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建學堂

字數:4903   加入書籤

A+A-




    第二日,是張石與村中幾個漢子抬著轎子送張寬到了縣衙。

    大紅色的轎頂,轎簾估計不知誰家娶婦用的。

    “老先生先來了?請坐!”

    張寬雖隻是一個秀才,但畢竟年齡把擺在那裏,尊老愛幼還是很有必要的。

    張寬應了一聲,張石卻道“謝知縣,張先生小人在外麵等著去。”

    張石打字不識一個,留著他也無用,謝至點頭應允。

    張石出去後,謝至便率先道“本縣幾個商量之後,想出了各辦法,由縣中出銀錢,在每村辦私塾,村中所有子弟皆可入學,每家子弟可在私塾中讀書六年,兩次童子試皆無法合格者,若還想繼續讀書,需每歲繳納銅錢五十貫,這也是為促使各家子弟能用心讀書,以避免縣中銀錢白白浪費,張老先生意下如何?”

    縣中出銀錢為每村建免費私塾,絕對是史無前例的。

    張寬頗為震驚,詫異問道“謝知縣,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銀錢。”

    謝至既然敢出此言,豈能是沒做考慮而為之的,笑了笑回道“這個本縣知曉,馬家和楊家抄家之物得陛下恩旨歸縣中自由調度,本縣說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本縣便想著先把本縣的教化之事做起來。

    自然,本縣不指望縣中子弟皆可高中,若人人都居於廟堂之上,那誰還去種田,不去種田,隻讀孔孟,豈能飽腹?

    但,俗話說得好,讀書知禮,讀了書,縣中雞盜之事便可少了些。”

    當然,謝至這也是從大方向說的,讀了書也不見得都能之禮,或許還會多了偽君子。

    不過,總的來說,教化終究還是有用的。

    謝至的一番話出口之後,張寬顫顫巍巍起身朝門外叩拜,道“陛下皇恩晃蕩”

    之後,又拜了謝至,道“謝知縣仁義,小民替鄉中百姓叩謝謝知縣大恩”

    能送家中子弟讀書,恐比分了田地還要高興。

    一旦子弟得以高中,便可一躍龍門,徹底擺脫現有的貧寒。

    其實,雖說科舉有了讓寒門子弟讀書入仕的機會,可真正有餘錢供子弟寒窗十年的,卻並不是一般人家能夠做到的。

    謝至起身攙扶起張寬,笑嗬嗬的道“這個事情,少不了張老先生幫忙,本縣會於明日於縣衙當中宴請於本縣所有秀才,畢竟每村皆辦私塾也是需要先生教授的,自然,凡是在私塾授課之人,每月縣中也會補發些銀錢用於補貼家用,張老先生在縣中威望甚高,此事還需張老先生從中斡旋。”

    這個事情其實簡單的很。

    這些秀才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又沒本事高中,生活是頗為窘迫的。

    能有縣中出資聘用他們與私塾之中對他們也是個好事。

    張寬爽快,應承道“好,老朽定當竭力以赴。”

    張寬應下之後,謝至又道“唐寅擔任縣中教諭,此事往後便由他全權負責。”

    張寬隨之衝唐寅,行禮喊道“唐教諭。”

    隻是協商了此事之後,張寬便又張石等人又抬著走了。

    張寬離開之後,王守仁道“既是要辦私塾,便得在各村中建造學堂,這個事情也得著手去做了。”

    謝至點頭應道“此事是該落實了,每村的學堂除了建造間屋子外,還需桌椅,桌椅倒是可從馬家原有林地中砍上幾棵樹解決,隻是文房四寶以及些一些書籍,卻是需要現行采購了”

    想了一下,謝至又道“這些物件加起來一村五兩銀子便可解決了吧?”

