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
字數:3659 加入書籤
黃忠來到軍營,值班軍司馬立即迎上來,並向黃忠做了簡單的匯報,黃忠非常感興趣,這幾年駐外,連個切磋的對手都沒有,高手寂寞啊。
相互見禮之後,黃忠打量著這群漢子,心中滿是喜歡,特別是許褚的外表太粗獷了,僅是外表就能嚇住一大批人;身高八尺有餘,膀大腰圓,頭大脖粗,那五官更是搭配的巧妙,銅鈴般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大大的嘴巴,粗粗的胡須如鋼針般,組合在一起,絕對有止小兒哭的效果,簡直是瘟神下凡。
不管如何,黃忠想先來一場切磋,便問道:“仲康擅長馬戰還是步戰?擅用何兵器?”
“回將軍,家中缺乏戰馬,不擅長馬戰,擅長使用大刀。”許褚老實的回答,他感覺黃忠的武藝不低,再說了,黃忠的威名傳遍幾州,從未遇到過敵手,特別是剛在豫州取得大勝,許褚即便自恃武藝高強,還是不敢在黃忠麵前放肆。
黃忠很喜歡這位憨厚的漢子,說道:“好,咱們就比試一下步戰如何?”
“是,將軍!”
兩人都擅長使用大刀,可謂棋逢對手,直打的飛沙走石,校場邊不時傳來陣陣喝彩;大刀屬於重武器,非常消耗體力,雙方戰至百回合方才停下。
黃忠讚道:“好家夥,後生可畏啊!”
許定等人大喜,這等於是得到黃忠的肯定。
隨後,黃忠向他們解釋一番,並推薦他們去冀州拜見主公高順;眾人更是高興。
當晚,黃忠設宴招待眾人;第二天,書信一封,並派三輛馬車和一什騎兵送他們前往冀州。
高順審查一遍眾人的屬性,許褚武力值竟然是97,隻是智力和政治等屬性略低;其兄許定的武力值為92,也不低了,剩餘之人的武力值在六十多,做屯長足夠了,隻是他們不擅長騎馬,讓高順略感遺憾。
高順可是記得,曆史上,許褚對曹操忠心耿耿,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將之一,一直負責曹操宿衛,出征的時候則是擔任先鋒。
於是,高順任命許褚享受軍司馬的待遇,跟隨典韋學習軍務和陷陣營的作戰方式,擔任典韋的副手,並練習馬術。
任命許定為軍司馬,返回家鄉召集家中諸人,此後將在黃忠手下效命,待立下戰功後再提拔。
高順賜給每人一身鎧甲和武器等,並承諾許褚和許定,待他們馬術有成後分別送他們一匹寶馬。
許定等人大喜,感覺不虛此行。
軍營內的典韋、馬超、張飛、顏良等人大喜,又來一高級陪練;許褚也非常高興,這裏才是他該待的地方,高手雲集,不再為缺乏對手而寂寞。
許定也很高興,黃忠號稱與鎮軍將軍李強並列第一,是用刀的高手,在其手下為職,若是有幸能得到一些指點,則受益無窮。
潘鳳和許褚等人的行為,為寒門武者和遊俠指引了方向,大量此前無門路的人,紛紛前往各地軍營報名、從軍,希望從中脫穎而出。
文人就沒有武將這麽簡單了,他們一般會經熟人介紹或者推薦,推薦對象要麽是各郡的太守,要麽是各州刺史或者州牧,直接推薦給高順的反而很少。
他們感覺若是直接推薦給高順,若是被高順否決了,則此後便沒有機會了,不若先與州郡官員處好關係。
高順采取的措施還是參照朝廷的製度,隻是做了微小的調整,暗中拉攏土豪,打壓士族,典型的拉一派,打一派。
對被推薦者的要求是年齡必須滿二十歲,且要求兩次推薦的時間的間隔必須在五年以上。
對於這些人,要求各縣令、郡太守寫出書麵平定意見,各州擇其優秀者,與平定書一起送達將軍府,由高順做出最後的決斷。
郡縣有推薦權,州刺史沒有推薦權,但是州刺史負責第一步的篩選,反而更加重要。
連同安州、平州和雍州算上,高順共控製十二州,每月接見一個州的推薦,每二十人為一批;對有真才實學或者有值得培養的潛力者分別安排,有人送去州郡學校,或者曆山大學,或者軍校學習;年齡較大的優秀者被安排到郡縣擔任吏員,皆從底層做起。
每二十人中,能讓高順看重的,一般不會超過十人,有時候僅有一到兩人,盡管通過的人數較少,且安排的職位較低,不過他們還是很高興的,畢竟高順沒有把他們的上升途道完全堵死,隻要出仕,高順勢力便會每年對他們平定一次,對於優秀者,提升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隻是讓他們非常遺憾,每縣每兩年才有一次推薦機會,而太守不分郡的大小,每年僅有一次推薦機會。
由於郡縣對個人的平定有關鍵作用,所以這帶動了大族或者土豪更加注重在鄉野間的聲望。
當然了,對於州郡平定不真實的,刺史、太守或者縣令也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甚至被取消推薦資格,或者被降級使用;這促使縣令和太守不敢隨便推薦,即便要推薦,也會做實際調查,避免引火燒身。
對於連續推薦來優秀人才者,高順也會給予特殊獎賞。
對於這種製度,不能說不好,隻是不能讓他們成為推薦者謀取私利的特權,高順務必要把好關,同時,逐步取消這種推薦方式,采用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那樣的話,會更加公平,寒門的機會才更大,隻是現在還不具備條件,隻能先采取安撫措施。
對於這種方式,最高興的莫過於土豪,給了他們從政的機會,相比高順對待寒門和普通百姓為他們造成的損害就微不足道了,隻需獲得政治地位的提高,一切都能彌補回來。
士族反而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土豪與寒門沒有區別,甚至土豪對他們的威脅更大。
漢末四家超級士族,袁家、楊家、陳家和荀家;與他們相比,曹操家族和孫策家族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袁家被董卓和高順分別打擊,聲名狼藉,且隻剩下袁術一支,遠在江南,已失去士族領袖地位。
楊家已被董卓滅族,隻剩下楊修一人,在青州任縣令,已失去代理士族的重任。
現在隻剩下陳家和荀家,他們必須站出來,發出他們的聲音,這不僅是為了他們的家族本身,也是為了整個士族的利益。
不過,這時,他們家族內部卻出現不同的觀點,對高順產生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和觀點直接影響著他們對高順勢力的態度;他們的態度,也影響著大量一流和二流士族對高順的態度。
其他一流和二流士族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有些家族對高順沒有好感,拒絕出仕,有些家族卻意識到這是絕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