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修築潼關
字數:3691 加入書籤
聽完高順的解釋,周飛卻在沉思,隨後,問高順道:“主公,當初董卓把涼州交給咱們,一是希望咱們從並州等地調官兵西來,減輕他的軍事壓力;其次,董卓希望我們陷入涼州戰爭的泥潭,無暇東顧;我們馬上要招降叛軍了,在此之前,是不是先從董卓手裏索要點好處?”
自從接手涼州以後,調動大軍西進,既減少了並州的駐軍,又耗費大量的錢糧與羌胡和叛軍作戰,令朝廷和董卓大為放心,認為他們的陰謀得逞,使得高順陷入羌漢戰爭不能自拔;如今聽到周飛建議,高順早有此意,就是想不出想要什麽好處,便問道:“索要什麽好處呢?想必,隻要不太過分的,董太師都會應允的。”
周飛笑嘻嘻的說道:“主公,董卓駐軍崤函古道以西的華陰縣,其勢必是監視我們涼州局勢,不若索取秦關,這樣,我們在東部駐守少量的軍隊,便能保關中安全,同時也能保護黃河渡口安全,可騰出更多的兵力用於清繳羌胡,盡快穩定涼州。”
函穀關有兩座,西側一座為先秦時候修築的,位在弘農縣,號稱秦關;漢代在其東的新安縣新修一座函穀關,號稱漢關。
高順感覺所占地盤太多,且離洛陽太近,若是如此,必將引起與董卓的戰爭,便笑道:“哈哈,占領秦關,便占了弘農郡大片的地盤,離洛陽近在咫尺,此乃打草驚蛇,必會引起董太師和中原諸侯的恐慌,戰爭在所難免,何必呢?反正董卓暫時無暇西顧。”
周飛堅持道:“主公,實在不行就直接占領桃林寨,也能起到預警和防禦的作用,反正董卓有大兵駐守函穀關,不會影響到他的安全,不危及到董卓的利益,他便不會與我們開戰的;而對我們則大不一樣,現在關中四關,獨缺東部門戶,隻要卡住崤函古道,我們便高枕無憂了。”
關中四關是東函穀關(東漢後被潼關取代),西為大散關,南為武關,北為蕭關。居其四關之中的地域統稱關中。關中四大關塞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重要關塞,見證了過往血雨腥風、金戈鐵馬的歲月。
現在大散關、蕭關和武關皆在周飛的控製之中,隻有函穀關被董卓控製,他非常不放心關中的安全。
高順思索一番,感覺把控崤函古道,戰略意義非常大,便於自保,隻是補給困難,且有董卓的因素,不若在其西修築一座新關,與河東郡和長安城互為犄角,照樣有此功能,更易防守和支援,且占領弘農郡的少量地盤,遠離洛陽,不會引起董卓的恐慌。
現在華陰縣深入三輔地區和河內郡之間,兩地聯係的渡口很容易便能被董卓切斷,對長安城的防禦和支援非常不利。
於是高順問道:“董太師在華陰縣駐有多少官兵?”
“回主公,當初由中郎將段煨駐守華陰縣,後來其被調往南陽郡,打擊關東諸侯,現在駐紮的是校尉李蒙,僅有兩千騎兵,三千步兵。”
高順心想,就這點兵力,可輕鬆拿下,便說道:“可派出斥候和建築大師沿途查看,在風陵渡以東,選擇一合適地點,新建一座關城,作為長安城的東部門戶,此舉占領的地盤更少,不會刺激董太師,且方便建設、補給和支援。”
高順記得,曆史上曹操為防禦關西軍閥,修築的潼關,便在風陵渡周邊,其後軍事意義更大於函穀關,延續上千年的防禦使命。
周飛大喜,立即出去安排。
屋裏隻剩下趙雲和高順,兩人繼續喝茶聊天。
趙雲不解的問道:“內兄,現在的雍州該改名為涼州,而涼州改名為雍州,則會更加符合實情。”
高順笑道:“哈哈,這是朝廷倉促之下起的名字,一個名字而已,無關大局。”
隨後幾天,高順在倉庫重地,陸續放出兩千四百多騎兵和兩千五百多步兵,作為趙雲的護衛;倉庫重地皆為係統官兵把守,相對安全性較高,不易泄露係統的秘密;並為兩千五百多步兵配齊戰馬,便於趕路,並方便趙雲到任後擴充騎兵。
令趙雲大為滿意,特別是高級騎兵和高級步兵,這與高順的護衛極為相似了,其他人,包括州牧和軍師都沒有享受到此等待遇,內心非常激動。
預定時間一到,趙雲便率領近萬官兵啟程,前往武都郡大散關駐紮,準備開拓出一片天地,不負高順的重托。
至於糧草輜重,可從與大散關近在咫尺的陳倉城支取,非常便捷。
十日後,周飛來報,已選好建立新關的地址,地點在華陰縣城東的潼水之畔;前去考察的建築大師稱讚,南依秦嶺,有高山深穀之險;北有渭、洛,匯黃河抱關而下之要;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麵山峰連接,穀深崖絕;中有禁溝、原望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羊腸小道,僅容一車一騎,人行其間,俯察黃河,險厄峻極,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
高順高順大喜,立即命令沮授和周飛,要麽招降駐守華陰縣城的軍官李蒙,要麽強行占領,並派人前往洛陽交涉。
相信董卓不會因此而大動幹戈。
周飛問道:“主公,那新關以何名字為好?”
高順根據他們的描述估計,他們選擇的地址應該沒錯,就是潼關的位置,便說道:“既然新關建在潼水之畔,就叫潼關好了!”
“是,主公!”周飛大喜,事情就這麽定下了,反正現在高順財大氣粗,建設一座關城的耗費不足一提。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利多了,沮授派出一位長吏前往華陰縣與校尉李蒙麵談,勸降;隨行的還有中郎將臧霸所率領的一萬騎兵,若是勸降不成,立即攻城,務必在使者到達洛陽前占領華陰縣。
長吏先是談及大軍前來,希望李蒙不要螳臂當車;其次是敘舊,都是涼州人,投降後定不會為難於他;最後,承諾他此後繼續擔任校尉之職,所轄官兵不變,不過待遇卻會大幅度提高。
李蒙是涼州人,對董卓還算忠心,不過大兵壓境,現在回去求援已經來不及了,甚至求援人員未到弘農,這裏已被攻克;他擔負失土之責,即便逃回去,太師也會砍了他。
經過長吏的恐嚇,加上李蒙的權衡利弊,最終李蒙決定投降。
由於此前高順勢力與董卓的軍隊沒有發生過衝突,從長安到洛陽也沒有禁行,相互交流不斷,駐紮華陰縣的李蒙對高順勢力的情況了解的非常透徹,不管是待遇還是提升機製,都讓他非常羨慕。
對於那些士兵而言,他們很多鄉親也在冠軍侯高順的手下當兵,回家探親的時候相互交流,他們更羨慕北疆官兵的待遇;北疆信譽一直很好,善待百姓,而實力更強過太師;且他們的家鄉現在變好、變富了,他們更願意在離家近的地方從軍;所以,他們願意跟隨李蒙投靠冠軍侯。
李蒙投降,被安排為中郎將麹義的手下,駐守冀縣;他們同為涼州人,更容易相處。
接下來的事情便不用高順操心了,自有州牧周飛安排人員施工和駐防,至於董卓同意與否,都不影響他對華陰縣的占領和潼關的修築。找本站請搜索“6毛”或輸入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