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 捐款
字數:2477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失敗秘籍 !
原來之前大彪班長和隔壁班班長是被導員叫了去,幾乎是所有的班長都被叫去開了會。而開會的目的也是為了咱學院的其中一位班長。這位班長是廣告專業的,和我們同級,之前在學生會的時候我們經常一起共事,後來也常常來我們寢室串寢,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相熟了。大彪班長告訴我們這位廣告的班長罹患了食道癌,已經休學住院了。學院本著同學之間友愛互助的精神組織了獻愛心捐款,並號召各個班級能夠踴躍參加,希望能夠讓這位廣告的班長能在大家的鼓勵下與病魔積極抗爭,直至痊愈。
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也有一位同學患了癌症,自從學校方麵知道她的病情後每天都會在校園廣播裏報道她與病魔抗爭的故事,並教育我們要向她學習那種樂觀自信的心態。畢竟不是自己班上的同學,從來沒見過麵,而且當時我的年級也還小,根本沒法理解“癌”這個字的可怕之處,隻覺著就和當初自己食物中毒一樣在醫院躺些日子就好了,甚至還有點嫉妒那位同學,可以不需要為作業和考試煩惱。而且就因為她的專題報道,導致學校的午間廣播暫時取消了講笑話、放歡快校園歌曲的環節,讓我們的午休時間隻能在走廊上組隊打群架、玩拍拍手遊戲……之後,學校也同樣為她組織了全體師生捐款獻愛心,到現在我對那天捐款的印象還很深刻。
那是一個午後,學校特意抽出一節課的時間。教學樓前麵的小廣場上放著一個手工製作的捐款箱,校長和其他校領導都站在捐款箱的兩側。各個班級的學生都在各自教室門前排好隊,然後按照次序前往小廣場。那時候大家手裏的零花錢也就一兩塊,這都已經算是富裕的了,所以捐的錢都是回家問父母要的。當時也沒有微信,就連手機都還沒普及,家長們也沒法相互聯係,猜不準這捐款的“統一標準”,又怕孩子到時候亂花,隻能按照自家的狀況稍微給一些,甚至不給。所以到最後捐款的時候,有一兩塊的,有五塊十塊,少數“土豪”還把整張的大團結和紅色毛爺爺掏了出來,讓當時部分薪水少得可憐的老師都有些不好意思。整個捐款過程井然有序,雖然學校裏加起來有近千人,但都很安靜。大家好像是都統一得到了不能開口說話的指令一般,就那麽地安靜地排著隊,安靜地捐款,安靜地聆聽校長的講話。在當時的老師們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可是,當這捐款儀式後我們便認為一切都算是結束了。第二天我們便原形畢露,繼續沒心沒肺地在走廊裏打群架、玩拍拍手遊戲,甚至還形成了“四大天王”、“四大金剛”、“十八羅漢”等“江湖稱號”,拍拍手遊戲也早已經從“你拍一我拍一”、“海裏的美人魚海裏彩”等女生化遊戲演變成各種“波動拳”、“激光槍”、“鐳射光線”等等各式各樣的“拍手升級遊戲”,感覺要比現在的各種劇本殺、桌遊好玩多了。“一年級的小偷二年級的賊,三年級的美女沒人追,四年級的帥哥排成隊……”這些不知道怎麽做到全國統一的童謠也開始傳唱開了。一片歡聲笑語的校園很難讓人想象這裏之前一天是多麽的莊嚴肅立,這群眼神裏透露著由衷快樂的孩子之前一天是多麽的心情沉重。不久之後,學校廣播也開始間歇性的播放娛樂節目。
過了些日子,班主任告訴我們那位同學為了防止癌細胞的擴散截了肢,隻剩一條腿的她依舊樂觀開朗,而我們也覺得她會慢慢地好起來。我腦子中還在幻想著到時候這位同學拄著拐杖在師生們簇擁下回學校的樣子,內心也開始對這位同學產生敬佩之情。但最後,班主任還是給我們帶來了最壞的消息。
這是第一次癌症離我這麽近,以前都隻在電視劇裏看到過。後來隨著年齡的成長,身邊的案例也漸漸多了起來,甚至是我的小姑、爺爺等親屬也相繼因此病而離世。在親人們身邊耳濡目染,對於癌症的知識也了解得越來越多。據說是發病部位不是全身性的,發現得早還是有希望的。但其可怕的致命性讓我也產生了些許敬畏之心,不過僅僅隻是些許而已,對於平時不良的生活習慣絲毫沒有任何的影響。
因為曾經同在學生會工作,大家關係好,所以大彪班長、老趙和我就多捐了些,eric和林爺跟廣告班長不熟,基本沒什麽交集,但畢竟同學一場,也盡了一份心意。至於劉總,因為他經常不在寢室,所以信息有些滯後,最後還是由大彪班長幫他表達了心意。所有的捐款工作都在一天之內完成,除了廣告專業以外,其他各個班級的情況基本跟我們寢室都差不多。最後由我們年級九位班長組成的慰問小隊代表全年級拿著所募集的款項前去看望這位曾經的戰友。出發前大彪班長曾問過我是否也要去,我沒有做出明確的回應,首先我怕自己到時候不知道說些什麽,其次林爺和老趙也覺得那種環境下人多了反而不太好。
這個冬天似乎特別的冷。
大彪班長回來後向我們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廣告班長的病情,據說是不太樂觀。因為是在食道,所以隻能吃流食,現在已經完全沒有了以前胖乎乎的樣子,臉上的顴骨都已經很明顯。若非老師和家長的指引,其他人根本就認不出來。按照大彪班長的描述,我們都明白最後的結果是什麽,但人嘛,總是期望美好的事情,即使隻有一絲的希望,也會抓住不放。
住院期間,廣告班長時不時的還會在人人上發布狀態,讓大家可以了解他的狀態,言辭中不乏幽默,飽含著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時候我都以為他的病情開始好轉了,直到後來再也沒看見他的狀態更新……
生老病死是人的常態,什麽時候習慣了,人也就真正的長大了。但,有時候我們真的不想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