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自己家的田地
字數:3270 加入書籤
包拯迎來了包山夫婦。剛來的還有包拯幼年時的朋友李正和包武。
李正見到包拯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包拯給他們個官做。
在百姓的眼中隻要是在衙門中幹活的都可以稱為官,倒不見得非是按朝庭的編製有品級的才算做官。
但這個要求包拯也不能滿足。倒不是包拯不可以在衙門中謀個差事,而是包拯覺得這二位的人生應該比在衙門中混日子更加精彩。
“你們兩個不要總想著當官,我現在也隻是個小知縣,給不了你們官,不過你們來的正好,我有許多事要你們去做,不會讓你們閑著的。”包拯見二人來投奔非常高興,說什麽也要將他們先留住,現在正是用人之際。
“有事情做就好。”李正和包武齊聲說道。他二人倒不是真的想做什麽官,知縣在他們眼中已是一方的土皇帝了,能在知縣手下做事當不當官無所謂。
包拯將包山夫婦和李正包武等人帶到事先準備好的宅院居住,有了從小養育自己的哥嫂在身邊包拯在天長縣有了家的感覺。這可比以前隻和包興四目相對強多了。
包山剛一住下就讓包拯帶著他去看在天長書院邊上的田地。
在中國人心目中,隻有土地房產才是真正的產業,在一個地方有了田地有了房屋才算紮下根來了。
包山認為三弟在天長縣當著官,又有了這麽多田地,應該算是立業了,至於成家也是早晚的事,包拯已將李家父女都接到天長縣,隻差舉行結婚儀式了。
包拯倒沒想那麽多。現在他關心的是要怎麽將這塊地經營好,然後利用示範效應讓更多的百姓認可他的耕種和施肥方法,逐漸推廣更為科學的種田方式讓大宋的糧食增產百姓增收,也算是包拯對上天讓他重生的回報。
包拯帶著包山在田地中走了一圈,包山對一切看的很仔細,將地勢的高低,溝渠的走向,土壤是肥沃還是貧瘠都一一記在心裏。
“我想在這塊地裏根據地勢的不同分別種植棉花和水稻。靠近水源的地方種水稻,地勢高的地方種棉花。”包拯向包山說著自己的想法。大宋皇帝引進高產的稻種確實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大幅度的提高了糧食的產量,養活了更多的人口,這也是大宋得以繁榮的原因之一。包拯決定將這好事做得更大,通過更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施用土化肥進一步提高產量,有了更多的糧食,大宋將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至於棉花在後世也是做為戰略物資存在的,古人也講究吃穿住行,穿是排在人活在世上第二位的重要事情。可現在的大宋子民大多數還穿著麻布衣服,隻有富貴之人才有絲綢衣服穿用。
現在的大宋棉花已用人種植,但還不普及,許多時候還是做為觀賞植物來養,因此才會在棉的後邊加個花字。包拯知道這種作物的重要性,不但要大力推廣種植,而且還要研究棉花收獲後的各種加工技術。
“這片土地不錯,土壤肥沃又臨近水源,種什麽都會有收獲的。不過要經營起來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光靠咱們家這些人是不行的,另外還得購買許多農具,才能將這塊地經營好。”包山以一個農民的眼光看著土地,想著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缺人手的話我們雇傭一些人來幹,生產工具我派人購買和打造就可以了。我們不但要將這塊地種好,而且還要好的讓人眼饞。”包山的話倒給包拯提了個醒,簡單的種田也需要各種農具,現在宋朝的農具還十分落後,鐵在宋朝是可以鑄錢使用的,鐵製農具更是少的可憐。看來包拯隻有自己動手製作農具了。這社會要想進步涉及到方方麵麵,缺了任何一項都會被拖後腿。
“包拯大人又在看自己家的田地啊。”一個聲音遠遠的響了起來。包拯抬眼看見縣學的教諭李成在那邊遠遠的向包拯喊到。這個李成這些日子有點兒陰魂不散時常在包拯眼前出現,他在看包拯究竟在幹什麽,有沒有什麽高招能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比他的學生學的好。
“李教諭也在忙啊。”包拯回話打著招呼,同為讀書人多少也得給點兒麵子。
“我提醒大人一句,您這剛到天長縣不久,又買房,又置地會引起他人胡亂猜想的,您要小心禦史向聖上參奏您啊。”這李成對包拯這一時期同文人們走的遠很有意見。同包拯說的話裏有話,看似關心,可這樣大聲喊出來卻是要讓眾人都知道。
“我大宋官家向來厚待官員,官員隻要不吃喝賭博買房置地應不是什麽難事,李教諭領用朝庭的俸祿這麽多年,如果沒有什麽壞習慣的話現在也應廣置田地了吧。至於禦史肯定也是盯著那些心術不正之輩,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全大宋的人都過上好日子也是聖上所願吧?”包拯嘴上一點兒也不讓步,反帶著對李成冤損了幾句。
“你.....,你不要忘記我們的約定,三個月後的比試自有高低。”李成被氣的差點兒說不出話來轉頭走了。他沒想到這知縣大人不按套路出牌,說話一點兒也不斯文。
“這位先生好像很不高興?”包山在旁邊見李成麵有怒色的走了,怕包拯與同僚搞不好關係,關心的問道。
“沒什麽,我們經常會爭論一些學問上的問題,這老先生總認為他的學問比我好。”包拯怕包山擔心用話敷衍著。
“為人要謙虛,不要因為官大說話就衝。”包山習慣性的叮囑著。
“好,我記住了。”包拯感覺有人管著自己的感覺也是很好。
李成的話更激起了包拯的好勝之心,包拯不但要在教學上勝過縣學,而且還要變得更有錢,置房置地讓他們眼紅,下一步還要廣開財路賺取那些人不敢想象的財富。
將包山送回去休息,包拯找來了李正和包武。
這兩個人不光是包拯從小的朋友,而且還讀過書識字,在大宋官場之外也算是難得的人才了。
包拯決定將自己的大部分產業交給他們兩人打理。
包拯讓李正管理正在建立起來的煙花作坊、印書坊。
李正立即答應了下來,能有事情做李正已經很高興了。
包拯想讓包武去管理書院中的船廠,沒想到跟包武一說包武卻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