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廢了大理國

字數:4214   加入書籤

A+A-




    為了有效的管理那些極其紛亂的部族,黃瓊幾經猶豫,最終還是放棄了原本多設直隸州的計劃,在雲南路設置了八個府。不僅打破了常例,還在諸府都專門設置了撫夷同知,或是撫夷通判。諸土官隻能負責本部族的事物,其他部族便是同宗同源,也不許擅自接管。若是想要以本族子弟,繼承其他同部族的官位,需要得到朝廷的特別批準才允許。
    因為原來大理國部族眾多,漢人數量本就不多。而且許多部族之間,相互都有仇恨。為了處置這裏事情,在雲南路設置了宣撫諸夷副使、兵備副使,專門用來處置諸部族之間,相互打冤家或是仇恨的事情,並設置了三千由本地招募的備軍不說。還從北方調集六千八旗軍,連同眷屬一同分別進駐昆明與大理二府,稱之為駐防八旗。與衛軍一道,戒備可能亂事情。
    調動女真人組成的六千八旗軍,以及在本土招募了三千備軍,並從兩川抽調軍馬,設立了一萬衛軍。三支力量,即可以相互配合,又可以相互監視,相互的彈壓。更是削弱了,北方的女真人實力,可謂是一舉三得。而且與原本在女真本土,朝廷並不發軍餉的八旗軍相比,調往雲南八旗軍,不僅攜帶眷屬,還每家分了三十畝田地。並按照衛軍標準,統一領取俸祿。
    被調出女真本土的八旗軍,不單單是調往雲南這一支。還有調往川西路的三千人,調往隴右嘉峪關的三千人。調往高麗的,調往鎮州的,甚至還調往西域七千騎兵。而這些人調往駐地,不僅可以攜帶眷屬。分給了土地或是牧場,朝廷還給與其一定的俸祿。沒用五年女真故地,由女真兵組成的八旗,除了與漢軍、渤海軍組成分屬三旗一萬人外,幾乎被調一個幹淨。
    而這些兵被調走時,均有其子弟統帶。他們原本部族的頭人,大多數都被留在了原地。不僅形成了互為人質的地步,就算是想要造反,都找不到多少同族的人。一個八旗製度,將女真各部原有體係砸的稀爛。而女真故地,則遷入了大量漢軍。原本北遼投降的漢軍,以及投降的高麗軍,變成了亦農亦兵的屯田軍。甚至為了補充北部邊防,征集一萬漢化黨項人編入。
    編入了當地的八旗軍,改稱留守八旗。調走的八旗軍,聽說調往的地區氣候溫暖,朝廷不僅發地,還與漢軍一樣發給糧餉,自然樂不得的。而女真人講究的是,不分嫡庶皆有繼承權。包括女兒不分嫡庶,也是一樣都有繼承權。當然,庶出與女兒可繼承的財產,遠遠低於嫡子。
    女真人又是一夫多妻的製度,那些族長和頭人雖說富庶,可膝下也是子女眾多。這麽一弄,搞得嫡子可繼承的財產,隻能占據長輩財產很少一部分。女真人雖說已經部分進入農耕,但低劣的生產水平,使得漁獵與采集依舊要做,才能保證不餓肚子。而這世上的人,可謂是不分種族與性別,自然都希望自己能夠繼承的,前輩財產越多越好,其他兄弟姐妹越少越好。
    此次朝廷征調庶子出鎮,並明確要求出征的子弟,與家庭斷絕關係。那些嫡子,自然是樂不得的,至少是鼓勵的。而那些原本可繼承的財產,就不如嫡子多。諸多兄弟在那麽一分,就更沒有多少的庶子,聽到朝廷征他們出鎮,不僅給錢而且給地,自然也是樂不得的。哪怕朝廷出鎮一地,不許兄弟同一地。但即給官職,還可以每個月到月就領錢,打仗還加發錢。
    這比跟著之前北遼混,出去打仗隻能賣命,盔甲與刀劍,甚至馬匹都要自己備,一文錢都不發,強不知道裏許。所以,朝廷這一手政策,連一個波浪都沒有掀起來,便順利的執行下去了。盡管女真諸部之中,也有眼光長遠的人看出不對,更有人察覺到了朝廷的分化瓦解,並且摻沙子背後用意。可耐不住家中子弟同意,再加上完顏部的前車之鑒,也隻能答應下來。
    不僅女真八旗被調動的七零八落,便是室韋八旗也基本照此辦理的。隻不過,室韋八旗更多的是調防高麗故地的樂浪路,以及青塘吐蕃之地。室韋八旗組建不久,就被征調了一萬人,進駐西寧州周邊,遊牧耕種外加守邊。後來,又調往西域天山南路五千人。但不管怎麽調,包括室韋八旗一些首領,上書朝廷請求調往大漠草原,以便可以放牧牛羊,朝廷都沒有答應。
    無論是女真八旗,還是室韋八旗,調動都是家眷跟著人走。調到駐防地之後,不僅鼓勵與當地百姓通婚,而且還鼓勵他們讀書。朝廷用這些手段,徹底的收服並且瓦解了北麵的部族不說,還大大加強了對大理故地與青塘吐蕃,以及西域的控製。畢竟這些人的戰力,至少現在,還是遠遠超過當地的那些部族。這些人形成全新的軍戶體製,也形成了新的兵員與戰力。
