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陣列不戰

字數:4070   加入書籤

A+A-




    奢崇明對於昨夜的攻城失敗一直耿耿於懷,遣細作入城引發騷亂是他奪下城池的殺手鐧,也是他在水西安氏增加養望的重要手段。

    奢崇明對於這一計策給予了厚望,而派入城中的三百餘軍士也是他手下為數不多的精銳,一下子全都報銷了不說,連城也沒有攻下來。

    所以,奢崇明對於安基昨夜表現可謂是觀感極差,而其所說的賊軍勢大難以抗衡更是不屑一顧。

    一千步卒對上萬餘水西精銳,竟然讓人一擊就潰,賊軍兵甲再利也不應該是這樣的結局。

    讓自己的謀劃功虧一簣,奢崇明殺了安基的心都有。

    但看安基的表現,似乎又不是作偽,自撤軍回來後,安基卻變得沉默寡言了,對於大軍殲滅長坡嶺的明軍進而攻下貴陽的計劃,也變得懷疑了起來。

    雖然不敢明說,但看表情就知道。

    安基狐疑的表現,無疑給進攻長坡嶺的行動蒙上了一層陰影。

    安邦彥並沒有在意兒子的狐疑,對於這支數量不多的明軍,又沒有高城寬壑阻攔,拿下當不成問題。

    而且安邦彥並沒有將進攻這支明軍當成主要戰略目標,其用意則在貴陽。

    貴陽城和長坡嶺之間的通道已經被叛軍故意讓開了,安邦彥圍攻長坡嶺的真實目的,自然是要引城內守軍出動救援,然後趁機圍堵,借勢下了貴陽。

    而且這是明牌,即使貴陽城和長坡嶺的明軍都看出來了也無妨,除非貴陽城內的守軍坐視長坡嶺的明軍被圍殲而不出城救援,那也可以順便殲滅這支討厭的小部明軍了。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攻不下長坡嶺的明軍,但現在這種可能還不在安邦彥的考慮之內。

    長坡嶺方圓十裏,但坡頂的明軍防線也隻有三四裏的樣子,大規模的兵力部署便難以展開,就算叛軍有六萬之眾,安邦彥最多也隻能派上一萬餘人進攻,再多就不是輔助而是添亂了。

    久於兵陣的安邦彥自然也明白這些道理,而且就其本心來說,這一萬人馬已經足夠了。

    選定了進攻長坡嶺的精銳,又對貴陽城守軍的出城救援做了一方準備,翌日一早,進攻長坡嶺的行動便開始了。

    對於進攻長坡嶺,安邦彥並沒有什麽再戰術上花太多的心思。

    在以多山著稱的貴州,長坡嶺充其量算是一個小土包,而且明軍又沒有寨堡,在類似於平原的地方,複雜的戰術也沒有施展的地形空間。

    所以安邦彥進攻長坡嶺的戰術很簡單,就是堂堂正正的野戰,而且這樣的野戰也更能發揮出叛軍的兵力優勢。

    隨著牛角的號聲響起,負責進攻長坡嶺的叛軍開始向明軍的陣地運動了。

    而出乎意料的是,明軍並沒有出來列陣,而是躲在了昨天花了一整天挖的三條溝裏。

    這個時代的軍隊野戰,都講究個陣列不戰,即使是騎兵作戰也是先聚集列陣,然後集團衝鋒。

    而步卒之間的戰鬥更是如此,野戰皆是先擺下陣型,然後集體衝鋒或者防禦,就是具有現代班排作戰雛形的戚家軍,作戰時也都是以各種陣法為主。

    而戚家軍的戰鬥力之所以高於這個時代的軍隊,其將大陣法和小陣法相結合相轉換的技戰術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鴛鴦陣、三才陣和五行陣特別像後世以班組為單位的十人、五人或者三人戰鬥小組。

    而且戚家軍各陣型中的士兵都是分兵種的,有隊長、長牌手、藤牌手、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等兵種,且其使用的兵器也不一樣,有盾牌、竹槍、長槍、短刀等。

    長短兵器相結合,再加上盾牌等防禦兵器,已經有了後世戰鬥小組雛形。

    後世以班為單位的戰鬥小組,便是如此,正副班長各一人、機槍手兩名、步槍手(狙擊)兩名、榴彈手兩名,有時候還會配備一名彈藥手。

    而武器也是各不相同,自動步槍、狙擊步槍、機槍、榴彈發射器等,一個班的火力配置,足夠應付大多數戰鬥場景了。

    當然,對於後世以班為單位的戰鬥小組,朱由檢也隻能是心向往之,在其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實現。

    此時,麵對明軍躲藏在壕溝裏的戰術,安邦彥雖然覺得奇怪,但並沒有當回事。

    這個時代的野戰都是要列陣的,不列陣就等著吃敗仗吧,瓦肆裏麵說書人嘴裏的那些一人可擋萬夫之勇的英雄豪傑,也就能騙騙市井小民。

    但凡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戰場上,個人武勇的意義並不是很大。

    安邦彥和奢崇明皆在後方注視著緩慢前進的己方軍士,藤甲兵在前,長弓手在後。

    這種近戰與遠距離攻擊相結合的戰術,是水西土司最為常見的戰陣。

    待到達長弓手的射程,先來一撥弓箭進行火力覆蓋,擾亂敵軍陣型,然後緊接著藤甲兵突襲上前,趁亂將敵軍殺退。

    而藤甲兵的藤甲還可以為後方的長弓手進行掩護,在敵人射箭時最大程度的保護己方弓箭手。

    這樣的戰術,讓水西安矢兼並了貴州百餘個大小侗寨,對上疏於訓練的官軍也是常常得手。

    但這一次,恐怕要讓安邦彥失望了。

    數千叛軍精銳以長坡嶺南嶺為主攻陣地,漸漸的步入了新軍的射程範圍。

    五百步的距離,對上沒有鐵甲護身的叛軍,米尼步槍已經有一定的殺傷力了。

    但新軍並沒有開火,在盧象升的指揮下,他們全都靜靜的伏在塹壕裏,等著叛軍再靠近。

    對於這場沒有什麽懸念的攻防戰,盧象升的意思是要盡最大的可能消滅一部分叛軍,等叛軍吃了一次虧之後,再想讓人上趕著來送人頭,那基本就不可能了。

    所以發動第一輪進攻的三千叛軍,按照盧象升的作戰目標,那自然是要全部留下。

    眼看著己方的數千精銳慢慢走向明軍陣地,而明軍全都巋然不動,心裏覺得不安的安基,此時便拖著有些疼痛的屁股趕了上來。

    “大人,如此距離,按說明軍的那種鳥銃已經可以開火了,但他們此時還沒有動,想必是有什麽陷阱,大人不能再往前了。”

    安基神情凝重,關切之情似不是作偽,但安邦彥卻沒有聽進去。

    明軍的鳥銃他不是沒見過,就是現在的己方軍隊裏,也有不少鳥銃,都是從明軍手裏繳獲的。

    但這些火銃卻沒有人想要用,射程跟弓箭差不多,而且還時不時的炸膛,這樣的火器就是雞肋。

    安基急的都已經給自己的父親跪下了,但安邦彥不僅不為所動,反而命人將安基拖了回去,以免擾亂軍心。

    可就在安基被拖走不久,叛軍已經行進到了距離明軍最外圍的防線一百步的距離上,領軍的將領正要示意軍隊停下,讓長弓手拉弓放箭,卻聽見一陣急促的哨聲響起。

    明軍開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