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林丹汗

字數:4546   加入書籤

A+A-


    無妨,朕掏錢先墊著,此事絕不能拖!
    這種話正統曆史上,崇禎本尊就說過。
    天啟年間,天啟荒廢朝政,魏公公當權,九邊的欠餉高達千萬兩。
    崇禎元年,小皇帝屁股還沒有坐熱,邊軍就嘩變。
    諷刺的是,袁崇煥任督師的第一件事是擺平嘩變。
    要不然遼東直接廢掉。
    小皇帝本來信心滿滿登基,要大展宏圖,當知道遼東嘩變的時候,才意識到問題遠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麽簡單。
    他被迫拿出內帑,給邊軍發軍餉,來填補天啟年間的漏洞。
    這些賬目,在畢自嚴的《度支奏議》上記得清清楚楚。
    皇帝掏內帑,但勳貴軍官和大臣們卻還在想方設法貪汙軍餉。
    現在,張晨自己掏錢了。
    本來是沒有錢的,搞肥皂總算賺了幾十萬兩。
    曆史會重演麽?
    如果不避開兵部,曆史就會重演。
    中間商賺差價太凶殘。
    這就是單獨再設置一個新的軍政衙門的原因。
    當然,內帑歸內帑。
    先從皇帝這裏拿,等國庫有錢了再補回去,賬目要分清楚。
    如此看來,接下來依然是賺錢作為主要目標。
    崇禎算了一筆賬,崇禎四年,他至少要準備3000萬兩,整盤棋才能玩下去,不然局勢就會惡劣下去,曆史依然會遵循原有的軌跡。
    也就是說,他依然會去煤山掛歪脖子樹。
    接下來幾天,崇禎就坐等曹化淳把貪汙的事情給呈報上來了。
    至於兵部的那些噴子,就讓他們先噴去吧。
    而就在崇禎三年年底,在遙遠的西北,青海之地,還發生了一件不為人知的事情。
    這件事情在這個時候,並沒有被幾方大勢力知曉,但它的確在未來會影響整個東方的格局走向。
    到底是什麽事呢?
    劉策見到了林丹汗。
    說起林丹汗,在曆史上,這位末代蒙古名義上的共主,雖然和大明天子崇禎沒有什麽交際,但這倆在行為上可是有許多相同之處的。
    大概就是喜歡裝逼和作死。
    林丹汗最裝逼的就是明明幹不過努爾哈赤,還非要用非常輕蔑的態度給努爾哈赤寫信,讓努爾哈赤來跪求他這位黃金家族的後裔。
    總之,就是那種死了的鴨子嘴硬式的強行裝逼。
    這是非常致命的。
    劉策眼下是凍得全身都在發抖,十天前,他就感染了風寒。
    不過還是一路堅挺著,到了林丹汗的王庭。
    在崇禎剛登基那會兒,林丹汗是派使者去見新皇帝,希望大明能夠給點錢給他。
    因為在天啟年間,明朝和蒙古是結盟關係,朝廷給了不少錢給林丹汗。
    代價就是林丹汗出兵攻打建奴。
    結果在天啟二年的廣寧之戰,林丹汗掉鏈子了,而王化貞這個蠢貨則非常不靠譜,被人給耍了。
    廣寧大敗,從此明朝在遼東最後的戰略核心要地就此丟失。
    建奴和喀喇沁部之間的隔閡徹底被打通,這也為後來皇太極征服蒙古打下了基礎。
    不僅如此,廣寧城對於大明朝來說,就相當於一條手臂。
    這條手臂被砍了,此後的戰略縱深直接被壓到遼西走廊。
    大家都沒轍了,唯一腦子清晰但性格很倔的熊廷弼還被天啟給弄死了。
    直到孫承宗站出來說,實在沒辦法了,修城鑄造關寧錦防線吧。
    所以啊,大明朝的朝堂上,沒有一個人喜歡林丹汗。
    到了崇禎登基的時候,林丹汗來討要市賞,啥情況都沒搞明白隻覺得大明無敵的崇禎,直接就和林丹汗把關係給斷了。
    甚至下麵的人為了迎合皇帝陛下,把林丹汗的使者給打死了。
    這就導致崇禎元年六月,林丹汗率軍大舉進攻大同鎮,在大同鎮燒殺搶掠。
    最後朝廷實在沒有辦法,就給了林丹汗一筆錢。
    所以呢,現在王策來見林丹汗,雙方的關係其實是很緊張的。
    因為過去就有種種的不信任在裏麵。
    可是,國際關係,本身就是一種極其脆弱的,更何況當初兩邊的最高領導人都是奇葩。
    而回歸到事情的本質上,國際關係雖然脆弱,可是作為帝國最高領導者,就必須以實際情況出發,想盡一切辦法,去維護好這種關係,直到取得實際的成果。
    就像21世紀的中國,沒有人知道中國在見過之初的外交上忍受了多少屈辱。
    但那些忍受,都為本國人民帶來了豐衣足食,為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策心中牢記著皇帝的話:想盡一切辦法,和林丹汗重建聯盟,讓林丹汗能東進。
    林丹汗就在營帳中,可他就是不見劉策。
    直到讓劉策在天寒地凍的外麵待了整整一天,才放他進來。
    要知道,此時的青海,溫度是低得可怕的。
    林丹汗坐在他的位置上,正在喝酒吃肉,懷中還摟著美女。
    周圍是林丹汗的部將,中間生著火,夾著一隻烤全羊,整個營帳裏都是肉香。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劉策身上,目光中透露著輕蔑。
    因為大同鎮之敗,大明朝敗得很徹底。
    所以換來的當然是輕蔑。
    林丹汗大口吃了幾塊肉,目光自始至終都沒有落到劉策身上。
    其中一個會說漢語的翻譯官用高高在上的語氣說道:“來者何人?”
    “吾乃大明天子使者。”
    眾人麵麵相覷,其中幾個人用蒙古語交談了幾句,大致意思就是,明朝的使者還有臉來這裏之類的話。
    那翻譯官將劉策的話翻譯給了林丹汗聽。
    林丹汗依然沒有說話。
    翻譯官道:“使者來此地作甚?”
    “吾奉大明天子詔令前來,給林丹汗加賞。”
    劉策這話說得是相當有水平了。
    他並沒有說,我是奉皇帝命令來和你聯盟的,而是說的加賞。
    這樣對方才有興趣聽下去。
    果然,林丹汗聽完翻譯官的話,抬起頭,看向劉策,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疑惑,但隨即臉上就出現了笑容。
    “使者快快請坐。”
    劉策的手下這才將劉策攙扶著走到一邊。
    蒙古人給劉策收拾了一個位置出來。
    “使者說的加賞,可否說明?”
    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劉策身上,劉策不緊不慢道:“吾皇感念當初大汗對大明的幫助,是以派出本使前來告之大汗,皇帝陛下願意每年向大汗加賞50萬兩。”
    林丹汗一聽,眼睛都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