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牟斌回京了

字數:5028   加入書籤

A+A-




    差不多半個時辰的時間,兩個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便帶著一行十幾人出現在了縣衙當中。

    此時,謝至幾人已吃完了飯,正坐於院子中央閑聊。

    兩個錦衣衛把一行十幾人帶進縣衙後,便告辭離去。

    在錦衣衛離開後,何三友便從一旁的台階處起身,一拳打在了為首之人的臉頰之上。

    看得出來,何三友是花了大力氣的,一拳打的那人踉蹌了幾步才穩住了身子。

    “某讓你留下看家,誰讓你去送死的?”

    那人支吾不言,何三友道“還不快謝謝謝知縣和牟指揮使。”

    那人聽之之後,帶著被錦衣衛送回來的十幾人拱手致了謝。

    謝至擺擺手,道“索性此事沒造成太嚴重後果,本縣會直接與陛下上折為各位求情,陛下寬容,必不會過分為難爾等的。”

    何三友領頭,道“多謝謝知縣。”

    謝至也不再過分糾結此事,道“二當家老父剛剛過世,回去處理令尊後世吧,想必二當家也知此事後果,不會再做了吧?”

    那人點頭,道“小人知道錯了,老父去世,打傷老父的凶手並未償命,隻落一個充軍之罪,小人心中實在難平,便帶了兄弟們去報仇險些連累兄弟們命喪黃泉,也差點斷送了兩狼山的前程。”

    一時莽撞不可怕,怕的是撞了南牆都不知曉回頭。

    他們能從錦衣衛手中僥幸活得一命,也多虧了牟斌在雲中鎮守,間接顯現出雲中了雲中的重要。

    謝至沒做多言,笑著道“可以理解二當家也乃至孝之人。”

    其實,充軍之刑並不比斬立決要好多少。

    一旦被判充軍,那子孫後代便世世代代都是軍戶,若在京中做個大頭兵也還好,其他地方的軍戶,那很難再有出頭之地的。

    尤其從北方一下被發配到南地,能活下來就已是極為不易了。

    解決過二當家之事,謝至隨之道“何大當家,縣衙告示已出,明日要由縣衙歸還百姓被馬家占據之地,本來,本縣是準備以各村,村正做保,已避免奸滑懶惰之徒,從中渾水摸魚,現在有了兩狼山兄弟皆來相助,倒也好辦多了,請何大當家從兩狼山挑選些年齡稍長之人,他們都是雲中本地之人,對本村情況也當是了解的,有他們去往本村協助,也可避免毛領之事的發生。”

    何三友既已決定追隨謝至,這點小事自是不會含糊,爽快吩咐道“李甲,你回上之後先按照謝知縣吩咐派一些兄弟下山,其餘之人等謝知縣之後的吩咐。”

    李甲便是那個二當家。

    此事完成之後,牟斌便道“謝知縣既已找到人手,那本指揮使便與陛下複命了,謝知縣可有何須帶與陛下的?”

    牟斌這般問,說白了,也就是讓謝至對那個李甲的事親自給弘治皇帝做個交代。

    謝至也不含糊,回道“本縣給陛下寫個折子,煩勞牟指揮使轉交。”

    說著,謝至便抬腳進了書房。

    賀良特別有眼力勁,在謝至才進書房,便緊隨謝至而來,抬手為謝至研起磨來。

    謝至深思片刻後,賀良的墨已研好。

    謝至抬筆寫下那種千篇一律的敬語,隨之便動筆寫了有關於李甲之事。

    謝至也直接,直接以此事並未造成太大後果,請求弘治皇帝能特許對李甲等人網開一麵。

    這個事情,當初調查之時把刑部都察院下派下來是為了平朝臣的幽幽之口,後來一些列處理措施皆委派了錦衣衛和東廠。

    雖說是不太合乎情理,但也少了幾分聒噪,省下了不少的麻煩。

    碰到一些事情,弘治皇帝自己就做主了,無需再召集各部大臣進行商議。

    謝至在為李甲求情之後,緊接著便說了接下來要歸還被馬家所占土地之人原有土地之事。

    其實,一些事情根本就不用謝至介紹的太詳細,牟斌說是來幫謝至的忙,但雲中的一些情況,卻都是會事無巨細的匯報到弘治皇帝耳中的。

    寫好折子後,謝至直接遞與牟斌。

    牟斌拿了謝至折子,連夜便趕回了京師。

    沒什麽大事,牟斌回了京師也並未急著進宮,等早朝之時開啟宮門之後才隨那些朝臣一道進了宮,在進宮之後也並未急著去見弘治皇帝,一直在暖閣中等到早朝結束,才見到了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見到牟斌回來,有些詫異,問道“雲中之事皆以解決了?”

