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建功封侯

字數:6397   加入書籤

A+A-


    &esp;張千說的都是實情。

    &esp;王玄策此前的表現並不好,他的履曆,可以用乏善可陳來形容。

    &esp;說句不好聽的,這天下的縣令這麽多,但凡是優秀的,早就冒尖了。

    &esp;這可是貞觀朝,風雲際會之時,多少人借了機會立下大功勞,嶄露頭角。

    &esp;而王玄策夾雜在這其中,自然而然,就顯得平庸了。

    &esp;李世民一臉疑竇,接過了張千帶來的履曆。

    &esp;這顯然是自吏部來的,李世民低頭一看,果然,哪怕是此人在做縣令時,評價也不突出。

    &esp;李世民不由得歎息道:“此人……看似確實平庸,難怪這十數年來,一直都沒有得到重用,可是諸卿……”

    &esp;李世民四顧左右,隨即麵帶微笑著道:“諸卿可知,這王玄策帶著數百人前去與天竺議和,卻被天竺襲擊,他帶著人逃脫,此後去了哪裏嗎?”

    &esp;眾臣都覺得蹊蹺,陛下如此關心這個人,自然而然,引發了許多的猜測!

    &esp;正因為如此,大家心底深處都在努力的回想,這個王玄策,王玄策究竟是誰,以前是不是見過……

    &esp;可是他們的記憶,實在有限。

    &esp;說難聽一些,能站在這裏的人,哪一個不是重臣呢?小小一個衛率校尉,即便是當初見過,或者是有過數麵之緣,也絕不會將其放在心上。

    &esp;眾臣看陛下賣了個關子,自己卻實在想不出這麽一個人,一時也是無語。

    &esp;李世民隨即笑道:“這王玄策竟去泥婆羅和吐蕃借了數千兵馬……此人膽子真大,泥婆羅和吐蕃人各懷鬼胎,也不知道此人是如何說動了吐蕃和泥婆羅人的。”

    &esp;借兵……

    &esp;大家都是深諳世事的人,自然知道,這世上幹啥都好說,唯獨涉及到了這個借字,卻是天下最難的。

    &esp;借錢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已是難如登天了。

    &esp;你還借人家的兵?

    &esp;事實上,吐蕃和大唐一直不太和睦,隻是維持著表麵的關係,可大唐君臣們卻都深知,這些吐蕃人可是野心不小,平日裏,便一直陽奉陰違。

    &esp;而那泥婆羅,則是遠在天邊,雖然他們也會派使臣來納貢,可大唐君臣們一直懷疑,這些家夥們隻是借納貢的名義,占大唐的好處而已,一向鬼的很。

    &esp;這王玄策居然單槍匹馬,甚至都沒有代表大唐朝廷,就以一個大食商行使者的名義,就敢跑去借人家的兵?

    &esp;人家肯借嗎?

    &esp;不過聽陛下的意思,似乎是真借成了?

    &esp;於是許多人的心裏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若真如此,這家夥還是個人才啊!

    &esp;啥都沒有,就靠一張嘴去讓人把家底掏給他?

    &esp;李世民見眾臣個個神色略有不自然,心裏自然清楚,王玄策借兵之事,不但讓自己覺得匪夷所思,這群臣隻怕也覺得有些異想天開了。

    &esp;李世民隨即就道:“此後,此人帶著數千吐蕃和泥婆羅人,深入天竺千裏……”

    &esp;“……”

    &esp;“身經大小數十戰,殺至了曲女城,與天竺精銳決戰,大勝!”

    &esp;此言一出,殿中已經嘩然。

    &esp;剛才還隻是略為驚訝,現在直接是震驚了!

    &esp;哪怕是李靖這樣的老將,也不由得變色。

    &esp;他們也曾以一當十,甚至李世民還有過帶著數千騎兵,直接突襲十萬大軍的戰例。

    &esp;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之所以敢如此,是因為他們在突襲之前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esp;畢竟,大家是名將,不是奔著送死去的,在突襲之前,會挑選心腹的將士,會了解敵軍駐紮的情況,也會摸清對方的將軍,找到對方的弱點。甚至,在突襲的過程之中,還會有其他軍馬負責誘敵,或者迷惑敵人。

    &esp;可顯然,這王玄策的情況不一樣,他帶著的人主力,是別國的人馬,他幾乎不可能事先了解天竺的情況。

    &esp;完全就是瞅準了對方的王都方向,莽就完事。

    &esp;這麽一個人,你可以說這家夥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因為在不能知己知彼的情況之下,如此冒險,是兵家大忌。

    &esp;可是……你卻不得不佩服這麽一個家夥,因為能敢如此行徑,他絕對是這大唐朝中,最勇猛的先鋒了!

    &esp;這樣的膽識,哪怕是李世民這些人,也要甘拜下風。

    &esp;“天……天竺敗了……”

    &esp;這時,終於有人反應了過來。

    &esp;李世民又低頭看了一眼奏疏,而後鄭重其事地道:“斬首數萬計,傷者和逃者不計其數,天竺王都曲女城,已在王玄策之手。”

    &esp;“……”

    &esp;頓時間,殿中安靜的落針可聞。

    &esp;不是做夢吧,就這麽……贏了?

