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課餘活動
字數:2989 加入書籤
大學的課餘生活應該說是很豐富了,除了社團活動,學生們自己也會自發組織一些活動,就像光棍節、萬聖節、老鄉會等等。那個時候可沒有購物狂歡,有的是各種名目的聚餐、派對。而更多的時候,學校會讓學生會組織的一些要求每個班級都必須參與的活動。
畢竟是大一新生,對大學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經過幾個月的接觸,我也算是班上的活絡分子了,大家就讓我和另外三位女同學共同組成辯論隊參加學院辯論比賽。賽程分為初賽、複賽和決賽。前兩場,在做了充分的準備後,我成功地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辯論過程中,我很容易就掉進了對方的陷阱,然後變得手足無措。幸虧辯題利於我們正方,後來完全靠著三位女同學力挽狂瀾,以及學生會各位部長的“麵子”buff,我們才艱難地進入了決賽。
尤其是在複賽時,我更是丟盡了整個班的臉。為了表現團隊氣勢,開場前都得說口號,四位辯手一人一句。我作為最後一個說口號的,最好是能夠把氣勢展現出來,所以我跟大家商量能否在說口感前打個帥氣的響指,於是就做了個示範。練習的時候我動作非常熟練,響指打得一個比一個響。大家紛紛表示到時候肯定霸氣側漏,震懾全場。然而一切都有變數。
複賽現場觀眾、主持人、評委全部坐定,我們也走到各自的位置上,對麵辯手已經喊完口號坐下,我們這邊從一辯開始
“團結!”
“專業!”
“無懈可擊!”
輪到我了,我帥氣地伸出右手,拇指用力地從中指劃到食指,結果現場很安靜,時間在那一刻被凝固,現場場麵一度很尷尬。我仿佛能看到滿屏的彈幕
“說好的響指呢?”
“怎麽演得跟劇本的不一樣?”
“這家夥在幹什麽?”
“關鍵時刻又掉鏈子。”
“兩邊是埋伏了刺客嗎?”
“來人,護駕!”
“這個騷氣的動作是要幹嘛?”
“這人怕不是個傻子吧?”
雖然隻有05秒鍾,我卻覺得像一年一樣漫長,終於我還是喊出了口號
“perfect!”
這種讓人尷尬的場麵讓我無地自容,氣勢上瞬間就不敵對手,比賽時六神無主。以至於後來我提出換人頂替我,但是三位女同學還是選擇相信我,讓我繼續留在團隊,共同麵對最後的決賽。
決賽不同尋常,組委會要求全部穿正裝。這可難倒了我,我這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兒去借合身的西裝啊。尤其是我這矮小的身材怎麽也匹配不到合適的東北同學。借不到,咱就隻有買了。從小到大衣服都是我媽陪著去買的,什麽腰圍胸圍的,什麽討價還價的,完全不會。最後還是找了同桌的小姨,她們家本來就在商場做服裝生意,就陪著我去買了人生中第一套西裝。她說黑色的太難看,穿起來不是賣保險的就是黑社會的,最後還是買了一套藏青色的。當然,西裝肯定得配皮鞋,又在小姨的陪同下用最低的價格買了一雙真皮皮鞋。
也不知道哪兒傳出去的,很快全學院的人都知道了有個“彪嗬兒”的人為了個學院的辯論賽去買了一套西裝。不過,穿上西裝後的我確實還有點人模狗樣的,精神了許多。比賽之前,我在寢室對著鏡子把領帶打了一次又一次,哪怕有一點折痕都要解開重來。雖然屋子裏很暖和,但是晚上東北的室外也是很冷的,所以我套了身外套,跟兄弟幾個去了賽場。
因為代表著班級榮譽,所以全班同學都在,包括綠色蝴蝶結女孩。aa也來替我助陣,她自然是和eric以及我們寢室的人坐在一起。不得不佩服劉總,他的熱心讓我始料未及。因為要上場了,所以我得把套在外麵的羽絨服脫了。劉總就攛掇綠色蝴蝶結女孩幫我拿著衣服和手機,於是她便把我的衣服疊好緊緊地抱在了懷裏。雖然她坐在了最後一排,但是那幾個動作我的400度的近視眼看得一清二楚。那一刻,我的心真的都要化了啊!
決賽很精彩,大家配合默契,我也算是不負所望,一度用洪亮的聲音和淩然的氣勢壓製了對手。然而,這回幸運女神沒有在我們這邊,主要還是辯題對我們實在太不利了,我們終究還是輸掉了比賽。不過我卻很開心,而且還得感謝劉總的神助攻啊。
辯論賽後沒多久便是戲劇節了,每個班都得排練節目。作為有著豐富舞台表演經驗的我,自然是主動請纓了。對於這種戲劇,評委最喜歡的肯定是正劇和正能量了。惡搞類的純屬自娛自樂,是完全上不了台麵的,如果放網上博個點擊量也許有可能,但要想獲獎是不可能的了。於是,我便按照高中時元旦匯演的小品,寫了一個劇本,滿心歡喜地交給了大彪班長,讓他拿到班委會討論。不過,大家還是傾向於惡搞的風格,便從網上下了一個惡搞版《梁祝》劇本修改了下。雖然我有點失望自己的劇本被斃了,但是既然是集體的決定,那我也不好再去爭辯些什麽。為了增加“笑果”,我塑造了一個“龍套”的角色,需要做的就是在換幕時從舞台一側跑到另一側,然後高喊“第二天~!”對於這個修改,得到了班上的一致認可,都覺得這算是個點睛之筆。這讓本有些失落鬧脾氣的我心理上得到了安慰。
不出所料,這種節目連複賽都進不了。反倒是我這個“龍套”卻被學生會長給記住了,後來見麵他就說“你不是那個龍套麽?”aa他們班以“汶川大地震”為背景排練了一個全班同學都參與的半回憶式小品,得了第二名。與我們同專業的一班則根據《孔雀東南飛》改編了一個魔幻現實主義小品,得了第一名,後來還拿了全校的獎,甚至還被邀請商演。所以說,經驗還是有用的啊。不過跟也可能每個人的心態不一樣吧,有的同學像我一樣是奔著得獎去的,而有的同學則是單純為了表演和娛樂,這或許就是兼容並包的大學與隻追求成績的中學的區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