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立法

字數:3055   加入書籤

A+A-


    “王公!您這話可是當真!?”

    來到雒陽之後,石崇很快便通過關係找到了漢天子的近臣,門下省丞相王導,想要通過王導的關係去見一下大漢天子劉璿。

    不過還沒見到劉璿,卻是從王導口中聽到了一個令石崇震驚的消息。那就是大漢朝廷要頒布一項法律,來保護私人的財產安全。

    在這之前,大漢的法律可從來沒有保護私人財產安全一說。或者說是沒有標準,往往一個人犯了某些罪後,整個家產全部充公沒收。就像是石崇,被殺之後整個財產都被沒收了。

    但是在這一個新的法律之下,普通百姓的私人正當財產,將會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一個人犯了罪之後,如果他所犯的罪過與他的財產無關,朝廷是不能沒收他的私人正當財產。

    當聽到這麽一個消息時,麵對著張華這樣的重臣,石崇直接高興得從座位上跳起來。

    雖然石崇隻是一個打工人,但生性善於經營的石崇,一點兒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經營。雖然不敢像後世某些人一樣,大搞“國有資產”轉移,但石崇手中掌握的資產可是一筆大數目,用“國有資產”給自己的私人資產抬轎子這種事情,石崇做得還是很熟的。

    在徐州幹了幾年,石崇的私人資產也已經不菲。不過因為石崇的父親石苞去世之前,已經明言不會給石崇一分錢的遺產,現在石崇有了這麽多的資產,爆出去好說不好聽,你讓天子怎麽想?所以石崇一直很低調。

    但不管怎麽說,石崇的資產都是合法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果朝廷要對付自己的話,石崇一點兒機會都沒有。但好在大漢三興後的三任天子,都算是非常不錯的實在人。

    尤其是劉禪,死後更是被上了一個“仁宗”的廟號,算是對劉禪最好的褒獎。在劉禪擔任天子期間,垂拱而治,對兩任首輔毫無保留的信任,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儼然已經成了後世明君的代表。

    這裏麵當然有劉禪自己的功勞,也有他親爹和幹爹的功勞,交給了他一個完整的大漢江山,他的老大哥簡傑也是功不可沒的,超長待機的簡傑耗死了比他小十歲的劉禪,沒有給他懈怠享樂的機會。

    至於第三任皇帝劉璿,曆史上四十歲也沒有繼承皇位的他,本位麵到了五十多歲才登基稱帝,不過身體還很不錯。劉璿在曆史上的記載不多,黑點就是出入沒有節製規矩,還在中庶子霍弋的勸說之下改正。倒是被郤正評價為“奉親虔恭”、“仁恕”,算是繼承了祖父和父親的優點。

    正是在大漢三位天子的仁政之下,大漢廢除了肉刑等殘酷的刑罰,雖然保留了連坐製度但卻不會處死連坐之人,整個法律體係越來越文明。在這一係列仁政之下,再頒布一個保障私人合法財產的政策,其實一點兒都不奇怪。

    “沒錯!陛下登基已經一段時間,無意改變大的方陣政策,但還是想要做些事情。從這件事情上入手,很容易得到朝野內外交口稱讚的!”

    過去幾十年的大發展,讓朝野內外很多人都大賺了一筆,積攢下了不菲的身家。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有些惴惴不安,雖然他們積攢原始資本的手段很多都充斥了血與淚,但卻並不違反大漢的法律。

    譬如說靠著紡織業、采礦業、冶鐵業發展起來的太原王氏,石崇聽說在太原郊外有一個萬人坑,都是埋得死在王家工坊或是礦山裏的雜胡的屍體。雖然這事多少有些誇張,但嚴格算起來,王家並沒有違反大漢的法律,這些雜胡都是在做工期間遇到諸如塌方、爆炸等各種生產事故死掉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大漢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而原始的資本家們,也開始有了資產階級的覺悟。過去幾十年間,一直有人在鼓吹保護私人財產的問題。

    現在劉璿把這件事推上台麵,一方麵是劉璿想要做點兒事情,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另外一方麵這也是朝野上下共同推進的結果,是非常順應民心的舉措。

    “陛下真是仁人!”

    在石崇又拍了一下馬屁之後,王導繼續對石崇說道“陛下對你在徐州的工作非常滿意,這兩天朝廷剛剛舉行完科舉,我給你安排後天與陛下見一麵,好好把握住機會,說不準陛下會安排你到戶部任職呢!”

    “多謝王相!”盡管王導比石崇年紀小不少,但石崇還是非常恭敬的感謝道。

    在拜見完王導之後,石崇便離開了王府,一時間沒有什麽事情可做的他,想起王導說的科舉考試剛剛考完,忍不住便到放榜的地方去看。

    隻是石崇來到放榜的貢院附近,卻隻見那裏人山人海,堵得石崇無法靠近,正當石崇想要離開之時,卻是有一個少年急匆匆得從人群之中跑出來,差點兒把石崇給撞倒。

    “不好意思啊!”見自己撞倒了一個老人,少年趕緊把石崇給扶起來。

    隻是就在這個時候,石崇突然間發現,這個少年似乎是幾日前他在武侯祠裏遇到的那個表字叫做“景略”的少年。

    不過石崇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後麵卻是又追過來一大批人,其中一人喝道“不要放跑了王猛!他可是新科狀元啊!”

    被人這麽一喊,王猛再也不敢停留,飛也似得跑遠了。留下石崇在原地歎息不已,他真沒想到這個王猛是有真才實學的,早知道自己剛才就抓住他,死也不會放手的,不對,昨天在武侯祠裏的時候就該動手了。

    隨著科舉製度的深入人心,大漢這邊也形成了就像是後世宋朝一樣的榜下捉婿的風潮,這不在放榜之後,高中狀元的王猛,便成了頭號香餑餑,差點兒便被大漢好嶽父們給撕了。

    當天晚上,王猛都沒敢回到太學之中,他的好友桓溫、謝安,也都在這一次科舉之中取得了好名次,三個人有家難回,隻能在外麵躲了一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