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廣告

字數:3303   加入書籤

A+A-




    包拯雖然無條件錄用了公孫策但有些話還是要交待一下的。

    “這個報社就交給你打理了。報紙每天發一張,每天都要有新內容、有新文章。如果人手不夠發現有合適的再招聘幾個。將我寫的報紙你看一下。報紙的版麵和風格基本就按那樣弄就行了。要注意的是,咱們報紙上的文章不用寫那麽華麗,盡量寫大白話就行了。”

    “這是為什麽?”公孫策對包拯的話很不理解。

    “我們的報紙是寫給普通百姓看的,要爭取讓識一點兒字的人就能看懂咱們的文章。報紙有報紙的特點,它與書籍的區別就是報紙能夠及時寫出我們想告訴百姓的東西。沒有必要寫那麽文縐縐的。你要是有什麽好點子及時告訴我,咱們共同商量。我每天還要上朝,這裏的事物你都得管起來。辛苦你了。”包拯終於可以解脫了他十分高興。

    “上朝,東家你要上什麽朝?”公孫策見到包拯看他這麽年青,以為他是哪個富人家的公子,拿了家裏的錢在這裏賠錢玩。一時沒想明白包拯所說的上朝是什麽意思。

    “我在朝廷裏任監察禦史一職,每天都要去朝廷那裏報到,這裏的事情沒有太多的精力來管。”包拯雖然覺得監察禦史在朝堂之上沒有什麽存在感,但那是自己的工作,無論如何也要幹好的。

    “東家您放心,我會將這裏的事都辦好的。”

    公孫策心中暗喜。本來他來這裏隻是想賺一些盤纏和住店的錢,等條件一好了就會離開的。他最終的目的還是通過科舉成為大宋官員隊伍中的一員。聽包拯說是禦史,所以動了點兒小心思。

    在大宋文人的出路就是當官,可官員的名額是有限製的。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是考不上的,他們或開館教學或者成為人家的師爺幫人出謀劃策。

    公孫策聽包拯這麽年青就當了朝廷的監察禦史,這前途遠大啊。如果這時跟了包拯,今後包拯發達了,自己自然也能掙得一世的富貴。所以公孫策從這時就決定要好好的跟著包拯幹。

    “《東京日報》我們要長期辦下去,為了吸引讀者以後我們還會在版麵上增加內容,我們要增加一個美食欄目,向百姓們介紹大宋各處的風土人情。”包拯又給公孫策講了一下報紙未來的發展方向。

    公孫策的頭腦果然很好使,馬上就領會了包拯的意圖。報紙的內容越來越精彩。

    《東京日報》的影響越來越大了起來。許多酸腐的文人也看出這報紙能將文章傳播到京師每一個角落。這可是提高名聲的大好機會。而且文章被采用後還有一貫銅錢可拿。許多人都主動將文章送到報社來請求刊登。包拯也就不用再為沒有可刊登的文章發愁了。而且《東京日報》上刊登的的文章水平越來越高了。

    包拯要做的隻是每期的時候抄一段《西遊記》勾引著讀者繼續盼著看到下一期的報紙。

    幾期過後,包拯不客氣的在報紙的最下方為自家的包氏錢莊和衝雲煙花店打起了廣告。

    “這有用嗎?”公孫策對於做生意是一竅不通。不知道包拯為什麽要這麽做。

    “通過報紙的宣傳,我們的店鋪可以吸引來更多的客人。能夠賺到更多的錢財,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報社能堅持的更久。而且這個宣傳的位置會越來越值錢,你在報紙上發布一則聲明,報紙上將長期刊登廣告文章,以便為店鋪做宣傳。根據內容的不同報社要收取一定數量的費用。”

    “會有人花錢來求我們登刊介紹他們店鋪的文章?”公孫策對此有點兒不相信。

    “一定會有的,等我們的報紙名氣越來越大,宣傳的文章收費會更加貴。我們的報紙能長期做下去最後賺錢主要靠這個版塊了。”包拯當然知道廣告的威力。

    公孫策聽了包拯的話不斷的對報紙進行改進。《東京日報》一時在京城之中大火,每日送出去的報紙數量大增。這也難怪,白送人東西,想不火都難。

    《東京日報》傳播到了開封城的各處,在這讀者中間有一位老翰林王瑜,王瑜在第一次看到報紙的時候隻是一笑置之。不過他想知道那隻猴子最後怎麽樣了,於是讓仆人每天都領報紙送給他。

    看過幾期《東京日報》之後王翰林覺得有必要指導一下這個寫文章的人。因為他覺得開辦這個什麽報社的是個好人。拿著自己的錢收文人的稿子,給了文人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所以不能讓他好心辦了壞事。

    有了這個想法就想去實施,翰林王瑜在下朝之後換了一身便服,獨自一人,連隨從都沒有帶,慢慢的走到了東京日報社。

    在報社中忙碌著的公孫策接待了王翰林,公孫策看王翰林年歲不小了而且氣度不凡,想他肯定是個有勢力的人物,所以暗中請在後邊的包拯出來。

    “你在主持這叫報社的店鋪?”王翰林叫著報社兩字非常別扭,雖然他已大致知道這報社是幹什麽的。

    “是,正是學生。”公孫策恭恭敬敬對王翰林說道。

    “你有功名?”

    “我中過秀才、舉人,可後來在考場上屢次失利。”公孫策有點兒不好意思的說道。

    “既然你參加過科舉,應該知道文章這樣寫是不對的。”王翰林痛心疾首的說道。

    “為什麽不對呢?我是這裏的老板還請老先生多指教。”包拯已認出了這位老先生是什麽人,他在朝廷上看人後腦勺的時候已將每一個人的樣貌都記住了。可前排的大人們卻沒有人肯回頭看包拯這樣品級低的小官。包拯並沒有說破雙方的身份。

    王翰林一看包拯這麽年青,更堅定了將他們拉上正途的決心。於是說道:“這文章不是這樣寫的,你們的文章寫的太直白,用詞太粗俗。如果你們願意我們可以坐下來細細談一談這文章該怎麽寫。”

    “多謝老先生肯指教我們。那就請移步到裏邊我們慢慢談。”包拯雖然對辦報紙有自己的想法,別人提意見他還是願意細心聽取的,隻是改不改最終還是由他自己決定的。

    “店鋪裏邊的人呢,給我滾出來,要不然砸了你們的店鋪。”院門之外傳來了一陣亂喊的聲音。

    包拯還沒來得及到外邊觀看,一大群人就衝進了院子的正房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