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世今生(上)

字數:5720   加入書籤

A+A-


    楔子

    公元936年,原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

    因抵抗不住後唐大軍,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乞求契丹出兵相助。

    耶律德光率大軍南下,幫助石敬瑭擊敗後唐軍隊,顛覆後唐政權。

    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史稱後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與契丹約為父子之國,雖比耶律德光小十歲,卻稱遼太宗為父皇帝,自稱臣,為兒皇帝。

    石敬瑭如約,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自此,燕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歸入契丹懷中,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至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複。

    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後代政權受到威脅持續長達二百年。古人雲: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之後,契丹、女貞、蒙古等草原民族長驅直入,為禍至深。直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才將燕雲十六州重新收入版圖,燕雲之禍隨即結束。

    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

    郭威努力革除唐末以來的積弊,勤政愛民,國力蒸蒸日上,給廣大臣民擊敗藩鎮割據,收複燕雲十六州,統一國家帶來希望。

    屆時,武林豪傑紛紛響應,為實現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積極奔走,效以綿薄之力。

    然而,武林之中亦不乏見利忘義、賣國求榮、心懷鬼胎之輩,以致風雲驟起,血染江湖。俠義之士,為救民於水火,揚民族之大義前仆後繼,至死不渝。

    武林各派,佛、道、劍、煞、墨、鬼等各宗派齊登曆史舞台,百家爭鳴,沉寂近百年的江湖再現新高潮。

    ……

    公元939年,遼國寰州朔方村,一位年近三十的窮書生,喚作元宸,他已經多次參加科舉,均未中試。父母雙亡,家裏僅剩的一筆財產,也因他的不爭氣漸漸耗盡。

    如今他已走投無路,科舉考取功名更是癡人說夢。胸無大誌、才疏學淺的他要麵臨人生中最窘迫的一個問題——生存。

    元宸打開家中米缸,空空如也,再掀開灶火上的鍋蓋,裏麵更是慘不忍睹,連一口粥都沒有。

    ‘哎’元宸絕望地歎著氣,心想:自己也真是魯鈍,不,應該說是蠢笨,這麽多次竟然一次都沒中。

    去年的他在還為朝廷割讓燕雲十六州給遼國,自己沒有機會參加科考而擔憂。可誰料想遼國為籠絡漢人,實行“以國製治契丹,以漢製治漢人”的政策。契丹占領的燕雲十六州地區以漢人為主,會同年間,在燕雲地區設科舉。

    上天給他開了個大玩笑,科舉製仍然延續,他的擔憂毫無依據。

    可笑的是製度雖有,自己卻沒有本事中舉,真乃莫大的嘲諷啊!自己若能早些認清現實,安心務農,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至少不會淪落到活著都是奢求的地步。

    “越想越頭疼,真是如何是好啊”元宸苦楚地抱頭說道。

    忽而,‘嗷’的一聲長吟,如撥雲見日,愁眉頓展,元宸想起父親曾經離世前囑咐的話:“宸兒,如果將來你孤苦一人,活不下去的時候,就刨開房前棗樹,棗樹底下埋著我們元家祖傳的寶貝。但是你千萬要記住,不到迫不得已之時,一定不要碰它!”

    “現在對我來說,已經是日暮途窮,迫不得已之時了。還好父親給我留了後路,要不我該怎麽活下去啊!”元宸自怨自艾著。他垂頭喪氣地走到棗樹邊,用鐵鏟小心翼翼地挖著,生怕鏟壞寶貝,不,確切說應該是他的‘希望’。

    終於,他看到了一角麻布,雙手輕輕地拂去上邊的泥土,麻布之中裹著一個方狀物。

    他解開麻布,一副黑檀木盒,邊緣雖輕微糟裂,卻仍然顯得大氣尊貴。元宸小心翼翼地打開木盒,隻見上麵蓋著一張宣紙,紙上寫有文字,元宸拿起細細端詳,原來是父親生前留給他的信。

    上麵寫道:“吾兒元宸青覽:

    汝實乃大魏後裔,鮮卑拓跋氏十四世玄孫,為避仇殺,先祖改拓跋氏為元氏,後世子孫有位極人臣者,亦有複而登帝位者,或遭誅殺,或逢族難,遂而不興。

    若汝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或可告知後代兒孫。若未達,切莫告知,一則恐為禍端,非福也;二則心存傲氣,難成也;三則有辱祖上,無顏也。

    此外,盒內寶物乃祖傳玉佩,汝可自行處置。落款處寫著‘祈頌安康’‘父稽白諭’。”

    元宸默默念罷,內心酸楚,羞愧之情,好似泉湧。

    心想:父親一向不苟言笑,平日對我更是嚴詞厲色、求全責備,我還一直不理解父親為何這樣待我。原來我是帝氏後裔,父親自然對我寄予厚望呀!可惜父親用心良苦,我真是太不爭氣了,至於家族的秘密,我就遵從父親的意願,不再告訴後世兒孫,安安分分的做個平民百姓吧。

