陀蓮峰,也是一派寶相莊嚴,我等久居南海,確實未能詳察白蓮教具體行止。”

    寶匣長老威名久著,如今修行晚輩可能了解得不多,但這位太華門昔日的巡山護法,手上殺伐一點也不少,麵對妖魔邪祟當斬便斬,不談情麵。

    而且正是因為知曉白蓮教曾一度有意拉攏觀音閣,太華門特地派這位太上長老出麵,持鯨骨杖遠赴南海,哪怕真要鬥法,寶匣一人一器足可對付一門。

    但觀音閣也不是聽從了婆娑羅矯飾之言,便會被迷惑的愚鈍之輩,薄馥大師更是長袖善舞,早年間與各派同道結交緣法,既不會顯得疏遠,但也不過刻意親近。

    薄馥大師跟婆娑羅的往來,完全隻是出於同為佛門宗脈的交流而已,涉及到宗門傳承安危,薄馥大師並沒有輕易應承,但也給了一批南海特產的天材地寶作為回禮這充其量是修行同道的尋常舉動。

    不過寶匣長老看著薄馥大師身後那一幫觀音閣弟子,盡是門中出眾,顯然是要準備離開道場前往九州海內,至於具體要幹什麽,誰又說得準呢?

    以薄馥大師往來接待遊刃有餘的性情,她肯定不會貿然相助白蓮教,所以直到婆娑羅施法招引八部天眾降臨之後,她才慢吞吞的召集弟子準備前往一探究竟。

    如果白蓮教能占得上風,觀音閣出手也算錦上添花、扶助有功。要是白蓮教大敗虧輸,那觀音閣大可作壁上觀,佛門宗脈也未必是要共同進退的。至於如今這種狀況,雖然出乎薄馥大師預料,不過她要是真的遇上了,完全可以作為九州盟成員,一起出力斬妖除魔,如此進退不失儀態,豈不美哉?

    或許薄馥大師從一開始便覺得婆娑羅難成大事,所以也沒抱太大希望,否則她何必等到白蓮教真的有所作為,觀音閣才緩緩而動呢?

    寶匣長老心中也料到這種情況,所以他的出現並不是真的為了鬥法而來,有他一個出現在普陀蓮峰,便已證明太華門的態度,是對觀音閣最好的震懾。

    如此最好!”寶匣長老說道:“薄馥大師一念之善,免了九州佛道傾軋交攻之禍,善莫大焉!”

    寶匣長老沒有多說其他,但話中含義可就讓人不免揣摩了。畢竟婆娑羅試圖將觀音閣與明王院等佛門宗脈卷入,其實就是想將自己造成的混亂,扭曲放大為九州佛道兩家爭鋒。

    尤其在當下這種混亂世道,誰不希望自己的傳承事業發揚光大?能夠挽救更多的人、指引更多的人,對於門戶傳承本身也是極大助益,甚至這是根植於修行人內心深處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便是依循此道求證如今成就的。

    但寶匣長老作為太華門人,雖也是道門中人,並不問是何門何派何教,隻看其人具體行止。婆娑羅與白蓮教之行,可有一絲良善救苦、濟世惠民?修行的確並非僅止於行善積德,哪怕未有善舉也無大礙,不過隻要看看白蓮教都是以何等手段壯大至今,便可知此教根底。

    婆娑羅不能怪為何有這麽多九州修行人與他作對,且想想為什麽這些修行人沒有跟他站在一起?僅僅是因為教派觀念的不同嗎?道不同,尚且不相為謀,如若失道,定然寡助!更會引致群起而攻之。

    九州盟不可能強求天下修行人都行善積德,畢竟世間善惡無常,不能指望修行人流惠萬眾,不作亂、不妄求便是自積功果。但同樣是有修行法力,雲海仙宗的弟子選擇親力親為紓解水患,白蓮教設壇於九州各地,未曾有一絲消弭災禍之舉。反倒是利用離亂人心,大肆鋪張、糾集教眾,如此就算未成惡果,也是縱禍滋孽。

    觀音閣沒有前往相助,那寶匣長老也不必出手,薄馥大師選擇在這場大亂中保存宗門傳承。而同樣做出相似選擇的,還有另一支佛門宗脈,寒空本人親赴明王院拜山,卻是見得明王院抬出白蓮教派來的僧侶屍體。明王院不聲不響,藉此表明對白蓮教壁壘分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