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752   加入書籤

A+A-




    青山綠水之間,王家村像隱藏在其中的桃花源,風景秀麗,安靜而祥和,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時值正午,村裏炊煙嫋嫋,一道道煙氣,或扶搖直上,或盤旋遊走,彷如百花爭豔,各有玄奇。

    這一日,王家村安靜的氛圍,完全被打破了,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從村頭進來,向村裏過去了。

    五月初的天氣,已經感受得到炎熱了,村頭的大榕樹下,不少村中的村民在納涼、聊天。

    鑼鼓喧天的隊伍一來到了王家村,大榕樹下的村民立馬上去問了,這是來幹嗎啊。

    縣衙裏打發來報喜的差役,沒少來過王家村,平日裏上邊有個什麽政策,或者收稅什麽的,縣衙裏的差役沒少下過鄉。

    村民對這些差役也不太畏懼,要換成當官的,保證不一樣,別說上去問話了,不退避三舍已經不錯了。

    當問清這些差役是來報喜的,眾村民頓時激動起來,別管哪家中了秀才,都是村裏人不是。

    “官爺,跟我來,我知道王長海家在哪裏。”

    有村民熱心的說道。

    “什麽你知道王長海家在哪裏,我也知道,我也能帶幾位官爺前去。”

    有村民不服氣,想要搶生意。

    又有村民道:“不該說是王長海家,現在王洛中了秀才,也是有功名的人了,應該說是王洛家。”

    “對,對,對,是王洛家。”

    有一眾熱心腸的村民帶路,一隊報喜的差役吹吹打打,往王洛家的宅子去了,那叫一個熱鬧,讓一向安靜的王家村,喧囂無比。

    周氏正在家裏查賬,一邊扇扇子,一邊翻開一本厚厚的賬本,檢查賬本是否有謬誤之處。

    蘇小語坐在一旁,拿一張手絹,正在上麵繡什麽,看著還似模似樣,其實手法拙劣。

    聽到外麵吹吹打打的聲音,甚是熱鬧,且這個熱鬧勁越來越近,周氏覺得奇怪,不由起身。

    “這是怎麽了,外麵怎麽這麽喧鬧,小語,你出去看看。”

    周氏向蘇小語說道。

    “好的,娘。”

    蘇小語脆生生的答應了,放下手絹,走了出去。

    往日裏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周氏一人負責,盡管丈夫去世之後,她練出來了,算是一個女強人,卻也終究是一個女人,也會覺得累。

    自從蘇小語嫁入王家,周氏刻意培養她,大多數事情會交給她去辦,倒是清閑了不少。

    蘇小語來到院門口,正好報喜的差役過來了,大聲說著喜慶的話。

    “恭喜貴府王洛王秀才高中院試案首,縣衙的知縣大老爺特令我等前來報喜。”

    聞聽此言,蘇小語大喜,連忙回去向周氏報喜,周氏一聽,亦喜不自禁,也顧不上管什麽賬本了,連忙出來。

    一個秀才的功名還是很有用的,盡管不足以踏上仕途,在許多方麵都有方便,王長海便有秀才的功名,才打下了這樣一番家業。

    這個大明商人雖不是賤業,地位也往往不低,但是,比起當官的,真正有權有勢的人,還是差了許多。

    有秀才的功名傍身,會安穩許多,秀才功名不僅僅意味著國家給予的一些特權,還有自身的關係網。

    若是窮秀才倒還罷了,如果手裏有錢,秀才也可以織出一張不簡單的關係網,讀書人也隻有考上了秀才,才算初步具有了與士人相交的資格。

    所以,周氏知道,一個秀才的功名,對王家十分重要,那些對王家虎視眈眈的目光,當會有所收斂了。

    高興的迎出來,親自接受差役的報喜,給了他們沒人二兩銀子的喜錢,打發他們離開之後,周氏向全村人宣布了這個好消息。

    當著一二十位村民的麵,周氏興奮的宣布,王家會與傍晚舉辦酒席,歡迎全村人前來。

    王家家底殷實,不會在意一次宴席的花銷,村中人卻多有貧窮者,一個月吃不上一次肉的也大有人在,聽到王家請客,欣喜不已,可以打打牙祭了。

    王家主仆一起緊張的準備,到了傍晚,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半邊天時,宴席便準備好了。

    全村男女老少、家家戶戶,基本上全來了,王家宅院頓時變得熱鬧了起來,偌大的院子,怕擺了不下二十桌,其他地方也零星擺了二十幾桌。

    這麽多人一起吃飯,其中還有小孩,熱鬧的氣氛到了何種程度,可想而知,仿佛有一團火焰,在王宅中燃燒。

    本來,過來的鄉裏鄉親,都來了禮物,這一件好事,過來吃酒席,不送禮不合規矩。

    不過,周氏除了幾個殷實之家的禮物照單全收之外,其他禮物或者份子錢之類的,則全部沒有應承。

    這一次宴飲,堪稱賓主盡歡了,村民們在走的時候,還議論紛紛,有說王家仗義,有了好事不忘和眾位鄉親分享,也有說周氏的運氣好,先嫁了一個好丈夫,又有了一個好兒子,一輩子是享福的命。

    ——————————

    這是一間書房,不算太大,卻布置的十分講條理,尤其書房中的兩個大書架,上麵藏書不少,各種類型的,四書五經、雜文奇譚、曆史算數等。

    這樣一間書卷氣濃鬱的書房裏,一張高背椅子上,萎頓著一滿臉橫肉的中年,其身上的凶蠻之氣,比年輕時候恐怕更甚。

    在中年的麵前,站著一青年,身體筆直,神情緊繃,看得出來,對於中年還是頗為畏懼的。

    書房中沒人說話,沉默的氣氛在蔓延,過了片刻,終於聽到中年咬牙切齒的聲音。

    “沒想到,王長海的兒子不比他差,竟然也中了秀才,有了著一層護身符,輕易還不能動他了,早知道,當初就不應該留下他。”

    中年的語氣之中,可以感受到一些懊悔,悔之不及。

    青年接口道:“父親,那小子即使考上了秀才又有什麽用,秀才又沒有什麽實際的好處,上一次計劃沒有成功,還可以繼續幹啊。”

    青年的話,中年覺得有些道理,若不想繼續這樣下去,隻有狠一狠心了,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再來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