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歸途偶遇

字數:3094   加入書籤

A+A-




    路上行人如織,馬車不得不緩慢而行。杜玉清一路看著街上這些紅男綠女,琢磨這些人的喜好,他們的穿著,關於成衣店裏應該賣什麽樣的衣服,腦子裏有了一個越來越清晰的概念。

    相對封閉的社會為了節約成本習慣自給自足,世家大戶有農莊,種植的莊稼和果蔬,那是為了供自己一大家人吃喝;有自己織布裁衣的工坊,那也是為了自家人的穿著。包括皇家的思維亦是如此,糧食有自己的皇莊供應,衣服有染織局,家具等有照辦處等製作……實際上這一個個部門的建立,山頭林立,費用更高不說,還不好管理,但思維習慣如此,人們沒有不自知而已。但在杭州,杜玉清看到了商業發達帶來的變化,商品的流通帶來了規模化生產,規模化生產又帶來了商品價格的低廉,它打破了自給自足的界限,使得人們的需求在更廣和更高的領域獲得滿足。而這就是杜玉清可以藉此利用的勢能了,她想著要和婉娘商量如何進行下一步。

    人真是不經念叨,正思忖間杜玉清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一個熟悉的影子,想必也是上巳節結伴出來遊玩的。

    昨天婉娘特地遣人送來了一籃清明果子,說是鄉下送來的粗食,請他們嚐嚐。杜玉清吃著卻覺得好,雖然製作粗糙,但味道質樸,充滿了食物本身的清香。食盒用竹篾編成,非常結實精巧,杜玉清也把它留了下來。

    婉娘正在和幾個姐妹逛街,突然看到一輛馬車停在路邊,簾子掀開露出一張笑吟吟的臉來,“魏姐姐,”不禁有些驚喜,忙上前拉了手問道:“你們也是出來遊玩的?怎麽都沒有遇到你。”

    婉娘氣色很好,閃爍著桃花般緋紅的光華,杜玉清的心情也變得愉快起來,笑著說:“我們去的有的遠,到了桃花塢了。那裏不錯,有機會我們一起去。”杜玉清的眼睛瞥到人群之後的明茂官,朝他點了點頭。

    和婉娘一起的姑娘小夥們都是婉娘家的一些親戚,有的好奇地打量著杜玉清他們,有的則為婉娘忿忿不平了。“這是婉娘的朋友嗎?怎麽見了人連馬車都不下,太沒有禮貌了。”

    婉娘身邊的小丫頭兜兒驕傲地說道:“這是杭州府同知家嫡親的大小姐,和我們姑娘最是相好了。尋常人攀附還攀附不上呢,人家見了我們姑娘還特地停車來說話,已經是天大的麵子。”小姑娘從小就在商場上走動,早就練得口齒伶俐,見這些鄉下來的親戚沒有見過世麵不說,還自我感覺良好,嫌這嫌那,心裏早就憋了一口氣了,眼下總算逮住了出氣的機會。“知道同知是多大的官嗎?縣上是州,州上是府,杭州府最大的官是知府,下麵就是同知了。”

    啊!這些姑娘小夥們都安靜了,自古皇權不下縣,中央朝廷的政令最多下達到縣一級,再往下的就是家族勢力和地方鄉紳自治。所以在他們眼裏一個當地的裏長都是了不起的官了,連他們族長聽到縣令的名頭都要戰戰兢兢,更不用說是這杭州大府裏高管了。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出聲道:“那魏家幹嘛還不趕緊巴結上門啊,人家手裏漏一點兒就夠我們嚼用一輩子的了。”此人是婉娘家遠房表哥,一家人在當地縣裏經營著一家小染房,到了魏家指手畫腳,說這麽做不對,那麽不行,口口聲聲說如果是我早就怎麽這麽樣,對明茂官眼下的管事未來的上門女婿神情更是瞧不起,語氣不屑。

    明茂官不冷不熱地說:“要攀附同知家的商賈巨富多著呢,人家會看上我們這樣的小門小戶?不然,表哥上去試試。”

    表哥還真想上前,但看了馬車旁邊的護衛冷若冰霜的眼神還是瑟縮地打了退堂鼓。

    杜玉清眼角瞟見婉娘後邊的同伴們一直好奇地打量她們,便笑著說:“我們回頭再聊,你的同伴們應該都等急了。”她們商量好一起去看工場等事宜,揮手告別。

    婉娘回到自己姐妹中間,一個姑娘問道:“表姐,這位小姐真是同知家的小姐?真是好漂亮,通身的氣派,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她皮膚怎麽那麽白,那麽亮啊?

    另一個不屑地說:“人家洗臉是用雞蛋清來洗的,如果你每天也用雞蛋清來洗臉,你也會這樣又白又亮的。”

    “真的?這不是太浪費了嗎?如果我敢這樣做,我娘還不打死我啊?”

    “人家是官小姐哪能和你比,她們家裏金山銀山堆著,什麽事都不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琢磨著讓自己怎麽漂亮了:要穿什麽樣的衣裳,梳什麽樣的發髻,塗什麽胭脂了。唉,人家真是命好,我要是也生在這樣的家庭就好了,想金釵有金釵,想銀鐲子有銀鐲子,那可真美啊。”

    表哥蔣富兒不屑地說:“你們這麽女人家成天就惦記著穿金戴銀,沒個出息。”他轉頭涎著臉問婉娘:“表妹,你怎麽認識同知小姐的?你能不能介紹我認識?”

    果然,明茂官要翻白眼了,這人還真是無知者無畏。婉娘無奈地笑了笑說:“表哥,官場上有很多禁忌,我還真不好介紹你們認識。”

    蔣富兒有些生氣了,“這有什麽呀!自家人之間何必遮遮掩掩,有什麽好事自然應該大家共享。”心裏卻不由地哼了一聲,還不是怕我搶了你們的風頭嗎?趕明兒我也去認識一個大官,到時讓你們瞧瞧誰的能耐大。

    以後幾天杜玉清變得更是忙碌,每天除了必修課,還要抽出時間去觀摩一下街上商鋪的情況,尤其是考察現有成衣鋪的經營情況。她手上收集了杭州府比較知名的綢緞莊的名單,一共有十幾家,這些都必須要去看看的,還有七八家成衣鋪子也必須去考察一番,看看成衣鋪子為什麽沒有做起來的具體原因。此時,杜玉清深深感受到自己手上可用人才的不足了,杜家家風節儉,伺候的下人都比同樣家世的人少,像杜玉清姐妹房裏除了院子裏的粗使丫鬟,近身服侍的才有兩人,出門時和同樣的官宦小姐動輒三四個人,五六個人,甚至還有婆子和跑腿的小廝不可同日而語。

    但杜玉清喜歡這種簡單,她現在需要的也不是圍在她身邊照顧的人,而是能夠在外邊為她做事的人,能夠成為她的眼睛,成為她的手腳的人。要經商必須了行情,頻繁出入市麵,她畢竟是一個官宦小姐身份不方便太常出門,另外有的事情並不需要她親自出馬,在具體事物之間她需要有一個緩衝,需要另一個角度的考量,這都迫使她要給自己找一個在外男管事。

    可是有誰合適呢?杜玉清去找了常勝,他掌管杜府的日常庶務,應該這方麵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