    至於安置調往雲南路的八旗軍,所需的土地,兩府的原大理國王室所屬土地,安置這些人綽綽有餘。若不是考慮到北麵的防禦,一時抽調太多人,會影響東北的穩定,便是再抽調一萬人也沒有任何問題。而將段素平闔家全部遷到京兆府。朝中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段貴妃去世,這位全靠段貴妃一力提拔,才坐上王位的大理國王。被廢是因為,段貴妃去世失去後台。
    原本前次,朝廷出兵大理國,就完全可以將大理國吞進肚子裏麵。之所以扶持他,完全就是皇帝看在段貴妃麵上。因為對段貴妃的疼愛,手下留情保留了段貴妃的故國。但內情,卻是隻有寥寥幾個人知道。段素平被廢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因為大理國內,逐步平定之後,這位段素平對大齊開始三心二意起來。總是想要變相的想要,將當初他再三邀請大齊駐軍趕走。
    並且在貢品上,都有些糊弄。對大齊出口的銅,不僅質量越來越次,而且價格越來越高,數量也越來越少。尤其是擺夷兩大家族,靠著大齊的力量徹底壓製住後,更是越加的不恭。甚至扶持其上位的姑姑段錦去世,都隻派了一名布燮前來吊唁。就連在奏折上,言語之間多有無禮之處,讓黃瓊對其實在已經忍無可忍。段素平本人,也逐漸的開始沉迷於酒色之中。
    還有一點,因為知道了白鳳與黃瓊之間關係。其在醉酒之後,更是多有責罵白鳳,甚至對白鳳家庭暴力,還常常揚言廢掉白鳳母子。為了保護白鳳,更為了保護自己的嫡親兒子,黃瓊幹脆直接廢掉了,這個不知道好歹的家夥,甚至廢掉了大理國。而自從大齊廢掉段素廉,改為冊立段素平以來,大齊對大理國滲透日深。大理國與內地之間的聯係,也是日漸的緊密。
    南方的那些擺夷大族也都不傻,知道誰的大腿更粗。在更為強大的大齊麵前,明智的選擇了大齊。滇東三十七部,這些年被大齊與大理聯手,很是滅掉了不少的部族。剩下的,也被大齊滲透的很厲害。很多部族甚至私下裏麵,都接受了大齊委任的土官。有不少的部族,還暗中將子弟送到京兆府學習。至於原本作為大理國支柱的那幾大世侯,則早就被大齊滅掉了。
    原本當初廢掉段素廉,改為冊立段素平為王。除了段錦一部分的原因之外,便是因為大理國這些部族,相對於大理國王室來說,才是真正難以擺平的硬骨頭。當時的大齊剛剛結束平叛,國庫幾乎空空如也,也經不起另外一場長期用兵。而對付這些部族,無論是強行出兵彈壓,還是水銀瀉地一般滲透、拉攏,都需要漫長時日。所以,黃瓊才冊立一個新的大理國王。
    就是為了讓大齊緩口氣,恢複國力並且為滲透爭取時間。經過這些年,大齊利用各種手段,或是配合大理國出兵鎮壓,或是暗中收買,早就將那些部族給擺平。早在段錦還活著的時候,便已經具備了徹底將大理國並入版圖的時機。所以,這次接到大理國密報,再加上段素平日常的種種不恭。更為保護白鳳姐妹,與自己的兒子,黃瓊便當機立斷的,幹脆廢掉段素平,並徹底廢除了大理國。
    改大理國轄區為雲南路,鄯闡府為昆明府作為雲南路首憲。而在之前多年的鋪墊之下,此次兵不血刃的滅掉大理國,幾乎沒有掀起任何的水花。段素平一行被押解進京後,黃瓊倒也沒有再刁難他。隻是降他為安樂公,還加恩世襲罔替。但沒過半年,便找借口廢掉其武功打發其出家,流放到臨潢府的一座寺院安置。其安樂公爵位,由其次子繼承。至於原來的大理國王後白鳳,則被封為鎮南王太妃進宮恩養。
    黃瓊此舉,倒是將群臣都給弄愣住了。當初被俘的北遼自立為帝的那位皇太子,耶律宗真被押解進京後,隻是封了一個歸命侯,其北遼太後隻是被加封為一等誥命夫人,恩養在納了耶律隆緒第九女,為側妃的雍王府上恩養。反倒是這個蕞爾小邦的大理前王後,卻是封為鎮南王太妃,接進宮中恩養?直到小道消息,這位進宮恩養的皇太妃,當夜是宿在皇帝的寢宮。
    某些消息靈通人士才恍然大悟。隻是這些所謂消息靈通的人士,隻知道大理國一後一妃,如今已經皇帝親密無間。但卻不知道他們心中,因為與皇帝沒有一腿,所以隻被封了一個一品誥命夫人,而無比為其叫屈的那位遼國皇後。在他父皇享受大理國後妃服侍的同時,也在雍王府中與雍王爺共效於飛。若不是年紀大了一些,外加身份特殊,威脅不到雍王妃的地位。
    在加上黃瑞楓,在這事上十足隨了他爹還是一碗水端平的。恐怕,雍王府也不會太平靜。相對一開始還一頭霧水的群臣。此時,身邊依偎著進宮的張巧兒與劉蕊,還有趙秀和南宮韻、高媚等數女,此時正與白鳳緊密相連的黃瓊,又哪裏會理會外麵紛紛擾擾、胡亂猜測?也隻有白鳳姐妹,多少有些心中傷感。她們也沒有想到,事情最後會走到這個地步。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