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狡猾的陶謙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情第二天,陶謙沒有安排高順其它事情,而是先設家宴,招待高順。
陶謙的兩個兒子以及六位孫子皆來作陪,這是他提前設計好的套路。
陶商為長子,今年接近四十歲,陶應是次子,三十多了;六個孫子,大的十幾歲,小的不足十歲,他們分別規矩的站在自己的父親身後。
“拜見君侯!”八人規規矩矩的向高順行禮。
“哈哈,今天既然是陶先生安排的家宴,諸位毋須如此多禮!快入座吧!”與陶謙達成秘密協議,高順與陶謙的關係更加親密了,便不再稱呼職務,而是以長輩相待。
“是,君侯!”
高順挨個查看他們的屬性,陶謙的兩個兒子智力還可以,皆在60以上,其它的屬性皆慘不忍睹,隻怪陶謙沒有好好的培養,若是培養一番的話,做個郡縣曹吏還是能勝任的。
六個孫子,最大的兩個接近成人,與他們的父親類似,缺少培養;而最小的兩個孫子,顯得非常精明靈動,各項屬性都不錯,若是培養好了,將來足以做個郡縣官員。
眾人依次入座。
陶謙對兩個兒子和兩個大孫子早已失去了希望;卻對兩個最小的孫子甚是喜愛,時常對他們進行教導;這次,陶謙故意把最小的兩個孫子分別安排在他與高順的兩側,然後才是兩位兒子和其他四位孫子;眾人皆知道陶謙的喜好,無人反對。
酒過三巡,陶謙對高順道:“鎮遠,老夫此後無啥掛念了,隻是對這兩位小孫子放心不下,老夫有個不請之情,望鎮遠完成老夫的心願。”
現在陶謙與高順隨意多了,成為大漢第一位以表字稱呼高順的人;鄭玄、盧植等人雖說聲望在陶謙之上,不過他們拿的是高順的俸祿,即便沒有拜主公,還是以下屬自居,對高順以君侯相稱。
高順不疑有他,心想,大事已定,即便陶謙提出一些難題,隻要不太強人所難,他也會盡力滿足的,便說道:“哈哈,陶先生嚴重了,隻要順力所能及,就絕不推辭。”
陶謙對高順的態度很滿意,知道高順是守信之人,否則當初也不會為了未婚妻而拒絕先帝的賜婚,而惹怒了先帝,於是陶謙起身,對高順一拜道:“老夫先謝過鎮遠!”
此舉弄的高順非常緊張,難道有什麽大事?不過他還是立即起身,躲開了陶謙的拜謝,並說道:“先生毋須如此,順當不得先生的大禮。”
陶謙沒有理會高順,起身後對兩個最小的孫子道:“阿信、阿勇,階前跪下!”
“是,祖父!”說著,兩位小孫子也不問為什麽,乖巧的起身,向前走了幾步,在台階前對著正堂跪下。
陶謙的六個孫子的名字為仁、義、禮、智、信、勇。
眾人好奇的看著陶謙。
陶謙見兩位小孫子跪好了,便轉身對高順道:“鎮遠,你文才武略,世之罕見,老夫懇請鎮遠收他倆為弟子,這是老夫最後一個願望了,懇請鎮遠成全!”
說著,陶謙又要向高順拜謝,高順非常為難,不過還是先拉住了陶謙,說道:“先生毋急,容我們商量。”
陶謙可不想與高順商量,於是又要強拜。
高順無奈,隻好說道:“好,順應下就是了!”
陶謙打的好主意,拜高順為師,比拜鄭玄、盧植等人劃算多了,不管將來如何,有了這層關係,未來高順都不會虧待了他們倆,陶家會更加安全。
“哈哈,老夫謝過鎮遠了。”陶謙心情大好,又笑著對兩位孫子說道:“阿信、阿勇,快拜見師傅!”
眾人此刻方明白陶謙的用意,陶謙另外的四位孫子非常羨慕,對祖父的偏心有些不滿,不過他們卻不敢表露在臉上。
兩位小孩不敢怠慢,立即拜道:“弟子拜見先生!”
陶謙看著尷尬的高順道:“鎮遠,今天先這樣,明天老夫請徐州眾人前來見證拜師之禮。”
“一切單憑先生做主!”高順無奈說道,既然已經答應了陶謙,隻好收下這兩位弟子,便向前一步,說道:“兩位先起來入席吧。”
“是,先生!”兩位小孩非常乖巧。
重新入席後,高順問道:“阿信和阿勇,有什麽愛好嗎?”
阿信起身一禮道:“先生,信喜歡先生的詩詞,祖父希望信跟先生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大家。”
阿勇比阿信還小,起身學著阿信的樣子,對高順一禮後道:“先生,勇願意跟隨將軍學習武藝,將來上陣殺敵,做個大將軍,好建功立業。”
高順很高興,兩位小孩皆為可造之才,便說道:“好,你們收拾一下,過幾天便要離開。”
“是,先生!”
“那你們會想家嗎?”高順又問道。
“跟著先生,便不會想家了。”
高順估計陶謙此前教過他們了,就守著陶謙把話挑明了道:“阿信喜歡文,先到曆山大學啟蒙,可拜蔡伯喈為啟蒙老師,等有一定基礎後再跟隨為師學習;阿勇喜歡武,可拜盧子幹為啟蒙教師,不僅學習文化,還要學習兵法謀略,否則,隻能為一莽夫,不能成為一大將;你們倆可願意?”
高順既然收他們為徒了,便希望他們能受到最好的培養。
陶謙對高順的安排非常滿意,從中看出高順對兩位孫子的重視,如此安排甚好;蔡邕天下大儒,盧植文武全才,以他的麵子,都不能令他們兩人收他的兩位孫子為弟子;於是假意不滿的對兩位孫子說道:“還不謝過先生!”
“謝過先生,我們願意,單憑先生安排。”
高順又向陶謙介紹了盧植下一步的計劃,要建設軍事科目的學校,地點在魏郡,這樣的話,阿勇不僅可以跟隨盧植學習文化、兵法,他也可以就近教導阿勇的武術。
武術要從小學起。
陶謙隻顧著高興了,對這些細節毫不在意,他原想的隻是借助高順的名頭,沒想到高順會如此重視、認真,這下,他更放心了,此舉,至少保陶家百年昌盛。
第二天,陶謙為兩位孫子舉辦了盛大、隆重的拜師禮。
徐州大族,曹家、陳家等都受到邀請,並奉上厚禮。
高順的文才冠絕天下,高順的武藝無人能比,快速崛起於邊郡,幾年時間掌控幾州,建立了實力強大的軍隊,且轄區內穩定,百姓富庶,使得高順成為大漢最令人尊重的人。
陶謙的兩位孫子拜高順為師,令徐州眾人非常羨慕,同時讓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徐州有了冠軍侯的支持,必將更加穩固、安全。
高順也暗歎,陶謙真是狡猾,中了他的算計,不過他沒去計較,能得徐州,知足了;有了這層關係,陶謙必會盡力配合,做到徐州的順利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