    村中的私塾開始之時,不過就是啟蒙而已,采購的也無非就是些千字文之類的東西。

    王守仁點頭回道“應當是足夠了。”

    一旁的唐寅有些心不在焉,還是回道“夠了,在下會著手督促此事的。”

    唐寅已給妻子寫了休書,但若想調節好心情卻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解決的。

    對唐寅的心情不快,謝至等人也隻能是自動忽略罷了,他們這些人勸的多了,反而會讓唐寅更覺鬱悶。

    唐寅應承之後,謝至又道“還有兩狼山書院也得加緊了,這書院算作是我們幾人私人創建,務必得在下次春闈之中有弟子高中,隻要有人高中,那我兩狼山書院才能使得更多子弟慕名而來,我兩狼山書院若能成為與嶽麓書院相比之處,某便知足了。”

    謝至臉上皆是掩蓋不住的興奮。

    朱厚照皆是滿滿的歡喜,道“若能如此的話,本宮作為書院副院長豈不也能揚名立萬了。”

    謝至嗬嗬一笑,回道“這個是自然。”

    其實嘛,朱厚照身為鐵定的皇帝,無論惡名還是善名,揚名立萬那是必然的。

    兩狼山書院,謝至出資最多,自然是恬不知恥做了這個院長了。

    而為避免這個書院往後風頭太大惹人非議,便拉上朱厚照掛名一個副院長。

    如此一來,哪怕是整個書院學生皆入仕為官了,謝至也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商量完畢這些後,謝至便把建造事交於了賀良。

    在之後,謝至等人便按縣中所記名單,為各村秀才寫了請柬。

    縣中出麵邀請,請柬自得是有的。

    在親自書寫了差不多有六十餘份請柬後,謝至便委托縣中差役以快馬送往各秀才手中。

    這些差役皆是兩狼山杆子,跟隨何三友留在了縣中。

    現在縣衙的這套班子基本都算是謝至重新組建的人馬了,以前縣中的一些老差役,倒也有。

    這些人資格低,根本就參與不到馬家和楊泰和的事情,對這些人,謝至總不能是搶了人家飯碗。

    次日一大早,張寬便被張石送到了縣衙。

    在張寬到達不久,好多秀才便先後到了衙中。

    謝至請柬之上的時間是定在中午的,這麽早到席,倒也挺給麵子。

    數了數人頭,該到的也都到了,本來定在中午酒席之上要提及的問題,謝至也便提早說了。

    反正坐著也是坐著。

    “各位靜靜,既然大家都提早到了,那本縣便提早把召集各位前來的事情與各位提及一下了”

    緊接著,謝至又喊道“唐教諭,你來說!”

    唐寅擔任了教諭,以後難免要時不時與這些人接觸,早接觸一些對唐寅往後的事情也能方便一些。

    謝至給了機會,唐寅起身拱手見禮之後,隨之便簡單介紹了情況。

    內容很簡單,大致內容是“縣中要在各村建私塾,願這些秀才能為啟蒙孩子們授課,大一些的村子,安排兩人,小一些的村子一人,為方便,各村負責各村的,若本村沒有的,便從就近村子調配一些,每位私塾先生每月二十貫做俸。”

    唐寅講了大致方略,最後如何做,還得是這些秀才之間相互調配。

    在這些秀才協商之際,謝至又道“事情也就是這麽個事情,具體如何做,還得是各位相互協商,縣中目前最大限度的也就隻能做這些了。”

    張寬顫顫巍巍起身,道“各位,我等本就是雲中人,謝知縣有如此心思,我等還有何好顧慮的,多教授一個子弟出,便是我等沒白讀這聖賢之書。”

    張寬話音落下,果然有了附和之人。

    在附和之聲落下後,謝至隨之道“說是私塾,其實也不能說是私塾,稱之為學堂更合適些,所有設施書本皆由縣中出資,各位回村之後,把縣中意思做一下傳達,本縣不怕耗費銀子,能夠入學讀書子弟越多越好。”

    一番交談之後,此事便算是定下了。

    謝至最後又補充了一句,道“本縣已吩咐下去,著手建造各村私塾,不,稱之私塾還是有些歧義,還是以學堂相稱的好,每村名加學堂這倒是好些,等到學堂建好,便可入學讀書了,半月之後,時間也差不多了,本縣望半月之後,雲中各村學堂皆能準時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