    元宸放下宣紙,取出盒中玉佩。玉佩果然非同凡響,玉麵潔白無瑕,觸感沁涼溫潤,通體渾然天成,未經能工巧匠雕飾,乃有一條驚龍翱翔九天,氣勢威嚴,分明是價值連城的絕品。

    元宸驚訝地瞪大雙眼,合不攏嘴,大呼‘好美!’癡迷寶物良久後,元宸漸漸緩過心神,心想:寶物再美,終究不可當作飯吃,天災戰亂頻發,沒有什麽比生存最為重要了。

    思緒一番後,元宸狠下心來,大步流星地向朔北鎮走去。

    朔北鎮距朔方村隻有十幾裏的路程,是離朔方村最近的城鎮,不足半個時辰元宸便到了鎮頭。

    朔北鎮地處寰州邊界,屬荒涼偏僻之地,農工兩業較為滯後。

    前朝之時,由於朔北鎮地處後唐與契丹交界處,邊境商業十分興旺,契丹人將多餘馬匹山參等貨物運送至此,與漢人交換糧食布匹等物品,雙方各取所需,樂此不疲。

    之後,山東河南等地富豪巨賈或設店鋪或載物資,長途奔波,將海鹽、美酒、珠寶、茶葉、絲綢等各類物資攜來,契丹貴族又將皮革、畜肉、藥材、堅果、乳品等各類物產用於交換,朔方鎮一度繁盛,店鋪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街道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古人雲‘天有不測風雲’,自從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後,朔北鎮喪失地利,富商巨賈紛紛撤離,人煙稀少,繁榮已逝。

    看著三三兩兩的行人,元宸漸漸放慢步伐,開始逐個店麵的搜尋,東張西望起來。

    終於,他在一家掛著‘杜氏典當行’牌匾,牆上寫有巨大醒目的‘當’字老店前停下腳步,隨後徑直地走了進去。

    但見一人兔頭獐腦,鼠目短眉,鷹鼻薄唇,夾雜兩撇八字胡,甚感奸詐猥瑣。此人頭戴一頂烏氈帽,身披灰褐色綢緞,手中算盤‘劈裏啪啦’響個不停,棲身於高大的鬆木櫃台之中。

    掌櫃看見有客進門,立刻停下手中算盤,兩顆眼珠轉個不停,在元宸身上仔細打量,揚眉笑道:“客官可是有什麽想要當的物品嗎?”

    元宸趨身向前,走到離他不足半丈的距離,輕聲回應:“嗯。”“那就請客官出示一下物品,讓我看上一看!”掌櫃指示著。元宸小心翼翼地取出懷中玉佩,交到掌櫃手中。

    隻見掌櫃先是一番驚奇之色,後又看看元宸,轉為滿是疑惑,過了片刻,又像狼見兔一般貪婪地撫摸著玉佩,垂涎欲滴。

    ‘咳咳’元宸清了清嗓子,問道:“掌櫃的,你看我這玉佩能當多少銀兩?”掌櫃見到稀世珍寶,愛不釋手,反倒是沒聽到元宸這一問。元宸無奈,隻得提高聲調再次重複一邊。

    掌櫃回過神來,思緒片刻,回複道:“這件玉佩雖然完好無缺,但是品質一般,我隻認出二十兩白銀!”

    “啊?”元宸驚詫道:“怎能才值二十兩白銀,這個可是我家祖傳寶貝,掌櫃的你可要看清楚啊!”

    掌櫃探清楚來路後,心想:此人衣著樸素,一副書生扮相,看上去窮酸得狠,怎麽會有這價值連城的絕世之寶呢?想必他在說謊,如果真是他家傳世寶貝,他又怎麽舍得拿來抵當,難道他不知道這寶貝的價值?亦或是他卻有危難,迫不得已出此下策?

    依我看來,這東西絕不會是他家的傳世之寶,定是他偷竊或掘墓盜竊而獲,內心驚慌才急於出手,嗯,定是如此,且探知他的要價。

    “那客官想要抵多少銀兩?”掌櫃淡然問道。

    元宸出生貧苦人家,自小到大,沒有接觸過大場麵,因此毫無見識,唯有一次美夢,幻想自己機緣巧合中拾得一箱財寶,足有百兩白銀,足足笑癡了。他知道自己手裏拿著皇家珍寶,卻不知道它的價值,單單認定這玉佩絕美,於是撐起膽量,獅子大開口:“抵一百兩!”

    掌櫃的聽他說出數目後,卻不吃驚,隻是陷入沉思,左手悠哉地擼著八字胡須,腦袋飛速旋轉。

    心裏暗暗想著;一百兩對他來說也是不小的數目,但他經營當鋪數十載,這玉佩當屬見過的所有寶物中最為珍貴,別說一百兩白銀,便是一千兩白銀,也是值得。這窮書生出價還算公道,不過他想借此大發橫財,也是做夢,我來和他討上一番,花越低少的錢,盡早拿到這寶貝才是緊要之事。

    “嗬嗬,一百兩我能給你找來一堆這種貨色的玉佩,客官,我勸你識相些吧!”掌櫃裝作不屑,將玉佩平鋪手上,假裝歸還元宸,一招欲擒故縱之計運用得恰到好處。

    元宸眉頭緊鎖,頓時六神無主,急忙叫道:“少給一些也行,也行~~”

    “三十兩!”掌櫃說道。

    “不行,不行,我說的少給,不是說這麽少,而是比一百兩少些!”元宸呼嘯著。

    “那你說具體少多少吧!”掌櫃又道。

    “隻能少給我二十兩,不能低過八十兩!不~~不能”元宸有些激動,頓時有些口吃。

    “八十兩是萬萬給不了的,如果客官真有誠意,我願~”說著伸出右手張開,張開五根手指“再加五兩。”

    元宸看到掌櫃逐漸降低加價,心裏很是矛盾。一者,無奈自身不知玉佩之價值,恐遭欺詐,反而賤賣了傳家寶貝。二者,萬一掌櫃所述真實,確屬中品,抵不了多少銀兩,今後又該如何是好。於是,情急之下,抓過玉佩,轉身欲走。<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