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秦關投降

字數:3696   加入書籤

A+A-




    徐盛在得知劉備被殺後,大哭一場,大醉一次,決定此後不再關心天下大事,安心過小日子,不再讓兄長、妻子等人擔心;現在天下已定,朝廷已無挽救的可能,隻要百姓能免除戰禍之苦,比挽救朝廷更加有實際意義。

    在番禺縣的陳到更加發瘋的練兵,希望有朝一日進攻長沙的時候他能做先鋒,為先主報仇。

    他們不約而同的對孫家產生了仇恨,連帶著朱治也遠遠的躲在交州,盡量保持低調。

    居住在青州的孫家不得不選擇夾著尾巴做人,即便這樣,還要忍受世人的白眼和冷嘲熱諷。

    簡雍無處可去,最後隻得投奔陳到。

    在陳到的推薦下,高偉任命他為州牧府的吏員,專門與蠻夷部落打交道,推廣儒家文化在嶺南地區的傳播,發揮他善辯的長處。跟著劉備奔波半生,一事無成,毫無收獲,現在他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希望做些實事,過穩定的日子。

    現在天下的局勢已明朗,將來如何發展完全在高順一言定之。

    戲誌才建議盡快結束戰爭,遣散大部分軍隊,天下便可進入休養生息階段。

    而高順卻不知道如何對待大漢朝廷,如何對待大漢皇帝,決定暫且低調處理,再過幾年,或許中原地區的百姓已忘記朝廷之事,不知道還有皇帝存在,隻知道有魏公。

    對於高順優柔寡斷的態度,令戲誌才哭笑不得,既然已經走到目前這一步了,還差再向前半步?即便他願意將中原地區歸還朝廷,手下那些文臣武將能同意?

    他們跟隨高順,就是希望有從龍之功,青史留名,封妻蔭子,若是高順真的選擇歸隱,那些文臣武將的願望豈不泡湯了?且他們也擔心高順歸隱後朝廷算舊賬,定不會允許高順歸隱。

    再說了,即便高順願意歸隱,朝廷能放心他,相信他?必欲除之而後快,那些曾受到高順打壓的士家大族和土豪們定會落井下石,高順的結局肯定非常悲慘。

    賈詡還是老樣子,高順不主動谘詢他,他絕不多說一個字,不過這不影響他在內心鄙視高順。

    戲誌才建議道:“主公,現在交州有近五萬軍隊,揚州有近十萬軍隊,豫州和楚州有近十萬軍隊,加上北部各州郡,共有近百萬軍隊,如此龐大的軍隊對百姓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若是結束戰爭,則交州、揚州、豫州、楚州、兗州、徐州和青州等地的軍隊至少可以裁減三分之二,不僅減輕百姓的負擔,他們被安置為民後也能上繳大量稅收,一進一出,利益多矣!”

    高順還是搖頭,他準備淡化處理,過幾年再說,絕不能操之過急,畢竟大漢存在幾百年,一心向漢者眾,必須和平過渡,將危害降到最低。

    就是那些武將也急切的盼望高順迅速平定天下,他們也算功成名就了,這樣拖著,絕非良策;隻是周飛、房良、馮勇以及向榮、趙雄等帶兵大將皆不主動提起,他們更不便主動提出。

    戲誌才隻得聯係田豐、程立、郭嘉、沮授等人給高順施加壓力。

    麵對這些人的壓力,高順也開動腦筋,忙於應付。

    經過幾日的思索,他決定公開與秦關的關係,於是找戲誌才、馬貴和李強等人前來協商。

    李強首先道:“主公,現在天下大勢已定,您想怎麽辦就怎麽辦吧,毋須在意他人的意見。”

    馬貴問道:“主公,若是這樣的話會不會令朝廷恐懼呢?”

    戲誌才考慮一陣後說道:“主公的辦法可行,若是秦關宣布投降,則天下形勢就更明朗了,更打消某些人的僥幸心理,隻得默認當前的事實,反而有利於穩定。”

    他心想,每次有點改變已是不錯了,不能過於逼迫高順,畢竟他隻是邊郡良家子出身,能做到當前狀態已是不易,也許還沒有做好做皇帝的心理準備,身份轉變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高順點頭認可了他的觀點,又問道:“文和有什麽意見呢?”

    賈詡對高順一禮後說道:“主公,待秦關投降後可自行遣散部分軍隊,毋須擔憂李儒來攻,僅在邊疆駐守大軍便可。”

    高順想了一下,這樣的話秦關投降後反而是減輕了朝廷和李儒的軍事壓力。

    於是令戲誌才傳令秦關和劉曄,令他們宣布投降。

    秦關對高順的指示言聽計從,接到命令後便宣布投降魏公。

    劉曄黯然神傷,大漢朝廷沒有一點希望了,他此前的設想全部泡湯了。

    高順隨後宣布秦關為揚州牧,下轄會稽郡,錢塘郡、吳郡、丹陽郡、新安郡、豫州郡、廬陵郡和武昌郡;劉曄繼續擔任秦關的軍師。

    李儒得到消息,嚇得臉色鐵青,江東秦關勢力投降高順,天下隻剩下朝廷和魏公兩股勢力了,天無二日,高順定會前來剿滅他們與朝廷,接下來他該何去何從呢?

    在他還沒想出應對辦法的時候,高順突然宣布裁軍,讓他暗鬆一口氣。

    揚州軍隊減少至步兵兩萬,騎兵一萬五千人;那些丹陽兵,全部調至交州,淘汰掉的漢人就地安置為民。

    楚州和豫州的兵力分別減少為步兵兩萬人,騎兵一萬五千人。

    廣州和交州保持現有官兵數量不變,但是高順要求他們繼續向南擴張,至少擴張至六郡之地。

    有強大的水軍協助,馬騰和朱然等人並沒感覺高順的命令太難完成,而是欣然領命。

    楊弘和紀靈等人暗道好險,幸虧劃歸了交州,否則定會在裁軍之列,更確認了他們此前的猜測,秦關定是在很久之前就投靠了高順,甚至秦關就是高順扶持起來的勢力。

    士燮家族的人卻暗道僥幸,幸虧提起投降,否則劉備的下場就是他們的下場,高順太狡猾了,實力也太強大了。

    李儒等涼州出身的軍官見高順不僅裁軍,也沒有進攻荊南的舉動,便安心了。

    王允等人卻非常失望,高順寧願裁軍也不行清君側,果然如劉玄德所罵,其愧對天下。

    呂布卻稍稍鬆了一口氣,能保持朝廷現狀他已非常滿意,現在高順主動裁軍,無進攻朝廷的打算,他就沒有必要擔心皇帝了。

    不過這樣有一個嚴重的後遺症,那就是天下之人皆認為高順不解救朝廷,不行清君側,是他有做皇帝的打算,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好處是那些忠漢之人皆都老實了,否則他們就是下一個劉備。

    原來保持沉默的家族,麵臨選擇站隊的問題,他們認為,高順勢力決定不允許不忠於他的大家族存在,以至於將來影響到他的統治。(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