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定襄稱王
字數:5608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明生傳 !
走了的不提,留下的卻也未曾閑著,明生當日便打馬入歸化,正式接收林丹汗留下的爛攤子,當然,也包括他的女人們。
很狗血,但卻是事實。
林丹汗八大福晉年歲最大者不過二十五六,最小者僅十七歲,幾個姐妹將林丹汗的家財分配一空,各自帶著嫁妝去找男人。
有三人東投後金,曰芭德瑪瑙伯奇福晉,斯琴圖福晉,俄爾哲圖福晉,跟隨而走的有四千餘戶,約兩萬三千人口,其中有兵將近五千人。
除三人外,尚有十餘大小部族決議投靠後金,又是帶走了約萬餘丁口。
雖是可惜,但明生亦是無可奈何,打是不能打的,那邊戰鬥一起,歸化城即刻風聲鶴唳,他順利接收歸化的籌謀便會泡湯。
好在留下的更多,除蘇泰之外,尚有四個婆娘留將下來,投靠四海。曰娜木鍾,蘇巴海,烏雲娜,苔絲娜。
合計牧民過萬三千戶,人口逼近八萬眾,控弦之士過萬人。
就問你嫁妝夠不夠厚重,即便是寡婦,你要不要娶?
這就必須要娶,不能不娶!
四海大少趙明生苦並快樂著,聘書聘禮送至大福晉娜木鍾宮中,年輕體力好不假,可特麽也不能勞累過度,一個大福晉足矣。
餘者三人卻是嫁給了劉興祚,孔有德,丁權三人,劉興祚迎娶蘇巴海,孔有德迎娶烏雲娜,丁權迎娶苔絲娜。
也不獨獨他們三人,任鵬飛,龐晉元,鄧暄,牛二寶等等一個都沒跑掉,總之四海的高層要同蒙古王公聯姻,能娶多少娶多少,隻要女家看上,也不用問當事人是否同意,四海大少趙明生直接拍板。
為四海大業獻身這般高尚之舉你不同意?本少抽死你,擼了你的官職,讓你回家放羊!
這就哭笑不得,滿城都是新郎官,各府都有俏新娘。
若是依著大明的規矩,隻娶妻才大操大辦。妾就隻能一頂小轎送入府中,最多府中小賀一番,宴請賓客是要被四鄰笑話的。那小妾又是個寡婦則更慘,隻能在夜裏從後門送入府中,悄無聲息,生怕被四鄰發現。
滿歸化城,新郎官就都是早有家口的,新娘也多是二番出嫁,本沒有必要太過隆重。
奈何所嫁之女身份尊貴,明生又欲行滿漢融合,一體對待,這就必須要大肆操辦一番,以示尊重。
崇禎三年五月初六,宜婚配。
歸化城闔城大婚,提前一日便擺開了流水席,軍兵輪番吃酒祝賀。
典禮當日,明生在前,左右各持一手,一者娜木鍾,一者蘇泰,身旁還跟著一個娜斯琴,這也是被明生招惹過的,索性一起辦了。
身後是趙明業,丁權,孔有德,劉興祚幾對新人。
在其後又有數十對,隻新郎新娘便能湊齊八桌。
賈文昌為司禮,諸般禮儀,吃酒敬酒,忙活了整整一日,總算將新人送入洞房。
舊人墳頭添新土,新君床頭逞英豪。
也莫說哪個無情無義,哪個是蕩婦紅杏,都是亂世求活之人,活著,也不是完全為了自己活著。莫把男女之情看得太過認真。
三日後,明生大合諸部,會盟歸化城。
額哲繼汗位,封娜木鍾,蘇泰為太後,尊明生為大父,攝政監國!
