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馬日磾反叛
字數:3901 加入書籤
沒過幾日,更令董卓氣惱的事情發生了。
江東不僅擊敗了飛熊軍,張繡竟然投降了,更令董卓氣惱的是江東竟然派人來索要張繡的家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董卓看來,張繡既然沒能逃回來,就應該像其叔父一樣戰死沙場,豈能投降?
憤怒的董卓欲殺掉張繡的家人,以泄其憤。
李儒急忙勸阻,這對他來說可是談判的良機。
聽完李儒的解釋,董卓怒氣稍消,也算是廢物利用吧,用張繡的家人換取一定的利益。
至少張濟對得起他了,固守西陵城,兵敗身亡;張濟投降也不能全怪他,連飛熊軍都不能力敵江東兵,大敗而逃,張繡投降尚有可原。
於是董卓令李儒與江東使者談判;並立即做出新的兵力部署,調昌豨前去與劉磐作戰,把呂布調回長沙城,否則他沒有安全感。
李儒提出,維持雙方當前地盤,互不攻擊;張繡以及所轄官兵不得與朝廷為敵;江東必須繼續向朝廷繳納稅賦。
使者卻不會輕易同意李儒的要求,要知道現在是江北兵占優勢,且剛剛擊敗董卓精銳飛熊軍。根據劉曄的交代,使者提出,第一、江夏郡長江以南的地盤歸揚州所有,並且把南郡的州陵縣劃歸揚州;第二、把張繡和張濟的家人安全送來。
至於李儒提出的張繡以及所轄之兵不與朝廷為敵的要求和雙方睦鄰友好的要求,使者爽快的同意了。
但是繼續向朝廷繳納稅賦的要求卻被使者言辭拒絕了;揚州江東現在與董卓是敵對關係,可不能做出資敵之事。
屁股決定腦袋,立場不同,想法便有很大差異。
李儒感覺江東使者態度蠻橫無禮;江東使者感覺董卓現在軍事處於劣勢,李儒卻提出非分要求,簡直是癡心妄想。
李儒以張繡的家人相威脅,使者以江東軍事相逼迫,談判陷入僵局。
使者將談判情況傳回,劉曄大怒,與秦關商量之後,決定發動一次陸上攻擊,直接占領州陵縣城,作為此後沙羨縣的西北屏障,順便檢驗一下丹陽兵的戰鬥力。
於是大軍通過水路,從柴桑向沙羨進發。
大軍一動,董卓和李儒便得知消息,兩人大驚。
接連大敗,士氣低迷,暫不宜與江東發生大的戰爭,於是董卓急令李儒盡快與江東使者進行談判,並達成停戰協議。
使者知道,李儒如此急於談判,定是州牧秦關和軍師劉曄已采取軍事措施,他反而不急了。
李儒隻得放棄一些要求,並承諾盡快把張繡的家人送往沙羨城,使者才再次同意進行談判。
這次談判比較順利的達成了停戰協議。
李儒卻被氣的不輕,自從董卓掌控洛陽開始,他何曾受過如此大的委屈?
使者順利完成任務,索取了州陵縣城,攜帶張繡和張濟的家人高興的乘船離開長沙,前往沙羨城。
使者順利返回,秦關非常高興,把江夏郡長江以南的地盤加上州陵縣,設為武昌郡,寓“以武而昌”之意,沙羨縣改為武昌縣,為郡治。
張繡大為高興,不僅見到了妻子和孩子,同來的還有張濟的妻子,張繡將叔父張濟之事相告,鄒氏大喜;隨後,張繡帶五千丹陽兵和家人,乘船前往會稽郡上任。
雖然達成了停戰協議,董卓卻因此而喪失了銳氣,把朝中之事皆委托給王允,把軍事皆委托給李儒,而他則居住在新建的城堡內閉門不出,整日飲酒作樂。
呂布被調回長沙城,最高興的依然是王允;他開始加速謀劃董卓,若事成,可率朝廷返回洛陽,他便是朝廷再造的功臣。
不僅是董卓失去了銳氣,其他官兵也是士氣低迷。
李儒心急如焚,他需要一場大勝來鼓舞士氣,於是派人聯絡交州刺史馬日磾,令其速派援兵前來;在他看來,朝廷還能指揮動的地方官員隻有交州了,馬日磾大儒,其必不會背叛朝廷。
馬日磾有些愚忠,但是交趾郡太守士燮卻是明白人,早有情報傳回,董卓連續大敗,其勢力必不久矣。
是故,士燮從李儒派來的使者口中得知李儒要求派兵的信息後,便扣押了使者;並建議馬日磾,應拒絕發兵,並迅速控製交州北部幾郡,避免被董卓占領;且作為朝廷重臣,理應發兵勤王,清君側,還朝廷於洛陽,結束亂世,若此,必將青史留名。
馬日磾聽完解釋,感覺士燮說的很對,董卓乃反賊,扣押朝廷,限製大臣,乃為不忠,現在其接連失敗,正是勤王之時。
他不懂兵事,便把一切軍事委托給士燮。
士燮大喜,心想這些腐儒就是好對付,隻要說的大義凜然,正氣無比,他們便熱血沸騰,忘乎所以;於是,先是暗中殺掉李儒派來的使者,隨後借助刺史馬日磾的影響力,安排其弟士壹任合浦郡太守、士?任蒼梧郡太守、士武任鬱林郡太守。
士燮很快便控製了北部三郡,加上富庶的交趾郡,便是四郡;開始招兵,擴大實力,做好防禦準備。
他從一開始便沒有進攻董卓的打算,僅僅是想利用刺史馬日磾,達到擴大地盤的目的;而刺史馬日磾卻一直被蒙在鼓裏,不明真相,還在做著清君側,還朝廷於洛陽的美夢。
隨後士燮派長子士廞帶兵占領九真郡,並出兵占婆國,收複日南郡。
士燮對刺史馬日磾的解釋是打擊叛亂,穩定後方,好全力對戰董卓,馬日磾不疑有他。
之後的時間內,馬日磾不斷督促士燮出兵長沙郡,士燮以各種借口拖延,在無法繼續掩蓋事實的情況下,士燮隻得將馬日磾軟禁,並代替馬日磾行使刺史之權。
援軍遲遲不來,李儒派出多批次斥候,終於探知交州變故,不過他們得到的消息並不全麵,認為是馬日磾叛變朝廷;李儒一怒之下,將馬日磾的家人捉拿起來,準備全部斬首。
在王允等人的極力勸阻之下,李儒隻得命令暫且關押。
至此,大漢所有的州皆反,即便他們所在的荊州,還存在著劉磐與朝廷做對。
李儒已身心疲乏,對未來失去了信心,看不到一點希望了,連馬日磾這種大儒都能反叛朝廷,那他們控製著朝廷、控製著皇帝還有什麽意義?
普通百姓已不知還有朝廷存在。
所有諸侯更不在意朝廷是否存在,皇帝是否存在,他們既不向朝廷繳納稅賦,也不接受朝廷的調遣。
更讓李儒惱怒的是,皇帝和朝廷眾臣,不僅不與他們一條心,不能抵禦外敵,還要好吃好喝的供養著他們,留之何益?
不知不覺中,李儒的心理已發生巨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