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新規

字數:7055   加入書籤

A+A-




    這些新政的創始人是謝至,所有的事情自是需要他一手把關,放才能保證所有事情少出一些差錯。

    

    一些小事情之上,謝至不用去關,碰到那些大是大非的問題,謝至還是很用心的。

    

    春耕正在進行當中,最緊要的我事情,還得是在這些方麵著手解決才行。

    

    弘治皇帝在瞧過地契之後,便吩咐把這些地契全部放於了司農部。

    

    司農部尚書雖不是謝至,但謝至作為特別顧問,對司農部的一些事情是有著絕對的話語權的。

    

    再加上,司農部上上下下的那些官吏,都是謝至一手提拔起來的。

    

    這些人雖說都是走科舉之路,讀四書五經混進仕途的進士,但平日裏在衙門中卻不得重用,自身抱負得不到彰顯,被謝至調撥司農部。

    

    司農部雖是個新衙門,很多朝臣對這個新衙門也不太看好,平日裏他們走在外麵,也得不到尊重,但最為皇帝所支持,百姓所信賴的衙門,到處都充斥著生機。

    

    有種朝氣蓬勃之感,讓他們願意其賣力奮鬥。

    

    司農部尚書段奇文,弘治十三年的進士,與謝至是同一年的,當初謝至在貢院門口現場書寫策論之時,段奇文也在場,親眼所言謝至揮筆連寫五篇策論。

    

    對謝至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之後,還抄寫了謝至的策論,背誦研讀,直到現在,謝至對他曾書寫過的那五篇策論記憶都不是很清晰了,段奇文竟然還會背誦。

    

    當初,弘治皇帝下旨允許謝至為司農部選拔人才的時候,這個段奇文已經在翰林院任職了,本來能入翰林院的,那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可那段奇文卻是偏生自己巡上了謝至,要進司農部協助謝至打造一個富強的大明。

    

    雖說當時,謝至的確缺人,而且這個段奇文從自身才學上看也還算優秀之人了,謝至卻也還是不放心,還遣人詳細查了一遍,一遍查了下來祖宗八代都查的一清二楚了。

    

    查明白之後,確認這個段奇文沒有其他的心思,謝至這才放心了,這才安排了他司農部尚書的位置。

    

    差不多一歲時間下來,段奇文在一些大事小情上麵打理的還是頗為的井井有條的。

    

    謝至帶著地契才進了司農部,段奇文便迎了出來,笑嘻嘻的喊道:“雲中侯,你終於來了,春耕馬上就要開始了,在下著司農部卻是出不上力,著實有些著急啊。”

    

    看這樣子,像是著急的嗎?

    

    說來春耕的事情著實也比較緊急,謝至也沒再此事之上開玩笑,道:“該拿回來的地契全都拿回來了,你們立即著手對直接地契進行清點,之後,立即把朝廷的政策頒布下去,召農戶種植,記住,必須是農戶,這些農戶種植,第一年全部免稅,鼓勵種植,次年交稅多少,根據每地的情況再定。”

    

    農人本就是要種地的,所有農戶若都做工去了,那還有誰來種地。

    

    眼前做工所掙的銀子比種地高太多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也就隻能采用如此辦法,鼓勵農戶種植了。

    

    段奇文應道:“沒問題,在下早就做好準備了。”

    

    段奇文這般激動,謝至也不多言,良久才道:“另外,還要增加一條新規,凡是自己墾荒者,免稅五年,在這條新規之上還要加上一條,務必是農戶,匠戶等開采的,不免稅,士紳勳戚開采的除沒收之外,每畝罰銀一百兩。”

    

    一個新規得把各方麵的問題都考慮到,即便是考慮的這麽詳細,到最後依舊還會有人鑽了空子。

    

    段奇文應道:“沒問題,在下馬上頒布新規,定能夠在春耕結束之後,把這些地都種上莊稼。”

    

    謝至也清楚,這個事情並不簡單,比從那些師生手裏把地收回來還要難上不知道多少倍的。

    

