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山重水複
字數:2908 加入書籤
回到家中,發現張婷芳大清早已急急忙忙地跑來,等在了家裏。張總兵是武官,和杜淵之的文官是兩個係統,他幫不上什麽忙,連消息也不流通,隻能派女兒上門來安慰杜玉清,看他們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不一會兒劉萱也上門來探望,他父親讓她傳話,說:他了解杜大人的為人和品行,萬不會做出什麽出格的事,估計是得罪朝廷某些人了,讓他們可以從這方麵想辦法。
杜玉清很是感激,這真是患難見真情啊。不要說其他,家裏人亦是如此,早上蔡嫂告訴她,昨天晚上就有兩個下人辭工回家的,蔡嫂憤憤不平地說:“虧得小姐當初的那麽善待他們,家裏老娘病了,還給預支了工錢讓他們先回去瞧病,現在竟然忘恩負義做出這般行徑。”但杜玉清分明在她的眼裏看到了不安和惶惑,有些了然。於是平靜的說:“想走的人留不住,我杜府也不想留。你去跟他們說:現在想走的盡可以提出來,府中會多給一個月的工錢。願意留下來的人我杜家會記住這份情義。”蔡嫂猶豫了一下,終於沒有多說什麽,回身走了。
杜玉清理解她的矛盾,在主家危難時候,不管是選擇留下,還是走,都很艱難。留下,怕自己也會受到連累;可是走,又怕主人家怪罪背上一個薄情的名聲。而且人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經曆過同知家優越的日子,回去再當一個普通的百姓還真有些不甘心。萬一隻是誤會呢,萬一主人過段日子又回來了呢?所以,此時的心裏掙紮是人的常態。杜玉清不想多說,讓他們自己做出決定,時間會沉澱一切。
采薇嘴快,把今天的情況一五一十都說了出來,阿眉的淚水一下湧上眼眶,泫然欲滴。張婷芳也氣憤地說:“她們怎麽呢這樣!平時好的恨不能如同親姐妹一般,如今就這樣翻臉無情嗎?”劉萱沒有說話,但臉上分明也是有同情之色。
杜玉清看著阿眉難過的神情,她原來努力平靜的心一下抽痛起來,她覺得自己受些苦沒有什麽,但她接受不了家人受到了委屈,可她又無法粉飾太平。她抱住阿眉竭力地笑著說:“恭喜你!你現在理解‘巧言令色鮮矣仁’其中的道理了吧?”
阿眉真的噗呲一下笑了起來,眼睛還含著晶瑩的淚水,嘴角卻已經朝上翹起。張婷芳不肯善罷甘休還要痛罵,杜玉清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笑著說:“你們也別難過,所謂交淺言深。原就是我們貪心罷了,不怪她們。”
阿眉蹙著眉頭,不解地看著姐姐。劉萱也十分詫異,沒想到遇到這樣的打擊杜玉清竟然還這麽心平氣和,如果是她早就嚇得腿軟腳軟茫然無措了吧,更不用還能冷靜地求助,遇到冷落後還能這樣平靜。
杜玉清拉著幾個人坐下,說:“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我很感激你們對我家的支持,這份情誼我杜玉清記下了。阿眉,你也要想明白一件事,我們是和幾家人一向交好,但那不過是同僚親眷的尋常往來。我們可曾施恩於她們?或者說她們可曾有虧欠於我們?沒有吧,所以我們就沒有什麽好抱怨的了。”
阿眉欲言又止。杜玉清略帶諷刺地說道:“是啊,她們有的人平時做人做得太周到了,讓我們覺得舒服和感動。我們就以為她們對我們是有交情的,可是認真比較一下,她們對待其他人何嚐不是如此?她們的友情是建立在我們的家世和父親的職位背景下,頂多一個麵子情罷了。如今父親是被讓人聞而變色的錦衣衛抓去,她們估計想想就覺得害怕,這時唯恐避之不急就是理所當然的了。這還算是好的,隻是避而不見,如果下個階段有關於父親更壞的消息傳來,有的人便會蠢蠢欲動落井下石了。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而已,是我們奢望了。”
阿眉恍然大悟,但還是十分難過,張婷方和劉萱也聽的心有戚戚焉,難道這世界上就沒有真正的朋友嗎?難道人與人之間真的就隻有利益之間的計較嗎?杜玉清看到自己的這些話對大家打擊不輕,連忙笑著說:“看你們著急的,也不是都是不好的消息,患難見真情,我們不是還有你們這些朋友在支持我們嘛。“張婷芳和劉萱恍然,感到十分貼慰和溫暖。兩人又安慰了杜家姐妹一番,方回家報信。
劉判官聽罷女兒的轉述,十分詫異,沒想到杜家小姐麵臨如此大難了還能這樣冷靜地思考,對於人情世故想得這樣通透,對未來更壞的結局也有了打算,不禁感歎:杜家人都非常人也。下定決心更要對杜家人暗地裏幫忙。
在她們走後,杜玉清則對妹妹說:”行下春風才能望得夏雨。我們遇事失敗固然先得自我檢討:‘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是不是我們哪裏做得不對,或者是做得不好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下次才能有所進步。但人性又是複雜的,你也不要想的太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這次她們怎麽樣待我們,我們就怎麽待她們就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那些對我們有恩的人,以後要加倍回報才是。”阿眉懂事地點點頭。
到了下午,常勝還沒有回來,杜玉清在房間裏等消息。時間過得十分緩慢,杜玉清聽著窗欞外呼呼的風聲,仿佛是聽到老天的抱怨。杜玉清突然想笑,境由心生可不就說的是眼下的自己嗎?春風得意時,聽得下雨都是在歡快地歌唱;失落煩惱時,聽得風聲也是帶著失意的情緒。自己還是沒有跳出自我的藩籬,仍然在自己主觀的感情中打轉呢。突然,她想起冬至時去看望蓮池大師,蓮池大師和她說得一番話。蓮池大師說:“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內淨,由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內八萬四千煩惱病本也。凡夫當生憂死,臨飽愁饑,皆名大惑。所以至人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念念歸道。愛可以擁有,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
當初杜玉清以為他講的是他和覺明師太的俗世情意,或者是和夕照師兄的父子、師徒之情。自從覺明師太的葬禮後夕照師兄便隻身出門雲去了,至今音信皆無。如今方才體會,大師這些話是說給她聽的。心裏一時悲慟萬分,原來大師一早預料會有此時發生,提早為她做了心裏的防線。杜玉清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放下思想和情緒,開始打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隻是全然的覺知和接納,感受,然後放下。
睜開眼睛,心裏已經恢複了清明,她拿起筆,沉下心一筆一劃開始抄起《漢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