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楊侑之心
字數:3405 加入書籤
“有勞老師掛念,侑回來有半月了。”楊侑雙目清澈的看著鄒羽回答道。
“陛下親自前來,不知有何旨意?”房玄齡問道。
“我是聽說老師來了,特意前來的,主要有兩件事告訴大家。”楊陏微笑著回答,隨後繼續說道:“第一件事,我覺得這個皇帝的位置,並不適合我坐,想要退位。”
“這…”眾人都被這個消息震得不輕,麵麵相覷,怎麽也想不到楊侑居然說出這樣的話。
“陛下,可是有人逼你來的?”對於這個又是學生,又是繼子的孩子,鄒羽還是非常關心的,一聽他說,不由眉頭一皺問道。
“老師放心,並沒有人逼我,這是我自己的決定!雖然說我是皇爺爺的親孫子,但是並沒有那個才能光複大隋!反而是老師,征戰四方,勞苦功高,又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選。”楊侑擺擺手認真的看著鄒羽解釋道。
“老師並沒有逼你退位的意思。”看著楊侑清澈的眼神,鄒羽知道他是認真的,不過還是解釋道。
“這一點我知道,不過這天下能者居之!老師德才兼備,才是最佳人選,讓我做皇帝,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政事!此事我意已決,老師就不用再勸了。”楊侑堅定的說道。
“這…”鄒羽不由語塞,說實在的,他也知道這是遲早的事情,畢竟手下的人,也想更進一步,如今楊侑自己提出退位,應該才是最好的結局。
“這事就這麽定了,我知道老師務實,就不再三請三讓了。”楊陏不由反駁的擺擺手,堅定的說道。
對於鄒羽,楊侑還是很放心的,而且他母妃的事情,如何能瞞得過他,雖然由他退位,禪讓給鄒羽有些別扭,不過這也是他覺得最合適的選擇。
一來他相信鄒羽並不會虧待他們母子,也不會過河拆橋,二來是他覺得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第二件事情,還請老師跟侑來看看!”楊侑沒有理會還在想事情的眾人,繼續說道,說著帶頭向外走去。
大門外侍衛抬著幾株被修剪過,沒有葉子的樹子,正等候在那裏。
“老師請看。”楊侑略微得意的微笑著說道。
“這是桑樹!你這是修剪枝條,讓它成長更加茂盛!”鄒羽上前觀察了一下,隨後對正一臉期待的楊陏說道。
“老師慧眼!確實如此,我根據老師提出修剪果樹,讓果樹不長那麽高,並不影響掛果豐收聯想到能不能讓桑樹也如此。”楊陏點點頭介紹道。
鄒羽明白他的意思,以前的桑樹都是任憑它自己生長,長得非常高,采摘桑葉,並不方便。桑樹修剪之後,第二年就能長出枝條,而且葉子更加嫩,這一點鄒羽以前見過,隻是沒有見到桑樹,加上北方養蠶的人少,也就沒有想起這一茬。
“不錯!真是不錯!你已經學會了擴展思維,那麽你試過插杆嗎?”鄒羽連連點頭讚歎道。
“當然試過,原來桑樹可以用枝條作為種子,插杆種植,隻是需要兩年以上的桑枝,當年發出來的,插不活。”被鄒羽誇讚,楊侑不由眉開眼笑的回答道。
“嗯!如此一來,完全可以規模種植桑樹,也就能大量養蠶了,就這一點,老百姓就能增加無數收入!”鄒羽感歎道。
“是啊!我尋訪過養蠶的百姓,他們養得不多,主要就是桑葉不夠,再加上有時候大量死亡,這才讓蠶絲如此珍貴。”楊侑感歎道。
“蠶非常嬌氣,吃的葉子必須幹淨,又不能有水,因此可以洗過之後,再陰幹喂食,如果是早上采摘,有露水不能馬上喂食;如果是中午溫度太高,剛摘下來,也不能喂食。
養蠶又怕蠶病,因此必須有專門的房間作為蠶室,用具和人,都得保證幹淨衛生,在養蠶之前,就得進行徹底的用石灰消毒。發現死蠶又立即要拿開,拿過死蠶的手,又必須清洗之後,才能去喂食這些。”鄒羽回憶著小時候家裏養蠶,媽媽說過的話,隨後給楊侑解說道。
“老師懂得真多!”楊侑敬佩的看著鄒羽讚歎道。
“我也隻是紙上談兵,真的養蠶,還得蠶農。”鄒羽搖搖頭說道。
“這事就交給我吧!桑蠶一體,等經驗豐富以後,就推廣出去。”楊陏眼睛一睜道。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可以提供技術,讓別人去做事,自己記錄下來就行了!經驗最重要,並不一定要完全親自去做。”鄒羽關心的說道。
“老師你放心,這點我明白!”楊陏點點頭道。
“糧食進展如何了?”留下驚歎的眾人觀看桑樹,鄒羽帶著楊陏走到一邊問道。
“雖然經過精心挑選,精心種植,糧食確實有所增產,但是始終沒有太大的進展;即便是普通的糧食種子,如此照料,也少不了多少產量。”楊陏苦惱的搖搖頭道。
“種子培育還是可行的吧?”鄒羽繼續問道。
楊陏想要研究出像水果嫁接一樣,能夠完全改變產量的糧食,隻不過進展非常慢。
雖然進展非常慢,不過總比以前好一些,因此他實驗田產出,就會作為糧食種子,分發出去。
現在可沒有那麽多糧食的品種,或者說百姓種植糧食,不過是隨意挑選一下,就種了下去,而楊陏培養的糧食,用來做種子,怎麽也有一定成效。
目前種子產量不算充足,因此隻能提供給部分百姓,鄒羽讓楊陏擴大種植麵積,就是為了增加優良種子。
“還行,今年有一萬斤糧種,已經分給了百姓。”楊陏有些心不在焉的回答。
“我已經讓人全國收集糧食種子,包括新羅,百濟,以及高句麗等國內的糧食!你可以慢慢去做實驗,畢竟這是急不來的。”鄒羽說道。
各地糧食,同樣是小麥大米,都有細微的差距,把它們種植到一起,進行授粉,培育出更優良的品種,這就是實驗的目地。
耐寒,耐旱的小麥,這是進展最大的一項,唯有晉陽朝廷,已經開始種植冬小麥。讓青黃不接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