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夢境三大定律
字數:3931 加入書籤
啪
杜威太過震驚,以至於咖啡杯失手滑落,在地板上摔成碎片。
杜威來不及清理被熱咖啡弄髒的褲腳,急匆匆推門走出會議室。
門外不是辦公室,而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房間。
房間的牆壁上有許多銀色管線,最終匯聚在中央的一台機器上。
這台機器扁平略帶一點弧度,就像是一頭沉睡的銀色鯨魚。
這是一台睡眠機。
強化玻璃的艙門打開,從裏麵泄露出猶如雲霧的白色催眠氣體,夏亞揉著睡眼惺忪的眼睛,打著哈欠從機器中坐了起來。
“夏亞你醒過來了。這太罕見了。你竟然是自己醒過來的。”杜威一臉震驚,將夏亞帶到會議室,親自為他衝上一杯咖啡。
咖啡的濃烈味道讓夏亞的精神一震,睡意消散,他凝視著杜威,冷笑道“杜威組長,你這是什麽意思?我剛進公司,你就催眠我?讓我想一想,你是在拿出金色懷表的時候,把我催眠的吧?”
“沒錯。催眠需要一些道具需要輔助。我的催眠道具就是金色懷表。”杜威組長笑著說道。
“能讓我看看懷表嗎?”夏亞說道。
“當然。”杜威組長將金色懷表交給夏亞。
金色懷表彈開,表盤上的秒針,在飛速倒轉。
“”
夏亞沉默了一會兒,站起身,忽然將杯中剩下的熱咖啡狠狠潑在他的臉上,冷笑道“這樣很好玩嗎!”
杜威的臉接觸到熱咖啡,立刻像是蠟油一樣迅速融化,整個人變成一灘爛泥。
呼!
夏亞猛然睜開眼睛,強光帶來了強烈的眩暈感,讓他幾乎嘔吐。
夏亞發現依然躺在睡眠機裏,杜威麵無表情的站在機器旁,冷冷望著自己。
夏亞可以確定,自己在進入夢神大廈,杜威組長拿出金色懷表的一瞬間,他就被催眠。
然後,夏亞處於夢遊狀態,自己來到這個房間,躺在睡眠機裏。
地下三十層的一號公共區域,以及地下二十七層,編號77的單人公寓,甚至夏亞來到地上十四層的辦公室,見到了女同事艾娃。
這都是在做夢!
夢境無比真實,跟夏亞親身經曆沒有任何區別。
直到夏亞發現自己的手掌變成了半透明,明顯是靈體狀態,才發現了端倪,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其實第一重夢境,並非沒有漏洞。
夏亞在跟隨杜威參觀夢神大廈的過程中,除了艾娃之外,他沒有遇到其他員工。
隻是杜威說是上班時間,員工們都在工作,被他蒙混了過去。
至於第二重夢境,明顯要粗糙很多,像是臨時構築而成。
咖啡的味道、杜威的表情,已經金色懷表的秒針倒轉,處處都充滿了異樣,讓夏亞很快就發現了端倪,意識到自己仍然在做夢,始作俑者正是杜威。
“夢中夢!我剛才經曆了兩重夢境!這是第三重嗎?這是現實還是夢境?”夏亞一時間分不清楚現實和虛幻的界限。
“這裏是現實。”杜威麵無表情說道,“不過,現實還是夢境,有什麽區別嗎?現實可以是虛假的,夢境也可以是真實的。不過,我還是要恭喜你,你識破了夢境,證明了自己擁有築夢師天賦。”
“虛假的現實,真實的夢境”夏亞口中呢喃著這句話,大腦中思維依舊混亂。
“介紹一下,這是夢神集團剛剛研製出的‘夢神七號’睡眠機。跟以前的老式睡眠機相比,它製造的夢境更真實。”
杜威從睡眠機下方取出一片黑色的磁盤,道,“你剛才經曆的第一重夢境,是我親自設計。你在夢中所見的一切,跟現實沒有區別。你的房間號確實是地下27層77號。你也確實有一個叫艾娃的同事。至於第二重夢境測試算是一道附加題。我用築夢師的能力,把你強行拖入我的夢境。隻是這個夢境築造的太倉促,你很快識破了”
“這就是夢境的滋味”
夏亞終於明白,為什麽夢神集團如此富有。
通過真實的夢境,使用者可以在夢裏體驗不同的人生。
這種感覺太吸引人了。
夏亞隻嚐試了一次,就欲罷不能。
“夢境是越真實越好嗎?”夏亞問道。
“不。夢境有很多色彩。大部分夢境是天馬行空,充滿了想象力。隻有極少部分夢境很真實。”杜威對夏亞道,“你有沒有聽過夢境三大定律?”
“沒有。”夏亞搖頭。
“夢境三大定律,是每一個築夢師都必須遵守的鐵則。第一條,不能讓夢者意識到自己在做夢。”杜威說道。
“不能讓夢者意識到自己在做夢?”夏亞一臉茫然。
“一旦夢者意識到自己在做夢,夢境就有可能坍塌!這樣的夢境是殘次品,有可能對夢者造成傷害。其實,達成第一定律有很多種方法。一種就是真實,盡可能的符合邏輯,盡可能沒有漏洞,讓夢者無法分清楚現實和夢境而沉淪其中。但是夢境是築夢師想象出來的,隻要是想象,就有破綻。還有一種,就是夢境的色彩足夠明豔,足夠吸引人,充滿了想象力。吸引夢者全部的注意力,讓他們無暇思考自己是在做夢還是現實。”
杜威解釋道。
夏亞想了想,自己曾經也做過一些夢。
大部分夢境都是第二種,真實的夢境少之又少。
而且,真實的夢境,大部分是噩夢。
夏亞不由想起見到夢女的空曠遊樂場,不由打了個寒顫。
“夢境第二定律,不得抄襲其他築夢師的夢境。”杜威繼續說道。
夏亞輕輕點頭,這條定律很好理解。
“夢境第三定律也是最重要的。”杜威的神情凝重,“築夢師必須分清虛幻和現實,否則便會在夢境中迷失自我。”
“區分虛幻和現實”夏亞這才明白,為什麽自己剛剛進入了夢神集團,杜威就進行了夢境測試。
這是成為築夢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