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五 逛吃逛吃

字數:309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失敗秘籍 !
    其實晚上我有高中的同學聚會,雖然這些天一直在接待他們一家,但是有好幾個同學都來問我今年的高中同學會定在什麽時候。或許是往年我都是聯係人,大家便習以為常,覺得我肯定知道些什麽。畢竟大家一年也才見一次麵,很不容易,所以在跟幾個同學商量了後還是定了日子一起聚聚。
    原本我今天的任務是帶她一家去我家,午飯後我帶著她去一同去參加同學聚會。沒想到他們已經退了房,我到酒店的時候就隻有她一個人還在自己房間裏。正巧她媽便給我來了電話,首先是感謝我們這幾天的盛情款待,這麽些天麻煩我們一家了,接下來的幾天他倆打算自己去旅遊。讓我好好陪陪她女兒,最後在機場匯合。電話全程她媽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我除了開頭一句“阿姨”外剩下的都是“嗯”“哦”“啊”,就仿佛她媽就站在我麵前說話一樣,連個大氣兒都不敢出。我了電話後我又跟我爸說明了情況,原來在我來的路上她媽媽已經跟我爸通過電話了。我一時也沒想好去哪兒,便和她先待在了房間裏。
    三個小時後,我倆洗了澡,然後出門覓食了……
    由於晚上有大餐,所以我想著午飯還是不要吃太飽的好,她因為吃了自助早餐,所以也沒感覺太餓,於是乎我便打算帶她去吃春餅。春餅攤的老板娘是我們以前的鄰居,看到我帶個姑娘走了過去,立馬明白了我倆的關係。平時我都叫她姑姑,打完招呼後我便要了兩個春餅,給她的那份加了臭豆腐和油氽果,我自己的則隻要求要臭豆腐。
    姑姑往油鍋裏新下了幾塊鹵好的臭豆腐,然後又拿過掛在油鍋架子上的平底鐵模子。鐵模子是一個平底的橢圓形容器,下窄上寬,也就兩個大拇指的寬度,邊上有一根長長的帶鉤手柄,也是鐵質的。姑姑往裏麵加了些麵糊,塞上蘿卜絲餡兒,又在上麵掛了一層麵糊,之後把整個模子下到油鍋中,等它定型後抓著手柄將模子側過來往油鍋邊上輕輕一敲,整個油氽果便自動脫模劃入油中。
    “這個叫什麽?”她好奇地問道。
    “嗯……這個我怎麽跟你說呢……”想了會兒我直接用方言跟她說道,“油氽果。”
    “油什麽果?”可能是發音的緣故,她並沒有聽得很清楚。看著她充滿求知欲的眼神,我隻好強行解釋:“氽在我們的方言中有‘炸’的意思,意思是說油炸過,都快了就是:油……氽……果。”
    說話間,姑姑已經開始攤春餅。隻見她先用手蘸了點水撒在一個大的平底鍋上,呲呲聲後水珠子瞬間就氣化了。姑姑又用右手從水桶裏團出一個濕漉漉的麵粉團子,單手在空中抓了兩下後便在黑色的平底鍋上一左一右“畫”了兩個白色的半圓,然後又在中間留空處補了一筆,一瞬間一個橢圓就做好了,等圓的四周開始稍稍與平底鍋有分離時,她左手又用一個小鐵片將整張麵餅鏟起。接著快速放下鐵片,將麵餅翻個個兒,確保另一麵也能被烤熟。就這樣重複了三次後,她把三張麵餅錯開疊在一起,依序放上臭豆腐、油氽果。一般客人她隻給包兩個,給我們的那份則額外加了一個,接著還特意給我們加了些油酥薄脆粒兒,卷成卷套上兩個塑料袋後遞到我手裏。我接過後轉而遞到她手裏,然後囑咐她小心燙。很快我那份兒也好了,我抽出錢遞給姑姑,她擺了擺手,意思是請我倆吃。
    我倆一邊吃著春餅,一邊步行來到了城中的老房區,這裏有很多的老台門,白牆烏瓦,極具江南特色。我很小的時候,我家就住在這裏。我帶著她故意繞了個遠,借機帶她看了看我小時候住的地方。弄堂、小巷、台門……我就是想讓她也愛上這個跟語文課文裏描述一樣的江南。不知為何,我家以前住過的老台門今天大門緊閉。自從初中搬家後我就很少回到這裏了,這麽多年過去,裏麵以前認識的鄰居也基本都已經搬走,我也很想再進去看看。老台門一般都會有側門,我們之前住的也一樣。以前我們住著的時候,許多鄰居回來的比較晚,正門都是9點半關門,上了門頂後外麵便打不開了,隻有側門是一直半開的,到了晚上十一點半左右才會上鎖,即使如此也可以用鑰匙從外麵打開。
    於是我想試試運氣,便帶著她穿過一條隻容兩人並行的小弄堂,來到了台門的側門。果然,門是虛掩著的。也不知道我是什麽心理,明明隻是回來看看,竟然搞得跟做賊一樣,輕輕地推開木門,跟她“噓”了一聲後躡手躡腳地走進了那個熟悉的地方。可能是因為過年,大家都去走親戚了,台門裏麵好像沒什麽人,這讓我的膽子也大了些,便跟她一起參觀了起來。
    那個人力抽水機依然還在,曾記得以前台門裏所有人的日常用水都是靠這個,旁邊的大青石板是女人們平時洗衣服的、洗菜的地方,到了夏天,男人們會在這裏衝涼。台門中間是個公共的植物種植區,一般鄰居們會種些方便采摘的蔥蒜,或者方便打理的花草,如今上麵似乎很少有人打理了。
    我倆來到了我家以前住過的地方,我跟她說了我之前剛搬進這裏時差點把小命丟了的經曆以及把屎拉褲子不敢出門光屁股在家等我媽回的事情,差點把她都得笑出了聲。因為在現在的住戶門看來我倆就是陌生人,所以我也不敢帶她走得太裏麵,轉了半圈便又從側門“溜”了出去。
    順著小弄堂一直走,我們來到了另一條小巷,顯然這裏的房子顯得更舊一些。許多房子都是木結構,路邊還有歪脖子樹和水井,一看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風格。小巷很窄,根本開不了車,隻有電動車和行人在裏麵穿梭。
    她覺得這裏更像是個旅遊景區,讓我這個想拍電影的人好好籌劃籌劃,不然可惜了這資源。
    “這裏拍有點麻煩呢……”
    “為什麽?”她看著我說道。
    “你沒發現這裏有很多發廊嗎?”我指了指最近的一個理發店對她說道。
    “是啊,我也發現了……這有什麽說法嗎?很多人到這裏理發?”
    “你不覺著這燈光非常……那什麽麽?”其實,這條街算是個眾所周知的紅燈區,沒有人理發會去那些亮著粉紅色燈的發廊,畢竟他們真的不太會剪頭發……
    “噢……我知道了。”恍然大悟的她壓低了聲音,然後一臉壞笑地對我說,“你是不是進去過?”
    “哎呀,我都是聽大人們說的,我那時候還是小屁孩兒,懂什麽啊!”我立馬辯解道。
    “感覺你挺熟悉的……”
    “我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