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盧象升的崛起之路

字數:4669   加入書籤

A+A-


    盧象升,明朝末年的名將。
    值得一提的是,盧象升是一個文官,之前是大名府的知府。
    並且,盧象升本人長得非常清秀,看起來文質彬彬。
    曆史上的盧象升,死得很悲壯。
    崇禎十年,皇太極以多爾袞為左翼,嶽托為右翼,伐明。
    九月二十二日,嶽托從密雲北邊牆子嶺,毀壞長城,破邊牆入邊,斬殺明薊遼總督吳阿衡。
    多爾袞則於九月二十八日於青山關毀邊牆而入,兩軍在北京郊區通州會師。
    邊關告急,崇禎緊急找盧象升回京師,任命督天下兵馬抗清。
    於是開始了盧象升的戰旅生涯。
    名義上督天下兵馬,實際上手中能調動的2萬人而已,所有的計策都無法實施。
    崇禎十一年,盧象升入巨鹿,被清軍主力包圍。
    崇禎的心腹太監高起潛手中有數萬關寧軍,卻眼睜睜看著清軍圍殺幾千天雄軍。
    最後盧象升殉國。
    戰後,盧象升的部下楊延麟在找到盧象升遺體後,發現他的戰甲裏麵還穿著麻衣。
    麻衣就是喪服。
    他父親過世,他還在守喪期間。
    一般古代都是要守喪三年。
    然而國家危在旦夕,盧象升披麻戴孝上陣,最後戰死沙場。
    簡單的來說盧象升的一聲,28歲之前,讀書、考功名、做官,28歲那一年的己巳之變,他帶著1萬人入京勤王,此後踏上軍旅生涯。
    直到36歲殉國。
    先後參與了平叛、抗清,最苦的仗都是他打的。
    盧象升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很純粹,沒有什麽私心。
    像洪承疇、楊嗣昌他們,基本上都是抱著打工者的態度在幹活,不盡全力。
    可盧象升不同,他是一個盡全力的人。
    從哪一點可以看出呢?
    天雄軍一般出征,他作為統帥,是衝在最前線的。
    也可以說,在明末那些將領中,大概最純粹的人,就是盧象升了,第二是孫傳庭。
    可惜兩人都被崇禎給坑死了。
    盧象升的大致情況就是這樣的。
    而現在呢?
    盧象升的命運軌跡在穿越者張晨的安排下發生了一些改變。
    他領著自己的人馬,突然改道,進入了山西。
    這個決策並未上報,做完決策後,才上報給了皇帝。
    嗬嗬,這下沒把皇帝給刺激到,倒是把兵部的一眾人給刺激到了。
    例如王洽,就感覺像是被踩到尾巴的貓一樣,炸毛了。
    他對皇帝說道:“盧象升主職運輸糧草入陝西,卻突然自作主張改道山西,擅作主張,擾亂了朝廷計劃,當再派人前往接管,以免多生事端。”
    當然,不止兵部,還有一眾言官,都嗨起來了。
    大明朝的言官最喜歡幹什麽?
    最喜歡彈劾大人物,以顯得自己不懼權貴。
    盧象升談不上大人物,但卻是皇帝跟前的紅人,作為京衛軍的總督苗子在培養的。
    彈劾這樣的人,能給自己的聲音增添不少榮光。
    於是,短短的兩天之內,彈劾盧象升的奏疏就尼瑪的堆滿了皇帝的桌案。
    不僅如此,這件事還在發酵。
    為什麽會發酵?
    當然也是有原因的。
    你放心,絕對不是什麽正經原因。
    一、發酵的背後,就是兵部針對樞密院的一次攻擊,是一次舊派打壓新派的政治鬥爭。
    因為按理說,盧象升是新軍編製,新軍的軍政現在是樞密院在統管。
    二、事情鬧大一點,最後洪水滔天,皇帝就沒有心思管加派的那些事了。
    無論從哪一點看,都是政治利益的角逐。
    崇禎什麽態度?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這就是崇禎的態度。
    那些奏疏,一律留中待發,過一段時間統一燒掉。
    崇禎現在太需要一場在內部叛亂上的軍事勝利了。
    因為現在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候。
    親王他也抄了幾個了,糧食也弄出了一些,錢也弄出了一些,新軍也派出去了。
    而他本人在順天府也在施行新政。
    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的局麵太動蕩。
    他必須得在今年基本撫平叛亂。
    為什麽呢?
    原因有三點:
    一、叛亂導致朝局的風向極度不穩定,大臣們喜歡借著此事為自己謀取政治利益,俗稱轉移注意力。
    二、叛亂不僅僅是紙麵上的數字,具體下去,是一個地方民生的極大破壞,動則某個甲裏被殺完、搶完,但官府都無能為力。這給崇禎以後振興大明帶來更大的難度。
    三、如果今年不安定下來,明年將擴大,一旦擴大,就真的沒有精力去應對北邊的戰事了。
    所以無論如何,今年都要平定下來。
    現在盧象升突然改道進入山西,崇禎更加期盼盧象升能在山西有所作為,讓朝堂上的那些人閉嘴。
    盧象升並沒有讓崇禎失望,他進入山西後,急行軍,直接進入了沁水。
    也就是之前楊鶴待的地方。
    此時楊鶴的人馬都已經在這一帶潰敗得一幹二淨了,紛紛向東邊的澤州逃去。
    洪承疇就在澤州。
    而王嘉胤在哪裏呢?
    在陽城。
    陽城離沁水和澤州都不遠,也就60裏的路程。
    這也是王嘉胤遲遲不敢南渡黃河的原因,楊鶴和洪承疇在左右兩邊咬的死死的。
    現在雖然楊鶴潰敗了,但洪承疇的實力大增,王嘉胤擔心自己渡河,洪承疇攻擊自己。
    所以現在王嘉胤在找神一魁談判,最好是雙方聯合起來對付洪承疇。
    而神一魁在哪裏呢?
    他就在沁水。
    這一天,神一魁剛剛去陽城見完王嘉胤回來,就聽下麵的人說來了一支明軍,說要咱們盡快投降,不然就動家夥了。
    “對方多少人?”
    “說是1萬人。”
    神一魁一聽,喲嗬,一萬人也敢來叫山門?
    而且剛敗走了一個,還有人敢來送死,不拿老子當回事了是吧!
    他振臂一呼:弟兄們,抄家夥,咱們出去教那些明軍做人!
    應該說,從今天開始,叛軍知道有一個人叫盧象升了。
    他們進入陰曹地府之後,都不會忘記這個名字。
    這是一個晴朗的初秋,剛剛打完勝仗,極度膨脹的神一魁,帶著他的三萬大軍,前來送死了,哦不,前來和盧象升對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