    段奇文應答後,謝至並未多言,又吩咐道:“每省留下一千畝供自用,其餘的全部許出去,盡早辦吧。”

    

    段奇文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幾個時辰之後,便根據謝至的意思指定出了詳細的政策。

    

    隨時根據謝至的意思製定的,但他們司農部卻也不能直接頒布,還得是由皇帝蓋上寶印才能見效。

    

    段奇文弄好之後直接拿給了謝至,謝至在瞧過之後,便直接去找了弘治皇帝。

    

    那些政策與謝至所言的也差不了多少,無非就是用書麵語言寫在了紙上,顯得更立體一些罷了。

    

    瞧了這些內容,弘治皇帝有些惆悵了,道:“這個旨意若是一經頒布的話,那些以白菜價賣了地的人恐會馬上知曉,他們的地是被朝廷騙走了,不滿之心恐是很快便會升起了。”

    

    這個是肯定的,那些人急吼吼的把祖輩幾代人的地賣了,沒幾日發現是朝廷一手操縱的,那心裏能平衡了嗎?

    

    謝至回道:“對此,富民銀行包括將要成立的集團,依舊還能讓他們賺到銀子,隻會比之前賺的多,絕不會比之前的少,如此的話,曆朝曆代所存在的那個土地兼並的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最關鍵的是,如此做的話,糧食是由朝廷控製著,再也不用經那些世家的手,到了災年,朝廷自己想辦法就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不用到處央求世家開倉放糧了。”

    

    已到了這個時候,弘治皇帝即便想要反悔,那都沒有機會了。

    

    弘治皇帝雖有擔憂,還是道:“就按此政策發布吧,願意種地的,核查清楚身份後,由司農部出台新的地契,登記新的黃冊。”

    

    在這個問題上,謝至可比弘治皇帝想的清楚,弘治皇帝隻要答應了,往後的事情,謝至肯定是能夠做好。

    

    對弘治皇帝的吩咐,謝至信誓旦旦的道:“陛下,盡管放心,臣定能完成好此事。”

    

    很快,朝廷的新政策頒布下來了,願意種地的農戶,朝廷將授予土地,第一年可免稅。

    

    能讓自己種地,不說免一年的稅了,就是一年的稅都不免,願意種的人也多的是。

    

    這個政策一出,最先利益相關的農戶竟是開始懷疑了起來,道:“這是真的嗎?給我們地,第一年還免稅。”

    

    “當然是真的,這還能有假,誰敢在皇城腳下造謠,你沒見嗎,昨晚便有司農部的快馬把朝廷這個政策往其他各地傳了,聽說,之後司農部還會委派駐守個州縣官吏專程處置此事。”

    

    “快早些回去吧,能夠免稅,肯定是有不少人想要耕種的,若是回去的晚了話,肯定是沒地了。”

    

    一時之間,四方各地的流民全部都一股腦的往自己鄉中趕去。

    

    各州縣作坊外麵等著做工的流民一時之間更是少了一大部分。

    

    隨著流民的湧動,各州縣作坊雖說不缺人手,也逐漸開始繁榮了,但由於湧過來的流民實在是太多。

    

    找不到活幹的人,大有人在,這些人找不到何事的活兒,便也就隻能是棲息在作坊外麵,長久沒活幹,那自然也就沒飯可吃了,吃不到飯那便隻能是想些其他辦法了。

    

    因而那些作坊外麵是很不安定的,為了保護來往商賈的安全,各州縣的府衙不得不常駐差役守在外麵,一旦出現情況,立即毫不手軟的拘捕羈押。

    

    即便如此,這樣的情況還是屢見不鮮,時有發生。

    

    因而想要這些作坊穩步向好,便必須為那些流民再找一個合適的出路才是。

    

    湧在各州縣的流民先後離開,值守在這裏的差役也能夠歇下來了。

    

    有人還豔羨,道:“這個人前個兒還填不飽肚子呢,現在竟是可回去種地了,第一年還不收稅,無論種出多少糧,那都是自個兒的,可不得是用心些嗎,某若是沒這個差事的話,某也想去種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