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
字數:3878 加入書籤
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造紙術和印刷術已非常成熟,高順將之推向了市場,把技術交給了李強、馬貴、趙雄、周飛等幾大新崛起的家族。
而且高順大幅度提高工匠的社會地位,使得很多高級工匠獨立出去,建立了新的家族;特別是鋼鐵行業,比曆史先進了幾百年。
高順也利用這幾年的時間,修築了大量的馳道,形成了遍及天下的交通網。
高順隻留下了玻璃製造業為皇室所有。
高順留在國內的六個兒子,除去太子外,其他五人被冊封為王,分布於不同的州,每人占據一郡,最多可有一萬人的護衛,用於自保,也是為了保證皇權不落他人之手。
小的船隻已商業化,一千噸和一千五百噸級的戰船製造技術卻掌握在皇室手中,至印度洋的航海圖也掌握在皇室之中;不過至印度洋沿岸的海圖卻公布於社會了。
高順希望,等他在印度站穩腳跟之後,定會派人返回聯係。
武舉選拔已經正常了,每年都能為朝廷輸入一批年輕的武將。
文科科舉考試,已進行了幾次,不過阻力很大,隻能靠太子此後慢慢推廣了;不過高順卻借機除去了王朗一家,滅三族。
中華六年十月初一,高順正式把帝王讓給了太子,太子登基,正式接管朝廷。
新皇帝選用了他認為合格的重臣,高順沒有幹涉。
這時,關羽、文醜、顏良、張飛等武將皆已退下,他們的兒子已上位;不過他們忠心有餘,但是能力和水平皆不能與父輩相比。
相對而言,後輩中出類拔萃的還是高順的幾位兒子,李強、馬貴等人的孩子,已成為挑大梁的主角。
高順看好的諸葛亮,僅僅擔任了戶部尚書。
賈詡的兒子賈穆擔任了兵部尚書。
毌丘儉卻異軍突起,成為尚書令。
沮授的兒子沮鵠擔任了禦史台的禦史大夫。
典韋、關羽、張飛、褚燕、許褚等人的兒子要麽在南軍任職,要麽在禁衛軍或者羽林軍任職。
李強等人的兒子有的在京任職,有的在外領軍。
兒孫自有兒孫福,高順不可能一直照看下去,沒有對朝廷做出任何幹涉之事。
社會上對高順身體硬朗卻突然辭去帝位之事風言風語頗多,不過不知是誰放出了與之針鋒相對的信息,聲言高順功超三皇,德蓋五帝,已得道成仙,再過百年,身體照樣硬朗。
道家大本營在高順的支持下已在龍虎山建立了龐大的基業,聽到此語後,立即把高順列為道教文昌帝君,加以供奉祭祀,主察武舉和文舉,主管功名利祿之神。
天下釋然,怪不得高順年過六十,卻不顯老。
士家大族皆不信,但是卻無法解釋。
百姓們卻信以為真,否則高順也不會從邊郡寒門做到皇帝,且首開科舉之事,令天下寒門有了晉身之機。
現在的情況已與曆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即便高順前世是學文的,熟知曆史,也不能完全把握;他隻是盡最大可能的避免了五胡亂華,至於其它之事,已完全超出他的掌控。
曆史自會按照既定的發展趨勢進行下去,他已無力幹預,也無法幹預。
臨行前,高順又秘密招來荀家的荀彧和荀攸、鍾繇、陳群和陳宮等人進行了一次會談。
參加會談的還有戲誌才、郭嘉、田豐、沮授等人,以及朝中尚書級別的人。
程立和賈詡已在不久前去世了。
高順首先說道:“我前知不如諸位,但是我後知幾千年,所以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亂世。”
眾人大驚,這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陳群問道:“太上皇不是這個世界之人?”
高順解釋道:“一個世界,或許是不同的時代,我也說不清楚,隻是在我的印象中,有關於我身後的曆史,隻是現在,已被我改變的麵目全非。”
“那太上皇身後的曆史是什麽樣子的呢?”陳群問道。
“我身後的曆史非常可怕,漢庭之後,天下陷入四分五裂,混戰不休,經過幾十年的戰爭,最終形成三個國家,一個是魏,一個是益州,一個是江東,三個國家又混戰了幾十年,到天下再次統一的時候,人口從漢末的五千多萬衰減至幾百萬,以人肉為軍糧,其狀慘不忍睹,所以順才在未至弱冠之年,便發奮圖強,力求結束亂世。”
荀攸不解的問道:“既然如此,太上皇的終生的目標為什麽一直都放在蠻夷身上呢?”
高順反問道:“哈哈,諸位都是智者,當天下僅剩下幾百萬漢人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麽狀況呢?”
郭嘉反應最快,搶先說道:“異族入侵!”
高順點點頭,說道:“奉孝所言不錯,在中原地區實力衰弱的時候,匈奴人、鮮卑人、氐人等相繼進入中原,由於他們繁衍能力極快,所以在人數上很快便超過了漢人,他們建立了眾多的國家,又在中原大地上相互征伐,且他們本身不擅長生產,糧食更是缺乏,而漢人,便成為他們的糧食,號稱兩隻羊,漢人幾乎被殺的斷了種,這是我痛恨異族的原因,必將他們趕盡殺絕,不是我弑殺,而是防患於未然,不得不如此,為了漢人的安寧,我寧願背上此惡名。”
鍾繇問道:“難道漢人就沒有反抗的嗎?”
高順道:“這就是我今天招諸位來的原因,也是告訴諸位,我為什麽要打壓士族的原因。”
這關係到眾人的切身利益,皆靜靜的看著高順,希望得知詳細的信息。
高順看著陳群道:“這事,首先要從長文身上說起。”
“與群有關?”陳群驚訝的問道。
高順說道:“不錯,在我的記憶中,大士族袁家和楊家因爭霸失敗,被其他諸侯滅族,中原士族以潁川郡的陳家和荀家為首,在漢人朝廷中維護士人利益,長文提出了九品中正的選拔人才製度,家庭出身成為評判人的標準,導致官員皆被士族壟斷,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而士族之人,不經鍛煉,便為高官,且不論是否有才,便為高官,如此以來,朝廷比獻帝之末還要混亂,如此形勢下如何抵擋異族入侵?以至於長文也因之成為此後兩千年曆史上的罪人之一。”
鍾繇又問道:“那這場異族戰亂是如何平息了的呢?”
高順道:“這場戰爭持續了幾百年,漢人南渡,依靠長江天險堵住異族的南侵,且異族之間矛盾重重,征戰不休,實力也是大大衰弱,在漢人忍無可忍的時候,出現了一位漢人英雄,提出了一個口號,“殺胡令”,這才挽救了漢人的命運。”(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