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徐晃出兵
字數:4000 加入書籤
十一月初三,徐晃帶領所有部隊啟程前往皮氏縣。
這是他第一次獨立領軍出征,內心非常激動;且他追隨主公僅兩年時間,便從一郡吏成長為一名太守,內心對高順充滿了感激之情;此前,對他這種良家子出身的人來說,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內心暗自決定,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負主公的重托和信任。
徐晃雖說是河東人,卻遠離黃河,對黃河水清並不熟悉;其他人,包括周飛、關羽等人亦是如此。
先期前往皮氏縣的的官兵回報,聲稱此時黃河已結冰,便於部隊通行,不用經龍門古渡過河,可直接從汾陰縣通過冰麵過河。
徐晃大喜,這樣的話行程可縮短兩天,且更加安全、便捷;立即派出騎兵偵查,回報的結果與事實相符,於是徐晃立即派人將這一消息匯報給周飛,將汾陰縣作為臨時物資供應點和過河地點。
此事給徐晃的觸動很大,作為一名領軍將領,對當地氣候不了解,實在不該,以後務必杜絕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
夏陽縣北30裏有龍門山,山下有龍門關,關下為龍門渡,也叫禹門渡,乃秦晉交通要道。
初六軍隊到達汾陰縣,稍事休整後,於第二天一早,徐晃便命令軍隊過河。
此時已接近冬至季節,天氣非常寒冷;好在有主公的支持,烏桓騎兵全部身著羊皮襖,而漢人士兵則穿上了新式的棉襖、棉褲、棉鞋以及皮帽子,雖說顯得非常臃腫,不過卻極為暖和,且重量比羊皮衣服輕很多,並不影響戰術動作的發揮。
黃河冰層很厚,徐晃卻不敢大意,先是派出一屯騎兵做試驗,果然無事,隨後大部隊分成左中右三路向對岸前進。
先是2曲騎兵從右路過河,另外兩曲從左路過河,他自帶剩餘騎兵從中路過河。
為了確保安全,每路騎兵分成五列,間距和行距都很大,且放慢了速度,下馬緩步而行。
宋憲帶領步兵攜帶輜重殿後,輜重車輛的間距更大。
夏陽縣和汾陰縣隔河相望。
左右兩路騎兵很快過河,迅速包圍了夏陽城。
此時夏陽城並沒被羌胡占領,官軍撤走後,當地大族組織家丁,招募城內青壯,推薦懂兵之人組織防禦。
見大漢官兵到來,城內之民眾奔走歡慶,守城之人忙開門迎接,並上報各大家族。
不過騎兵未得命令,沒有進城,在城外繼續警戒,等待徐晃的到來。
城內世家得知消息,大受鼓舞,他們早就得知消息,朝廷已任命新的上郡太守,很快將收複故土,他們的堅守終於有了好的回報,以後不用再提心吊膽的生活了,忙組織犒軍事宜。
很快,徐晃到來,各家族長和臨時守城軍官忙向前拜見。
“我等拜見太守!”
徐晃很隨意,笑道:“嗬嗬,諸位請起,你們堅守住了城池,保護大漢百姓不受劫掠,你們皆是大漢的功臣,本官初來乍到,以後還要依賴諸位相助。”
臨時軍官向前一步道:“太守,請官軍入駐城內軍營,不過閑置日久,需要一番修整。”
“哈哈,無妨。”
隨後,騎兵一曲進城警戒,並檢查軍營;一曲騎兵在城外警戒,接應步兵到來;檢查無誤後,剩餘騎兵率先進入軍營,開始修整房屋。
而徐晃則入住太守府,早已有家族派出家丁清掃幹淨了。
宋憲入住軍營,掌管城內事務。
徐晃對當地的情況非常滿意,夏陽城未失,使得他們在河西有了落腳點。忙派人把原守城軍官請來,他要了解當地情況。
“代理縣尉孫凱拜見太守!”
“孫縣尉請坐,毋須多禮,先說一下城內情況。”
孫縣尉說道:“是,太守。洛水以東諸縣皆落入羌胡之手,隻是夏陽城高,且靠近河東郡,加上城內軍士誓死防守,羌胡未能攻克,不過城外卻被劫掠一空。現城內有正式守軍三千人,青壯一千五百人,還有老弱輔兵兩千人,年齡從十六至六十歲的男子皆被征募;若是太守再晚來一月,城內糧食將耗盡,城內之民也將被迫東渡。”
“城外是何狀況?說的詳細一些。”
“是,太守。按照羌胡一貫的作風,他們會搶年輕婦女和壯男為奴,或者強迫青壯從軍,老弱被殘殺,所有物資都會被劫掠一空,他們焚毀房屋,毀壞城池,然後撤離到安全區域放牧;沒能及時逃離之人皆遭不測,估計此刻城外已無人眼。”
“何處是安全區域?”
“太守,離黃河岸百裏之外,便是羌胡認為的安全區域。”
徐晃又問:“城內之人可有願意從軍者?”
孫凱堅定的回答道:“皆願從軍!”
徐晃見對方談話條理清晰,有意栽培,便說道:“說一下你本人的情況。”
“太守,凱乃當地人,早年曾從軍,官至屯長,後因左臂傷殘,返回家鄉,這次是城內鄉親信任凱,故被推舉為臨時縣尉,請太守勿怪。”
徐晃內心很高興,有一位熟悉當地情況的人,他將省事不少,便說道:“好,汝守城有功,本官任命你繼續署理縣尉之職,享四百石薪俸。”
孫凱大喜,忙拜曰:“凱謝過太守!”
徐晃又安排道:“下午帶領城內官兵和青壯前往軍營參與選拔,勝任騎兵者參加騎兵,勝任步兵者可為步兵,被淘汰者可從中雇傭部分輔兵。”
孫凱更喜,忙拜曰:“是,太守。”這樣的話新太守不僅解救了城內之人,還能為他們提供一條活路,否則,他們將無糧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季。
隨後,徐晃命令正式開衙,一起前來的由中級文官和初級文官組成的太守府主薄、郡丞以及各曹吏以及夏陽縣縣令、縣丞等人正式開始工作。
首要的任務便是開設糧鋪,低價售糧;其次是戶籍統計,救濟貧窮的老弱。
軍事方麵由徐晃主抓,首先是派步兵接管城防,加強防禦;其次派出騎兵,前往周邊偵查敵情;還有便是下午的官兵選拔。
騎兵和步兵的待遇一經公布,立即得到城內居民的熱情響應,即便能參加步兵,也能緩解他們的危機,讓家人度過難關,況且太守還會雇傭部分輔兵,這將大大緩解城內居民的困境。
讓大家失望的是招募標準太過嚴格,經過一下午的選拔,僅有選出一千一百百騎兵,一千八百步兵,這還是徐晃和宋憲稍微放鬆了一下標準,否則入選人員更少。
徐晃把其中一百步兵劃歸孫凱指揮,維持城內治安。
第二天上午,城內大族到軍營舉行犒軍事宜,送來了大量的黃金、銅錢、糧食和肥羊等。
徐晃投桃報李,允許各家族可派兩位年輕有為的後輩入太守府為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