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軍隊入城?

字數:4685   加入書籤

A+A-


    周延儒一聽皇帝這話,就頭皮發麻了。
    陛下,您知不知道那裏是南京呀!
    您難道真的要將軍隊開到南京城裏不成?
    周延儒心裏是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的。
    現在南直隸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周延儒心裏想著,可能咱們這位皇帝陛下根本還沒有搞清楚。
    現在複社已經在蠢蠢欲動,無錫那個半死不活的東林書院也在想著找回第二春。
    總之,東南的讀書人們,大概率上現在是在喝雞血。
    若是一意孤行,硬碰硬,事情可能要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陛下,臣以為,先下詔書安撫人心,抽絲剝繭,一個個分化……”
    “晚了!”崇禎強行打斷了他的話,“朕沒有那麽多時間跟他們耗下去,北線蒙古人和建奴虎視眈眈,朕沒有時間,你也沒有時間!”
    崇禎走到地圖前,他的目光在地圖上來回遊走,變得深沉、凝重。
    皇太極豈肯就此罷休?
    漠南蒙古各部豈肯就此罷休?
    林丹汗又能抵擋多久?
    留給張晨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東南那些盤根錯節的勢力,不快速連根拔除,新法就無法立足,新法無法立足,曆史的軌跡就不可能改變。
    這時,方正化緊急來到乾清宮前:“皇爺,南京有緊急情報送來。”
    “進來!”
    方正化連忙小步快跑進來,他手中並無書信,隻是道:“皇爺,宮外一位叫李金文的人求見,他自稱是南京前軍都督府經曆官。”
    南京前軍都督府經曆?
    怎麽突然跑到北京來了,而且還來了紫禁城?
    崇禎立刻猜到怕是有事情發生了。
    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官員沒有傳召是不能進京的,這是規矩,他不會不懂。
    方正化見皇帝不做聲,繼續說道:“皇爺,怕是有重要的事情,不如先傳召。”
    “傳。”
    不多時,這個李金文就進了宮,到乾清宮後,他身上所有的東西都被清幹淨,甚至在進來前,連肛門都被檢查過了。
    “罪臣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崇禎盯著他,也沒叫他起來,而是冷聲問道:“你在何處任職?”
    “臣任職南京前軍都督府經曆官。”
    “你既然在南直隸任職,為何未宣而擅自離開南直隸,來北京?”皇帝的語氣殺氣重重,一邊的周延儒杵在那裏,一聲不敢吭。
    “你知不知道你現在犯的是殺頭的死罪。”皇帝繼續說道,“如果不出意外,朕還可以給你定一個謀反,誅你的族!”
    李金文明顯被嚇到了,全身都在發抖,說話都不利索了:“陛……陛下……罪臣冒死前來,是有重要的事……有重要的事要稟報給陛下。”
    “什麽事?”
    “魏國公……魏國公抓了反貪總府衙門的李大人!”
    “你說什麽!”
    “魏國公……抓了李大人,還抓了曹公公,還有錦衣衛的駱大人!”
    哎喲臥槽!
    魏國公,這就是你自己作死了。
    一邊的周延儒說道:“茲事體大,你可不要亂說!”
    “臣以項上人頭做保證,臣親眼看見曹公公和李大人被抓,後來駱大人也被抓了。”
    周延儒臉色瞬間蒼白,他連忙說道:“陛下,這……”
    崇禎打斷了他的話,他說道:“魏國公翅膀硬了,這件事絕不是他一個人敢做的,連朝廷的欽差都敢扣押,這是要造反了呀!”
    崇禎冷冷的目光瞥了一眼李金文,說道:“你辦得很好,朕不治你的罪,你先下去,你既然是軍政官員,樞密院會獎賞你的。”
    李金文一聽,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來,連忙說道:“臣不敢居功自傲,都是為陛下分憂,臣告退。”
    李金文出去了,崇禎若有所思起來。
    這李金文雖然是見風使舵的政治投機分子,但是他在緊要關頭能到北京,並且能讓方正化給他傳話,看來也是塞了不少銀子的。
    有意思,有意思,下麵無數人想往上爬。
    這就意味著,朕能利用的人肯定不少。
    周延儒不無擔憂地說道:“陛下,臣是擔心李大人他們的安危。”
    “你放心好了,李岩隻有活著,對魏國公才有價值,死了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所以魏國公是不會殺人的。”
    “臣願意去與魏國公談一談。”
    “你去?”崇禎笑起來,“你去還不是肉包子打狗,知不知道他們為什麽這麽做?”
    “臣愚鈍。”
    “他們是想讓你滾蛋。”
    周延儒惶恐道:“臣對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鑒。”
    崇禎笑了笑,說道:“你先下去吧,安撫好北京那些官員,這件事朕自己處理。”
    “臣告退。”
    周延儒?
    周延儒能不知道麽?
    他當然知道魏國公那些人的目的。
    這事現在看起來是公田案和黃冊案的延續,實際上也伴隨著北京與南京的權力之爭。
    南京方麵很討厭周延儒上台,他們更喜歡韓爌或者錢龍錫能坐上首輔的位置。
    周延儒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知道在領導麵前,不要太聰明,不要顯得自己事事都懂。
    崇禎看著地圖,看著南京城,他說道:“方正化。”
    “奴婢在。”
    “你親自去洪承疇的大營一趟,傳朕的聖旨,讓他進南京城協助李岩調查公田案。”
    協助李岩調查公田案?
    說是這麽說,其實就是找個借口進城,然後發現李岩不在了,再然後開始全城搜索。
    “是,奴婢這就去辦。”
    方正化立刻拿起聖旨,開始代筆寫起來,寫完給皇帝看了一眼,便帶著聖旨出去。
    大明朝既是如此,一個皇權集中,但地方放飛自我的朝代。
    這是它獨有的特色。
    以至於後世人在網絡上整得頭破血流。
    有人說皇帝被架空了,有人說皇帝的皇權是非常強大的。
    其實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為什麽?
    從製度上來看,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人事權、軍事權、財政權、司法權等等權力集於一身,沒有皇帝簽字蓋章,誰都不好使。
    但是,坑爹的是,大明朝屬於小政府。
    小政府意味著對地方上的管理非常薄弱,尤其是萬曆以後,地方官員和鄉紳勾結,除了不敢明目張膽養軍隊以外,什麽事都敢幹。
    草菅人命、收黑錢、包庇犯罪者、欺壓平民、吞並良田、目無王法等等,沒有他們不敢做的。
    現在倒好了,南京城連皇帝的欽差都敢扣押了。
    是放飛得太久了!
    飄大了。
    看來那秦淮河得斷流幾天才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