    &esp;回想起一年前,天竺人送來了國書,國書之中,一副妄自尊大的口氣,動輒就是數百萬兵馬,聽的人心驚膽戰。

    &esp;誰也沒想到,轉眼之間,就一個區區的校尉,直接將對方一鍋端了。

    &esp;“陛下,這天竺……想來不過是夜郎國而已吧,此前倒是讓臣等……多慮了。”房玄齡等人苦笑。

    &esp;是啊。

    &esp;不過是夜郎國而已!

    &esp;李世民卻是微笑著搖頭道:“卻也未必,這王玄策在奏報之中介紹了關於天竺的情況,這天竺在戒日王的統治之下,人口近千萬戶,各處的兵馬,隻怕也在百萬,他們把守王城的騎兵,就有數萬之多,單憑這紙麵上的數字,也確實不容小覷。除此之外,聽聞戒日王統治下的天竺南方,還有一些小國!天竺占地,也有幾近萬裏了,且那地方,富貴人家儲藏大量的金銀,建築也是雕梁畫柱,其富庶,雖不及當下的大唐,卻也不在當初隋文帝治下之下。”

    &esp;眾臣頓時議論開了。

    &esp;“這樣說來,確實是不容小覷啊。”

    &esp;“說也奇怪,如此的國力,怎麽會被區區數千人就這般打敗了呢?這奏報,會不會有一些言過其實了。”

    &esp;“不像,這是天竺發來的,若是虛報,這王玄策在天竺之中,隻怕早已死了幾百回了吧!何況,沒必要這樣做,這樣的虛報,遲早必然會被看穿!這王玄策卻不知是出自哪一大族,他若是敢謊報,難道不怕禍及家人嗎?更何況,那大食商行就駐在波斯那邊,這怎麽瞞得住?”

    &esp;“遭了。”突的,有人麵如土色。

    &esp;旁邊的人給這一聲驚叫嚇了一跳,忙道:“怎麽?出了什麽事?”

    &esp;這人哭喪著臉道:“我昨日賣掉了七萬貫大食商行……”

    &esp;這不說大食商行還好,一說大食商行,殿中群臣,都紛紛驟然地意識到了什麽。

    &esp;大家私底下在交易所裏買賣了這麽久的股票,自然對於這利好和利空,早就心裏有數了。

    &esp;隻區區數千人,拿下了天竺這樣人口不在大唐之下的大國,那麽……接下來大食商行會和天竺簽署什麽樣的通商協議?隻怕新的協議,將會一麵倒的有利於大食商行吧。

    &esp;想想那區區百萬戶的大食和波斯,還有加起來也未必有百萬戶的西域諸國,就這麽一些貧瘠的地方,都讓大食商行的未來能賺得盆滿缽滿的。

    &esp;那麽若是再加上天竺呢?

    &esp;而且……天竺尚且能拿下來,人們對於大食商行的未來,自是會更看好的,天知道未來,還會有什麽新的通商之地。

    &esp;這是什麽?

    &esp;這就是預期啊。

    &esp;隻怕要漲了。

    &esp;而且還極可能是大漲。

    &esp;於是又有人眉開眼笑,樂嗬嗬地道:“哎呀,真巧的很呀!前幾日,我恰好買了一些,嘿嘿,主要是現在錢貶值得厲害,越來越不值錢了,心裏便想著,留在身上讓人不放心,倒不如去買點什麽呢!哎呀……隻怕這一次是無心插柳……”

    &esp;“就不知……會漲到什麽地方。這消息……隻怕市井已經開始要傳開了,又不知未來一些日子,是個什麽樣子了。”

    &esp;“這還用說的?肯定是一票難求……”

    &esp;李世民:“……”

    &esp;這個時代的君臣朝議,其實不似後世那樣規矩森嚴的,大臣們大多數都是坐著,雖然還是很尊重天子,該有的禮儀會有,但是也不至於個個大氣不敢出!

    &esp;議事嘛,不讓人開口,那議什麽事?

    &esp;可李世民萬萬沒想到,朕現在跟大家講的是國家大事呢,這群臣居然在這麽莊嚴的場合津津有味地議論起了股票,這是什麽意思!

    &esp;這像樣子嗎?

    &esp;李世民一臉無語之色,卻是突的想起來了什麽,於是朝一旁的張千使了個眼色。

    &esp;張千連忙上前,低聲道:“陛下的意思是……這就讓人出宮……”

    &esp;李世民低聲道:“現在讓人去收購,還來得及嗎?”

    &esp;張千想了想,皺眉道:“陛下,隻怕來不及了,現在的人都精得很,人心不古了,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大家便將股票捂著,死也不肯賣了。”

    &esp;李世民不由歎口氣,才道:“還好當初朕那兩成多的股,沒有輕易賣了,如若不然,怕是要血本無歸。”

    &esp;張千便忙道:“這都是陛下的福澤啊,陛下有好眼力。”

    &esp;李世民看了眾人一眼,聽下頭群臣議論的厲害,零星聽到暴漲、發財之類的字眼。

    &esp;也忍不住對張千低聲道:“你說,這一次能漲多少?”

    &esp;張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