    牟斌率先拿出謝至的折子,道“還不算解決,謝知縣收歸了兩狼山的杆子,當有三百餘人,雲中也無需臣幫忙了,臣便擅自做主回來了。”

    在牟斌說話的功夫,弘治皇帝也瞧了謝至的折子,問道“李甲之事怎麽回事?”

    弘治皇帝問起,牟斌便一五一十介紹了謝至是如何收歸兩狼山土匪之事,何三友又是如何發誓誓死為謝至效忠的。

    兩狼山之事,牟斌並未見過,在弘治皇帝麵前一番滔滔不絕之言,就好像是他親自所見一般。

    看得出來,牟斌對謝至頗為的欣賞。

    弘治皇帝聽了牟斌的介紹之後,微微一笑,道“看來朕不曾看錯那小子。”

    弘治皇帝把謝至的折子放到一邊,又問道“謝至有無說解決了百姓土地之後如何行事?”

    牟斌搖頭道“謝知縣雖年輕,倒是看不透,行事看起來好像毫無章法,卻好像事事都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握,謝知縣並未提及,接下來要做何事,不過,臣倒是覺著,雲中情況一切都在謝知縣把握之中,就雲中如此一個難題,謝知縣都能解決,其他的應當更不會有問題。”

    牟斌為人憨厚,一般情況之下都是有一說一,絕不會多言的,像今日這般還真是少有的。

    弘治皇帝扯起一道微笑,道“看來牟指揮使,對謝至頗為看好嘛。”

    牟斌還未回答,門外一內伺喊道“陛下,太皇太後請陛下過去一趟。”

    聽到喊聲,弘治皇帝答道“朕知曉了。”

    應了那內伺之言,弘治皇帝也未再與牟斌多談,起身道“牟愛卿去忙吧,李甲之事便依了謝至吧。”

    大是大非之上,弘治皇帝都對謝至放手不管了,更別說在此等可做原諒的小事之上了。

    弘治皇帝從暖閣出來,直接遣去了仁壽宮。

    周太後雖說年老,氣勢卻是不減,弘治皇帝進門行禮之後,便道“皇帝,前朝之事哀家著實不該過問,隻是哀家屬實擔憂皇帝會因寬仁葬送了我大明江山的。”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不知皇祖母何出此言?”

    周太後中氣很足,道“謝至,謝至這幾日又在雲中做何事情了?聽聞謝至一到雲中便把那裏搞得雞飛狗跳,謝卿家也算是忠厚之人了,怎就生出那麽一個混小子來,皇帝啊,不可因謝卿家之功,就縱容其子啊,年輕人把嘛,該敲打還是得敲打的。”

    聽了周太後的一番言語,弘治皇帝也算是切身體會到謝至所言從上至下改變大明現有弊端的難處了。

    現在謝至不過就隻是在雲中做了些事情,觸及的不過隻是一個鄉紳的權益,便有周太後在他麵前說這種不溫不火之言。

    若真由朝廷製定出一些措施的話,估計半數大臣會冒死反對的。

    很多時候朝廷所存在的那些弊端,皇帝不見得不知曉,但為了穩定,卻也不得不假裝不知曉。

    弘治皇帝淡淡一笑,道“正因謝至年輕,孫兒才打發他去了雲中一個小縣,讓他也好生曆練一下。”

    後宮不得幹政,周太後能說的也就隻有這些了。

    從仁壽宮出來,弘治皇帝便吩咐身旁內伺道“去查查這幾日慶雲侯家中之人可去仁壽宮。”

    這個事情不用想都是如此。

    若是沒有周家兄弟從中挑撥,周太後豈會與謝至一個小娃娃過不去。

    果不其然,片刻之後,弘治皇帝得到慶雲侯才從仁壽宮離開的消息。

    聽到這個消息,弘治皇帝靠在椅背之上有些悵然

    他想鞏固中興,締造盛世,最先為他出難題的卻是他一直縱容的外戚,這讓他多了幾分的落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