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出發

字數:217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一樣的風 !

    (一)

    安徽南部的雲嶺,在以多變的雲彩和奇詭的石峰著稱的黃山之側,有點像四川、重慶一帶山中的壩子地形,這類地形無疑利於屯兵,而是不利於部隊發展的,特別是大部隊根本無法大規模運動作戰的。

    到了一九四零年十二月,葉挺、項英領導的新四軍軍部是新四軍唯一在長江以南的大股部隊了。

    新四軍皖南部隊的活動地區,東起蕪湖、宣城,西至青陽,是一個長不過100多公裏,寬不過50—60公裏,也就是說戰略縱深不過幾十公裏的狹小地帶,新四軍軍部就駐設在這個地帶的中間——涇縣以西的雲嶺。他們的東北麵是日本鬼子的占領區,其他方麵都是國民黨第三戰區的防地,時刻都處在日寇、國民黨頑軍的封鎖、監視之下,形勢嚴峻。

    特別是到了1940年的年底,蔣委員長有自說自話地要八路軍、新四軍所有部隊集中到黃河以北去,又企圖玩弄他使用嫻熟的借刀殺人之計,借日本鬼子之手來消滅共產黨。他還指望著日本鬼子大本營和他的計劃產生互動,不是南下侵犯英美的利益,而是北上攻打和中國共產黨有著密切聯係的蘇聯。

    (二)

    於是一份份電報到達了延安,要求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執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軍令”,這樣的大張旗鼓,日本鬼子豈能不知?他們加強了對新四軍有可能渡江區域的封鎖,形勢對皖南的新四軍來說已經是極其危險了!

    (三)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戰士們正整裝待發,他們高唱著《別了三年的皖南》。歌聲在雲嶺回蕩——

    “刺刀閃光,子彈上膛,挺起胸膛開入敵後戰場,別了,三年的皖南……”

    在原來開會的主席台上,中共新四軍軍分會書記、新四軍副軍長項英正麵對即將向江北轉移的全體將士,精神抖擻地做著出發動員。

    新四軍軍長葉挺在一旁真是有點感慨萬千,終於要出發了,終於要出發了,這大概就是他內心之中最多的感歎。

    皖南事變。蔣介石這個惡毒陰險的家夥突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1941年1月4日夜晚,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9000餘人由涇縣雲嶺地區出發,準備分左、中、右三路縱隊,經江蘇南部向長江以北轉移。5日,部隊行至茂林地區時,遭到蔣介石密令顧祝同將新四軍軍隊突然包圍和襲擊。6日,顧祝同與上官雲相率第三戰區之第32集團軍五十二師、四十師8萬多人,在蔣介石這個王八蛋的命令下,向新四軍發起總攻,並強令“徹底加以肅清”。1月7日,新四軍到達旌德以北的星潭地區,被國民黨部隊阻住。葉挺軍長決心強攻星潭,殺開一條血路繼續前進。但可惜這個意見未被采納,貽誤了戰機,被迫循原路返回丕嶺以西。8日,上官雲相所部憑著絕對優勢的兵力和火器,瘋狂衝鋒。上官雲相還傳了蔣介石的手令:活捉葉挺獎十萬元,活捉項英、袁國平各獎五萬元。葉挺軍長親臨前線指揮作戰。1月12日晚,葉挺在石井坑親自組織突圍。雙方火線衝突進行了七天七夜,新四軍因兵力薄弱陷於絕境。為保全部隊,葉挺根據中共中央東南局副書記饒漱石的意見,致書上官雲相,指責其“背信棄義”,表示願往上官總部協商。14日葉挺一到上官處即被扣押,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於突圍時陣亡。同日,新四軍茂林陣地完全被占領。全軍約9000人,除約2000人在黃火星、傅秋濤率領下突圍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陣亡。這是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

    新四軍皖南部隊北移時,編隊序列為三路縱隊,南下茂林時,第一縱隊為左路縱隊,第二縱隊為中路縱隊,第三縱隊為右路縱隊。1941年1月5日,各路縱隊先後到達茂林一帶。1月6日晨,新四軍第二縱隊老三團三營派出一個排向高壇方向警戒。7時許遭國民黨40師120團搜索部隊襲擊。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皖南事變的第一槍打響了。同日下午,新四軍軍部在茂林潘村的潘家祠堂召開了新四軍各路縱隊領導幹部的軍事會議,史稱“潘村會議”。會議研究了具體的行動方案,形成了決定:“以一縱隊全部出球嶺(注:亦作求嶺);二縱隊四個營(注:實為三個營)出丕嶺,二個營出博刀嶺(注:又名縛刀嶺);三縱隊(注:欠五團)出高嶺,五團為全軍後衛,隨二縱隊行動。並決定戰鬥分三個步驟:各部於6日黃昏開始行動,7日拂曉占領各嶺,正午前會攻星潭;攻下星潭後分二路攻三溪四十師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