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鎮神司動靜

字數:3866   加入書籤

A+A-


    王昊屏氣凝神,整個人開始蓄勢,就在風刃即將抵達的千鈞一發之際,他動了!

    隻見其手指如長劍般刺出,一道如水般劍光劃過長空,直接跟離他最近的那道風刃撞在一起。

    “嘭!”

    劍光一閃即逝,而那風刃則是完全炸開,化作碎片四分五裂。

    單獨一道風刃的力量不過相當於兩儀境而已,王昊輕易就能將其劈碎。

    然而這裏的風刃多如繁星,數息過後,他就被擊中數次,身上出現很多細小的口子,隱隱有血跡滲出。

    “我的劍法還要更快,否則很難擋住所有風刃。”

    王昊以手指為劍,好在他的血月劍法早已大成,一個眨眼就能刺出十多次。

    慢慢的,他出手速度越來越快,一招接著一招永不停歇。

    血月劍法有一個要點。

    出劍要快!

    因為這是殺戮之劍,速度越快殺傷力也會越大。

    這一刻王昊心中再無雜念,整個人和血月劍法融為一體。

    時間流逝,兩個時辰後王昊退出山穀。

    此刻他身上全是傷口,鮮血淋漓,看上去極其狼狽。

    不過那一雙眼睛卻是熠熠生輝,如同星辰般璀璨。

    “我的劍法還差了一些,隻能堅持這麽長時間。”

    王昊很清楚自己的極限在哪裏,所以兩個時辰一到果斷退走,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等傷勢恢複得差不多後他又再次進入山穀中和風刃對決,等接近極限時退走,周而複始。

    轉眼王昊在山穀內練劍已有三天。

    他的劍法進展很順利,如今已經可以在山穀外圍待上三四個時辰,比剛來的時候好了不少。

    不過他還是沒能領悟劍意,始終差了那麽一點。

    “欲速則不達,實際上我的修行速度要比其他人快太多了。”

    王昊堅守本心,他不斷追尋血月劍法圓滿層次,已經有了眉目。

    和以往不同,這一次王昊沒有依靠腦海中的書架來幫助自己突破,而是完完全全靠他自身的努力。

    而正當王昊在潛心修行之時,鎮神司高層也已經收到了衛中庭的信件。

    “膽大包天,連坐製度除非亡國,不然什麽時候推行過?”

    吠陀州鎮神司高層在得知信件內容的第一時間就緊急召開會議,一直不曾露麵的淮安侯也首次出現了。

    其中反對王昊的人不少,大漢儒家掌權,仁義二字已經深入許多將領的靈魂,因此他們在聽到前者推行連坐製度的第一時間就站出來譴責道。

    “我們現在和宗門保持了相對平衡,若是將他們逼得太狠,後果不堪設想,一旦吠陀州所有宗門聯手,我們恐怕將很難抵擋。”

    有人站出來說道,這也是他們擔憂的地方。

    儒家影響深遠,但軍隊中還是有很多鷹派將領,他們對連坐製度不僅不反對,甚至還頗為讚成,隻不過宗門界的反撲讓他們不得不重視。

    鎮神司的確很強,但聯手後的宗門界隻會更強。

    眾多將領議論紛紛,唯獨淮安侯穩如泰山,沒有發表任何言論。

    實際上他也在思考對策,因為他不僅知道王昊推行了連坐製度,還知道東塔城中的宗門勢力已經被鏟除一空。

    很快所有將領都把目光放在淮安侯身上,他們在等後者表態。

    “太平盛世的確不適合推行連坐製度,但吠陀州是法外之地,不能以常理來看,關於此事我會上報朝廷,讓三公和幾位親王評判究竟是功是過。”

    淮安侯掃視眾人,隨後將手裏的另一封信件丟給最靠近他的那位將領。

    “你們看看吧,東塔城已經重新被朝廷控製,原本占據此地的月神教被徹底鏟除,這就是天大的功勞,我們進入吠陀州近三個月還是第一次從宗門手中奪回一座城池。”

    淮安侯雖然掃視眾人,語氣有些不滿。

    這段時間鎮神司雖然殺了不少宗門弟子,可奪回一座城池控製權的情況還沒有出現過,因為許多宗門弟子已經融入平民之中,很難將他們找出來。

    鎮神司雖然可以強行奪回一座城池,可當軍隊離開的時候,宗門勢力就會卷土重來,從而陷入拉鋸戰。

    畢竟鎮神司軍隊人數有限,不可能駐紮在每一座城池當中,最終還得靠朝廷普通軍隊,可這些普通軍隊又哪裏擋得住宗門勢力反撲。

    所以從內心深處淮安侯是讚同連坐製度的,雖然因為楊鼎的原因,淮安侯跟王昊處於敵對關係,可他也不得不承認後者行事果斷,更能短時間內找出最佳應對方案,是難得一見的帥才。

    眾將領逐一翻閱淮安侯給出的信件,隨後陷入沉默,就連儒家出身的那些將領也都不再說話。

    “亂世當用重典,我不讚成也不反對,不過究竟該怎麽看這件事還是得由朝廷做決定,左川,你先趕往東塔城坐鎮,嚴防宗門勢力前來報複,其他人等隨時準備戰鬥。”

    淮安侯雖然讚同連坐製度,但他不敢輕易做這個決定。

    和王昊不一樣,淮安侯是鎮神司九大高層之一,更是吠陀州最高領袖,一旦他決定實施連坐製度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就算真能平定吠陀州宗門,他的下場肯定還是好不到哪裏去。

    畢竟天朝是儒家治國,軍隊隻負責開疆擴土,若是引起儒家重臣不滿,他一個小小的普通王侯根本承受不住這等壓力。

    “善。”

    眾將領聽令,他們自然不敢違抗命令,其中一人躬身走出宮殿,徑直離開吠陀州府,此人便是三品虎賁中郎將左川!

    這個人無比神秘,就連淮安侯也不太清楚其具體來曆,更別說其他將領了。

    淮安侯之所以派遣此人前往東塔城也是打算將其調離自己身邊,因為據他推斷,左川極有可能是別的王侯安插在自己身邊的探子。

    命令下達後吠陀州的鎮神司嚴陣以待,不少將領率大軍頻繁外出,時刻盯著宗門界的動靜,隨時準備發起戰爭。

    而這一切都跟王昊無關了,因為他正處於劍意修行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