明生不是蒙人,自然算不得額哲的臣子,這關係也是有夠亂的,說不清道不明,好在也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敢提出異議。
但明生卻是要給自己一個身份,以震懾諸部,方便行事。
以商人的身份監國未免太過兒戲。天狗王不堪入耳,下屬無人同意。齊楚燕韓趙衛秦王號不能用,老朱家一個蘿卜一個坑,就沒必要去搶。
思來想去,明生決定簡單點,無非是個名號而已,尊號“定襄王”。
大汗登基,卻是明生做主位,額哲下手,百官階下拜之。
轄地號稱東西千三百裏,南北五百裏。東至張家口,西至陰山尾,南至長城,北至茂明安。
分六郡,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集寧,東勝。
原歸化城更名定襄,鄂爾多斯更名東勝。五原,雲中原址新建。朔方鎮西陲,集寧鎮東陲,擇地建城。
一番儀式過後,詔令各散部退回原駐地,四海很是大方的分發了一些錢糧供其度日,算是對投靠之人的獎賞。
其實這些物資本就是搶來的,一來一回之下,反倒成了四海的恩情。
諸部退走,麻煩卻是遠沒有結束,明生還是不得清閑,這一團亂麻可不是七歲小兒登基就能搞定之事。
何況還有皇太極在虎視眈眈,這廝若是知曉明生在不聲不響中就料理了林丹汗,並且接收了其所有的地盤,大半的部眾,怕是要嘔血三升。
如此種種,都需要及早做出安排,以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狀況。
當先便是軍製,這卻是讓明生煞費腦筋,先是四海內部商議,又同各部頭人協商,幾番折騰之下,終於搞出了一個勉強可以接受的方案。
鑒於六郡領地一地雙屬,也即蒙古汗賬同四海兩屬,軍製亦是采用兩種不同編製,分定襄軍,汗賬軍。
所謂定襄軍,自然是定襄王之軍,也即四海軍隊。
一應製度與四海其他軍隊等同,隻接受定襄王統管,蒙古王公勳貴無權幹涉,便是可汗太後也與之無關。
駐守郡城,可在六郡之地自由募兵,諸部不得以任何原因任何手段阻撓募兵。
所謂汗賬軍,自然是隸屬可汗之軍隊,遵循舊製,暫時不予變動。
定襄軍以軍團建製,設三師,以原沙爾沁軍為基礎擴編,軍團長由趙明生暫代,副軍團長由鄧暄暫代,客軍建製不動,暫時協理駐守。
這就不是一個短時間能完成的任務,自願入定襄軍的蒙人必然是少數,多是無地遊民或者無依無靠的小部落才會有此打算。
大部落就不要想,數百年形成的部落族群,不是四海幾句話幾顆糖就能動搖的,自有其內在的傳統,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了的。
而且定襄軍也不可能以蒙人為主,語言障礙是次要,勇武善射也不為明生所看重,單隻信任這一條就決定了定襄軍一定要以明人為主,蒙人為輔。
這就隻能等待大量的流民前來,否則客軍就無法脫身。
汗賬軍以團為建製,一團三千人左右,由投靠之察哈爾嫡係以及茂明安部整編而來,其實也就是那幾個婆娘留下來的嫁妝,另有幾個大部亦被明生拉過來充數,這其中就包括原鄂爾多斯部,達拉部,茂明安部。
得六團,近兩萬人馬,此為常設軍,不事生產,專為征戰之事,協同定襄軍駐防各城。
至於其他中小部落之勇士,則勒令其回歸本族之地,專心放牧之事。若有誌從軍,可報名定襄。
這汗賬軍本就為明生所不喜,是迫不得已的妥協,自然不能弄的太過龐大,否則主客顛倒,豈不是成了笑話。
這六團人馬都是為了安撫諸王公的不得已之舉。
明生就苦笑,想起了後世的日本關東軍同偽滿軍,二者的關係何其相似。
其次為民治,各部原有領地不變,製度不變,維持現狀。上繳汗賬之所得一如舊製,隻是被明生縮減了三成份子,投桃報李,算是對諸部投靠的回饋。
遁走夷滅的部落領地收歸定襄,無主之土亦是收歸定襄,算起來可占據六郡之半數,扣除黃沙戈壁之地,約有四分之一強之土地是實實在在的握在四海手中。
這些土地就是為明民所備,放牧也好,開墾也罷,王公勳貴無權過問。
可話雖如此,地有貧瘠肥沃之分,留下來的部族自然希望得到膏腴之地,人家本就是地主,你四海是外來戶,也不能一點人情不通,惡了關係。
更有幾個婆娘狂吹枕邊風,這就是一番勾心鬥角。
無奈之下,明生將土地分四等。
甲等土地臨水近河,適合灌溉,為耕地。
乙等土地草場豐茂,地勢起伏,為牧場。
丙等土地草場貧弱,略有風沙,為休牧之地。也即放牧一年,空置一年,以保土地不失其力,風沙漸少。
丁等土地為風沙之地,少植被多黃沙,禁牧禁耕。
甲乙丙丁四者可置換,兌換比率為1:2:4:16。既四畝休牧之地可置換兩畝牧場,而兩畝牧場可置換一畝耕地。
你等不是叨逼叨的都對自家的領地不滿麽?有嫌棄少的,有嫌棄貧的,本王滿足你們!
想要地盤大?好,讓出一畝耕地,便可得十六畝沙地。想要肥沃之土?可以,但你必須舍去原有的部分牧場。
那黃沙之地就是拿出來惡心人的,就沒有哪個傻贔部落將駐地安頓在隔壁沙漠的,更不可能拿自家的牧場換那無用之地。
此舉卻是將諸部陷入尷尬之中,那休牧之地的部落自是高興的合不攏嘴,換!趕緊換!
可那近水有膏腴之地的部落就比較難做,耕田專業不對口,甲乙之地對放牧來說沒有太大的分別。換吧,心有不甘。不換吧,就會同更加廣大的牧場失之交臂。
可定襄王的政令卻是令人挑不出其中的錯漏。
草原是牧民的根本,保護草原有錯?
人是雜食動物,不能隻吃肉,米糧麵食也是需要的,開墾耕地有錯?
委屈巴巴的娜木鍾同蘇泰率先置換,其他幾家緊隨。
來之不易!
四海終是直接控製了黃河兩岸半數可耕之地。萬事俱備,隻待流民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