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
字數:988 加入書籤
有很多讀者看書的時候囿於《三國演義》和《三國誌》這兩本書籍。
《三國演義》是小說,有藝術加工,《三國誌》是史書,記載的是史詩。我們在此不討論這兩本書,應該說這兩本都是很好的說,大家就不要專注於兩本書真實和史實的衝突了,《草民遇三國》也是作者隨意編撰的,也不必去認真的討論其中的曆史史實、關鍵人物和地理位置了。
謝謝。
《三國演義》: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曆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誌通俗演義》(又稱《三國誌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曆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曆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麵。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摘自百度百科)
《三國誌》:《三國誌》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作者是[晉]陳壽撰/[宋]裴鬆之注。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采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誌》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誌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三國誌》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係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曆等的“誌”,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範。(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