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賣糧
字數:4561 加入書籤
“你知道朔方郡發生了什麽嗎?”
想到自己找匡耀所為何事,榮若開口問道。
“嗯,知道一些!”
匡耀點頭。
“今年匈奴因為大雪來的太突然,凍死了不少的牲畜,所以那些匈奴人便把主意打到了朔方郡那裏,隻是,朔方郡兵力薄弱,吃了敗仗,眼下也不知衛大將軍的援軍到了沒有?”
一說到衛大將軍,匡耀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看來,這個衛大將軍便是他的偶像。
“既然匈奴年年來犯,為何朝廷不多派些人手駐紮在邊關?”
榮若不解。
“還有,不是說衛大將軍麾下有一員猛將嗎?這一次怎麽沒有他的半點消息了?”
對於這裏的很多規章製度,榮若一直都沒有機會具體了解清楚,所以此刻,榮若便如一般的普通人一樣,啥也不知道。
匡耀看了眼榮若,然後小聲道:
“大褚建國後,不論是哪位將軍領兵駐守邊關,朝廷都不會留下太多兵馬,隻有等到戰事起,朝廷會另外派人支援的!”
“至於公子說的那位衛大將軍麾下的猛將,好像是都城的官家子弟,仗一打完,就被調回都城去了!”
“這一次,也不知朝廷會不會再派他出來,就算是他,等他帶兵過來,也要過些時日,這可苦了朔方郡的那些百姓了!”
匡耀的語氣有種說不出來的落寞。
所以,大褚朝廷就是此等作為?
為了抓住權力,便直接棄邊疆的百姓與不顧了?
榮若說不上來的氣憤!
這種不作為,卻隻算計如何抓住權利的當政者,估計也長久不了。
隻是,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榮若隻敢在心中吐槽。
眼下,她不過就是一個小百姓,頂多算是有些小錢的商人,和那些權利巔峰的執政者,隔著千山萬水,挨不著邊啊!
自打大致了解了眼下的皇權思想,榮若便明白一個靠著宰相這顆大樹的庶子,公孫年何以那般行事張揚了。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看來說的很有道理。
這樣一想,榮若頓覺自己更應該盡快強大起來,不然,遇到比自己強悍的,她隻有挨打的份。
雖然咱們官場沒人,可隻要財力足夠雄厚,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起碼比沒錢沒勢要好一點。
眼下邊關又起戰事,這樣的動亂年代,還是多些家底傍身的好。
即掙錢又可靠的生意,榮若思慮良久,也就覺得隻有口糧買賣最實在。
簡單推算後,榮若決定了,就開一家糧米鋪子最靠譜。
不論是什麽身份的人,總要吃飯的,而糧米鋪子接觸的人也是最廣的,明麵上是糧米鋪子,暗地裏還能收集消息,整理情報,一舉兩得。
說幹就幹,眼下雖說是冬季,糧米價高,可做生意不能隻看眼下。
隻有提前把鋪子開起來,來年春收時,農戶們才能願意把糧食賣與她們家的鋪子。
聽到榮若要開糧米鋪子,宋大成第一時間就熱心的給榮若介紹了幾位糧商,就這樣,半月光景左右,隴中縣便又多了一家名叫康莊糧米的鋪子。
糧源不愁,又有匡耀的大力宣傳,鋪子開業後,生意還算過得去。
榮若坐鎮半月後,眼見匡耀基本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便又做起了甩手掌櫃。
“關城門了!”
這日一早,榮若晨練結束,便聽門外一陣陣嘈雜的吆喝聲傳來。
“怎麽回事?”
榮若問護院。
“公子,說是縣令命人把城門關了!”
“大白天的關城門做什麽?匈奴人打過來了?”
榮若蹙眉,這大褚的邊防軍不會這麽沒用吧!
“這倒沒有,就是北邊的流民又來了一波,之前的流民在城裏,已經造成了不少的混亂,如果這批流民再入城,怕是會有禍事,所以,縣令就命人把城門關了!”
護院淡然的解釋。
所謂的流民,就是為了躲避戰火而背井離鄉的普通百姓。
榮若聽著街上的呼喊聲漸漸弱了,走過去,打開門要一看究竟。
“公子小心,外麵亂!”
護院提醒。
“沒事,我就遠遠的看看!”
榮若擺著手,出了門。
走在大街上,隻一眼就能簡單的分辨出哪些是本地人,哪些是前段時間逃難來的外地人。
因為本地人起碼是衣著幹淨的要麽是在家門口探頭朝外看,要麽是手提菜籃或是其他物品。
而外地人大多衣著有汙,不是婦孺,便是老弱,此刻皆是一臉恐懼和無助的看向城門處,好似生怕有人會突然把他們趕出城去。
城內好歹還有個遮風擋雨的屋簷和那些空置的草棚,可城外,除了荒蕪便是空地,隻要一夜便能把人凍死。
“差大哥,這城門關了,若是有人要出城怎麽辦?”
榮若走近城牆,看著眼前的差役問。
“咱們隻是聽命行事,若想出城,去找縣令!”
差役麵無表情的回複。
“榮公子,你要出城嗎?”
城樓上下來一人,看見榮若,開口詢問。
“是趙縣尉啊!”
榮若抬頭,隻見一位三十出頭的黑臉大漢從城樓上緩步走下來。
來人正是隴中縣掌管治安抓捕盜賊事件的縣尉趙安。
“近日榮公子還是不要出城了,外麵都是流民,亂的很。”
趙安奉縣令顧憲知之命幫榮若壓過場子,對於出手大方,為人豪爽的榮若,他很有好感。
“我就是聽說關城門了,過來看看情況!”
榮若點點頭。
“沒事,就是一些北邊的流民,放心,咱們這裏安全的很!”
趙安很貼心的安慰榮若。
榮若帶著說不清的心情回到家中。
一整天,榮若都有些心不在焉。
夜裏,躺在軟和又溫熱的棉被裏,榮若沒有像往常一樣,快速入睡。
翻來覆去,榮若的腦海裏總是回想起白日裏看到的那一雙雙,充滿著恐懼和無助的眼睛。
前世加今生,榮若都沒有真實的見到過那麽多因戰火波及,而無家可歸的人,而且還都是老弱病殘的弱勢群體。
現在可是寒冬臘月,沒有房屋庇護,能不能看見第二天的太陽,便隻能聽天由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