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識神,中陰,第七感

字數:5069   加入書籤

A+A-


    霍府之中。

    已經是陳希象與孫祿堂交戰之後的第二天了。

    一間點燃了檀香的房屋之內。

    陳希象如同入定,雙眸闔閉,在梳理著從孫祿堂那裏交流得到的“五行槍”之幾顆星辰的波動法門。

    孫祿堂不愧是這個國術時代頂尖的天才。

    他沒有外物之助,仍舊可以從拳法古籍以及自己的猜測領悟之中,發現宇宙星辰和人體之間的聯係。

    陳希象將這五顆星辰梳理進了自己的“拳法積累”當中後。

    忽地。

    他的眉心跳動,居然是自身的魔種欲望再次再次波動了起來。

    “我的氣功修煉,雖然是經過道心種魔大法推演之後的秘籍,到底還是脫胎此道,這是到了第五篇魔劫的層次了……”

    道心種魔大法是魔功真氣與道心心靈同修的道路。

    通過真氣形成的魔種和自身的無瑕道心之相互刺激,相互成長。

    陳希象將魔種變成了氣種,但畢竟自身還有情緒,會時常來幹擾他的道心。

    隨著如今的修為漸深。

    道心的心靈修行,也到了“魔劫”的這個瓶頸。

    按照道心種魔大法的第五篇介紹。

    到了這一步,講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之所以能重生,得力於嵌入魔種的道心。

    要讓心靈和肉身經曆生死之間的考驗。

    “如今這世上,能讓我感到生死壓力的,恐怕唯有見神不壞層次,但……”

    陳希象識海之中念頭滾蕩。

    “在大道玉碟的推演之下,這所謂的道心需要經曆‘生死’才能再進一步的過程,其實,是要讓人進入生死之間的那個特殊狀態……”

    似死非死,似生非生。

    畢竟,如果是真的死了,根本不可能複活。

    第二步先天大境,還遠遠無法達到徹底的變死為生。

    “這個似死非死,似生非生的狀態,其實在我的諸派諸教典籍之中,也有相關描述。”

    道門神話中說,人死之後,魂魄到了望鄉台,喝下一碗孟婆湯,望去前塵記憶,隻剩下一點識神,輪回轉世,開啟新的人生。

    佛門神話中說,人死後以至往生輪回某一道為止的一段時期,共有四十九天,此時期亡者的靈體叫做中陰,不生不死。

    儒教一位大賢王陽明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把這個在人體意識之上的東西,叫做“良知”。

    陳希象明悟般自語:“所謂的魔劫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要讓人進入這個狀態,見到真正的‘自己’,從而完成心靈層次的晉升。”

    如果說陳希象現在的“不見不聞,覺險而避”是身體的第六感的話。

    那麽唐紫塵的“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就屬於更強一層的第七感了,活死人一般,看透了生死,達到了大徹大悟般的地步。

    這所謂的第七感,其實就是道教的“識神”,佛教的“中陰”,儒教的“良知”,國術中“至誠之道”,以及陳希象的“渡魔劫”成功之境。

    古代的“天師”“肉身菩薩”“儒家大賢”。

    陳希象閉目存思。

    望著大道玉碟心下自語:

    “既然諸般教門之中都有對於這個境界的描述,那未必就需要完全按照魔劫的修煉過程來,經曆生死才能遁入識神,變成活死人……”

    都已經佐證出了這一事實,那便就可以嚐試推演一些法出來。

    陳希象自語:“世上的法都是創出來的。”

    與別人相比,他擁有大道玉碟這一造化神器,最善於推演法門了。

    陳希象開始回憶在數個時空看到過的不同道經典籍,以及唐紫塵的全篇《國術實錄》內容,還有和孫祿堂等等一眾高手交流來的心得。

    逐漸的……

    ……

    識海中,時間渾然不覺。

    陳希象在千百卷道經之中,得了兩句:

    “人生先生鼻目,死先死鼻目。”

    “人之一身精華,皆注於目鼻之間。”

    一句得自《攝生消息論》,一句得自《素問》。

    從千百卷藏中刨出了這兩句,多虧大道玉碟,否則,陳希象真得和那些讀書人一般去白首窮經,一輩子都鑽裏頭,還不一定能的來。

    這兩句道經點明一些關於“識神”的存在。

    第一句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由胚胎成型階段,都是先形成“眼睛”和“鼻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什麽人如果最先開創了一道,一行,這個人便會被尊稱為“鼻祖”,是為最初形成之意。

    人死的時候,也都是這兩個器官先停止。

    當這個人眼睛一閉不再睜開,鼻孔也不出氣了,那就是徹底死了。

    人的生死,盡在這一句之間。

    再結合素問中的那一句“人之一身精華,皆注於目鼻之間”。

    陳希象幡然明悟,自語道:

    “原來識神在這個位置。”

    兩句道經,如同孔夫子的微言大義,立刻給陳希象指明了方向。

    “看來各種神話傳說,有人在兩眼之間,會再生出一顆天眼,並不是空穴來風,應該就是開啟了識神,可以感應到普通人不可見之物,或者磁場……”

    “既然明白了識神存在於這個位置,那麽,就可以試試看,能不能用氣血刺激,或者存身觀想,不走生死魔劫,用另外的法門開啟這一人體寶庫。”

    陳希象要做的是傳道世間。

    像唐紫塵那種身具天賦,隻有她能修成的“至誠之道”根本沒辦法傳給世人。

    陳希象要做的是創道者,就必須為所有人都開創一條,能夠容眾生都踏步走上,有道可循的通天大道。

    ………………

    也就在陳希象在霍府之上閉關領悟識神秘密的時候。

    另外一邊。

    湖南的一處。

    一個身軀昂藏,須發如戟的男人,一身粗布短衫,看著手中的清廷“宣戰詔書”,他嘖嘖自語:

    “八國聯軍侵華提前發生了,一定是因為一些異數造成的,看來我不必南下去佛山了,去天津,應該就能找到這個陳希象。”

    這人正是巴立明。

    他不留辮子的寸頭發型,在人流之中十分顯眼。

    跟王超分別之後,他沿路不用怎麽打聽,就聽到了太多關於這個希象道人的傳聞了。

    什麽仙人降世,道人鎮國,真氣伏魔,吸天地靈氣,采日月精華……

    “真氣?!”

    巴立明仰頭看著天穹,發出了一聲悶笑:

    “天地之間有靈氣,我會感應不到?”

    雖說他的時空和這個時空有區別,但是他和王超是什麽境界的高手了,不管是體力拳法還是心靈境界,都已經達到了超凡的地步。

    更何況還有一個心靈境界達到了古之“大賢”層次的唐紫塵。

    以他們這些人的敏銳感知,會感應不到天地之間的其他力量。

    還有那李含沙,更不可能感應不到。

    “就讓俺老巴看看你這真氣,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巴立明估計陳希象大概率就在天津,直接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