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皇太極開始調兵,崇禎禦駕親征?

字數:4965   加入書籤

A+A-


    束不的瞪大眼睛,等反應過來,連忙用額頭撞地求饒:“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你剛才不是還說對朕絕對忠心的麽?”
    “陛下,小臣……求陛下饒命……”
    “饒不了你了!你身為大明的臣子,拿了朕的糧食,還敢公然跟皇太極眉來眼去,若是朕饒了你,草原豈不是認為大明朝人人可欺!”
    說完,崇禎轉身便離開。
    轉眼,已經是六月下旬。
    一封緊急軍報八百裏加急從遼東傳來。
    什麽軍報?
    建奴出兵了!
    皇太極在沈陽調集五萬精銳,朝大淩河撲來。
    消息一傳到北京城,朝堂上下震驚。
    時隔一年半,皇太極又出兵了!
    上一次是崇禎二年年底的己巳之變,皇太極破喜峰口,直入關內。
    這一次,目標是大淩河。
    這份明軍傳回來後,整個朝堂的風聲又開始發生變化。
    什麽變化?
    那些不讚成築城的大臣,又開始跳起來了。
    皇帝,你不是說講話要有依據麽?
    好,我們這次就給你拿出依據來!
    於是,接下來就是算賬的環節,再就是雙方兵力對比的環節。
    有人甚至從薩爾滸之戰後開始說起,說從薩爾滸之後,大明朝基本上沒有取得過大規模進攻性勝利。
    並且大淩河城已經築了三次,被毀了三次。
    這一次皇太極大兵壓境,大淩河城卻尚未築成,當立刻撤兵回錦州。
    甚至還有人借著這個時刻,鼓吹放棄關外,撤回關內。
    總之,現在朝堂上是口水橫飛。
    崇禎呢?
    崇禎換了一身戎裝,帶上錦衣衛和神武衛,在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出了北京城,一路朝山海關而去。
    他要出關?
    當然不是出關。
    皇太極五萬精銳鐵騎壓境,直撲大淩河城,可以說整個遼西走廊都會受到威脅。
    崇禎對明末的邊軍不能說沒有信心,而是一絲信心都沒有。
    那他去山海關做什麽?
    當然是打著親征的口號,去鼓舞士氣。
    一般古代王朝,開國皇帝才會親征,守成之君親征的很少。
    明朝親征的皇帝倒是不少。
    例如朱元璋,例如朱棣,朱瞻基,朱祁鎮,朱厚照。
    曆史上的崇禎,肯定是沒有親征過的。
    而張晨這嚴格來說,也不是親征,因為都沒有上前線去,就在山海關駐留而已。
    從北京到山海關,足足有六百裏,一時半會兒,肯定到不了。
    崇禎這一路走過來,看見不少地方的官府正在籌集糧食。
    因為朝廷新一輪的調糧令已經在前一段時間下發下來了。
    按說崇禎是做足了準備的,早在年初的時候,就開始為即將到來大淩河之戰籌集糧食。
    現在前線的糧食肯定是足夠的,這一點崇禎是派了軍督府的官員親自是核查過。
    而且以袁崇煥的性格,肯定是會保證遼東軍軍糧充足。
    現在又開始調集糧食,完全是做兩手準備,萬一要打持久戰呢?
    戰爭可不僅僅是前線衝鋒作戰這麽簡單。
    戰爭更多的時候,比拚的是後勤。
    後勤準備充足了,前線打仗也有底氣。
    以前朝廷籌集糧食是強征,例如曆史上崇禎的“三餉”,對象都是普通農民。
    現在是購買,朝廷出錢采購。
    以目前的數據看來,順天府的糧食還是夠的。
    畢竟紅薯在順天府已經普及了,緩和了很大的糧食缺口問題。
    六天後,也就是七月三日這一天,皇帝抵達山海關。
    皇帝來的非常突然,當趙率教得知聖駕蒞臨,連忙率領山海關諸將前來迎駕。
    “天子聖駕蒞臨,臣未能遠迎,請陛下降罪。”
    “都免禮吧,不知者無罪,朕來的突然。”
    “謝陛下。”
    趙率教心中緊張,這裏也算是半個邊陲之地了,怎麽皇帝來這裏來了,多危險啊!
    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自己九族可能都不保了。
    想到這裏,趙總兵滿頭冒汗。
    “不知陛下蒞臨山海關,有何要事,但請吩咐,臣必赴湯蹈火。”
    “赴湯蹈火不必,建奴又有異動,朕就是來這裏關心關心將士們,看看大家有沒有糧吃。”
    “陛下仁德聖明,邊關將士無不感念陛下垂憐。”
    “走,咱們去你的總兵府衙說話。”
    “陛下這邊請。”
    “讓下麵的人該去值守的值守,朕和你聊聊。”
    “是!”
    一路到了總兵府衙,駱養性親自沏好了茶,又準備了一些點心。
    皇帝道:“朝廷今年年初從山海關運了一批糧食出關,你可有檢驗過?”
    “回稟陛下,從山海關一共運出了三萬石糧食,臣都有欽點過。”
    大明朝向遼東提供糧食一共有兩條路:
    一、陸路,走山海關出關。
    二、海路,從天津大沽口、登萊這種海岸走海路,在覺華島、寧遠附近靠岸。
    一般海路肯定更加輕鬆,但是為了分散風險,所以也準備了陸路。
    “山海關現在有多少守衛?”
    “一共兩萬守衛。”
    加上崇禎帶來的一萬神武衛,一共也就是三萬守軍了,如果這場戰爭皇太極玩浪的,繞開寧遠直接到山海關下,也不必擔心。
    七月四日,皇帝抵達山海關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山海關。
    一時間,士氣大振。
    並且在七月四日的時候,消息傳到關外,往寧遠傳去。
    原本皇太極出兵的消息已經傳到寧遠,寧遠城現在氣氛凝重,但聽聞天子到了山海關,頓時也是軍心大振。
    古代便是如此,皇帝可以不用前線去打仗,但是皇帝真的一到前線,那士氣是直接暴漲的。
    就說當年檀淵之盟,宋軍已經快被遼軍幹廢了。
    寇準拉著宋真宗到前線,已經有些慌的宋軍瞬間像打了雞血一樣,士氣飆漲。
    同樣的,崇禎來的消息,不僅僅傳到寧遠,在七月六日這一天,直接就到了錦州。
    皇帝抵達山海關?
    這還是這麽些年來的第一次!
    大明朝的皇帝已經很久不到邊境來了!
    一時間,錦州前線都感受到了鼓舞。
    雖然沒有直接到最前線,但在這種大戰時刻,皇帝拿出了態度,這一點非常重要!
    不僅如此,在七月七日這一天,皇帝的聖諭直接被送到了大淩河城。
    這份聖諭的意思很直接簡單:若有必要,朕可親自上陣。
    這話當然是套話,那個統帥敢讓皇帝親自上陣?
    九族的腦袋這麽廉價嗎?
    這話完全是給打雞血的,意思就是朕和你們同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