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梅花先生
字數:3944 加入書籤
程立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暗道,主公文采果然不虛,這麽短的時間內能寫出如此優美的詩篇。
何進大喜,高順果然給麵子,立即讓人拿來筆墨,命陳琳立即記錄下來。
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文采斐然,能妙筆生花。
隨後,他說道:“君侯,京城文人,以擁有君侯的詩篇為榮,琳希望有此榮幸,懇請君侯賜詩一篇。”
“前輩過譽了,順實在汗顏。”陳琳的年齡比高順大接近二十歲,成名已久,高順稱呼前輩非常自然。
陳琳再次懇求道:“望君侯勿要推辭。”
眾人都靜靜的看著高順,期待更美的詩篇問世。
高順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以及他內心想交好何進和陳琳的打算,隻好再次退讓,說道:“那好吧,順就獻醜了,請前輩出題。”
陳琳想了一下,故意刁難道:“大將軍出的題目不錯,正合時下之景,琳便以大將軍的題目為題,還是寫梅花。”
這個難度非常高,不僅要寫梅花,還要有深意,且文采與剛才的《詠梅》差距不能太大。
程立臉上露出憤怒的神色。
高順故作沉思,在大堂內踱步,一會,吟道:“詠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高順暗想,幸虧前世是文科出身,沒事的時候多背誦了一些古詩,否則今天就不是丟醜的事了。
陳琳聽完,感覺高順是借詩表達對他的不滿,忙向前一步,對著高順一禮道:“是琳狹隘了,君侯勿怪。”
“哈哈,前輩客氣了,文人以詩會友,請前輩指正。”
陳琳客氣的說道:“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琳受教了,謝過君侯。”
何進為打破僵局,說道:“君侯果然大才,孔璋,快快記錄下來。”
對於陳琳的錯誤意會,高順沒有糾正,隨後便告辭而回。不過高順寫的兩首《詠梅》詩,被何進炫耀,以最快的速度傳遍洛陽,引得眾多文人再次折服。
高順等人回到醉仙樓,程立非常興奮,讚道:“主公大才,當時立都驚出一身冷汗,孔璋真是強人所難,幸虧主公文思敏捷、文采了得。”
“哈哈,詩賦乃小道爾。”
吃過午飯,稍事休息,下午,程立又陪高順去拜訪盧植。
高順感激當初盧植對他的評價,才使得他在洛陽迅速出名,並讓他的勢力獲得了朝廷任命的第一位縣長,使得他的勢力順利起步。
不過高順知道盧植是經學大儒,不敢與其長時間的接觸,否則就露餡了,提前交代程立,拜訪完畢,要提醒他盡快離開。
現在的盧植,雖沒有罷官,不過被朝廷閑置起來,正是情緒低落之時。
對於高順的到訪,盧植並沒有太過驚訝,不過在落魄之時,有人到訪,還是讓他很高興的。
高順被迎進客廳分賓主落座,李強和程立站在其身後。
盧植震驚於眼前的少年,這麽年輕便立偉業,在冀州連克三城,消滅黃巾主力,而他在宛城,耗時幾個月,都未建寸功,怪不得陛下閑置他;更不用說其後對戰烏桓,輕鬆斬殺丘力居,大獲全勝,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冠軍侯名副其實。
其文采更是空前絕後,不說以前的大作,就是上午的兩首《詠梅》,已是名傳千古的傑作了,連他都在期待高順新的大作麵世,好一睹為快。
對這種文武全才,盧植甚愛,與他不成器的幾位學生相比,簡直有雲泥之別。
既然軍事上比不過眼前的少年,便想探討一下文學,盧植問道:“君侯之詩何以如此簡短?”
“順不追求奇險詰曲,驚人耳目,不在乎規則,更不會追求華麗,而在乎言簡而意深,能表達內心所思便可。”
言簡而意深,對文學功底要求更甚,否則連意思都表達不清楚,更何況簡練了?盧植不由佩服,小小年紀便別具一格,說道:“老夫厚顏,祈君侯贈詩一首,則價比萬金矣。”
盧植這樣的大儒如此說,已經很給麵子,高順不能拒絕,且他有意交好盧植之意,忙說道:“先生看的起順,順豈能推辭?請先生出題。”
盧植對高順的態度很滿意,他本不喜歡辭賦,此舉隻想考驗一下高順的水平,便說道:“君侯上午所賦之詩,老夫甚喜,便以梅花為題,可否?”
這時,程立的臉色已被氣綠了,心中直罵盧植為老不尊。
“先生,此處沒有梅花,何以賦詩?”
“哈哈,我等文人應思緒萬千,橫誇古今,俯仰天地,何以無梅而不能賦詩?”
高順隻好裝作為難的樣子說道:“好吧,便以先生之言。”
起身在客廳內略微徘徊,裝作沉思。
而盧植則像拿到玩具的小孩子一樣,心情大好,笑嘻嘻的看著高順在沉思。
一會功夫,高順吟誦道:“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等高順吟誦完畢,盧植已是滿臉羞愧之色;這首辭賦不正是他處境的寫照嗎?他還沒有一個未束發的少年看的透徹。
盧植起身對高順一禮道:“謝謝君侯,此詩是老夫今生收到的最好禮物。”
“先生客氣了,先生文武大家,乃朝堂柱石,順班門弄斧了。”
“哈哈,後生可畏啊。”
程立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能交好盧植,程立還是很滿意的,這正好應了高順分化士族的打算。
返回之後,高順決定不再親自拜訪剩餘的京城名士了,而是讓程立以家丞身份代替他前往拜訪。
其他人皆感覺非常失望,否則他們也能得一首高順的詩詞。
東漢列侯有家丞和庶子兩位屬官,不管理民政,隻負責處理列侯私人事務;封地不滿千戶的隻設庶子一官。
不過高順憑借三首《詠梅》更是名聲大振,被稱為“梅花先生”或者小先生,更以最後一首《詠梅》,震古爍今。
連皇帝劉宏都對高順七步成詩的文才大為讚歎,且三篇《詠梅》更是一篇更比一篇好,必將是流傳後世的佳作,暗歎,當初他果然沒有看錯人。
太學中有學子把高順所有的詩篇整理出來,廣為傳頌。
高順暗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