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趙匡胤龍興之地的睢陽學舍

字數:3996   加入書籤

A+A-




    錢昱趕到洛陽城宋延渥府上的時候,迎著他的是一把上了鎖的大門,砸開門鎖進去發現這裏已經是空無一人了。

    麵對著空空蕩蕩的大院子,錢昱心裏麵說不出的一種懊喪,他奶奶的,又來遲了一步讓他們給跑了。

    把整個院子裏麵的房間都搜查了一遍,也沒有發現什麽有價值的線索,難道說就這樣白跑一趟不成,錢昱實在是有些不甘心空手而歸。

    當錢昱最後無可奈何的走出宋家的大門口時,一個小乞丐攔住了他的去路。

    “走開,走開,趕緊走開,不要耽誤我們辦正事。”

    錢昱的護衛親兵一邊說話,一邊驅趕這個膽大包天的小叫花子。

    “你們是來找這家人的吧!我知道他們都去了什麽地方,不過,我要見你們能說話算數的人。”

    叫花子不僅沒有離去,反而是又向前走了幾步。

    “噢,你知道這家人都去了什麽地方?你知道不知道有時候說假話是會掉腦袋的。”

    錢昱心裏麵不高興,所以說出來的話就帶著一股殺氣。

    “我真的知道這家人都去了什麽地方,是有人告訴我的,那個人讓我就在這個大門口等有緣人上門。”

    小叫花子的話一下子就引起了錢昱的興趣。

    “有人讓你在這裏等有緣人?是什麽人讓你這樣做的?有緣人又是從哪裏來?”

    錢昱一口氣詢問了對方三個問題。

    “那個讓我在這裏等待的人沒有說他的名字,從穿著打扮上看他應該是一個讀書人,他告訴我要是看見敢砸開門鎖進去的人就是有緣人。”

    錢昱突然間明白了這個小叫花子的話,十有應該是趙普交代他這樣做的。

    “你有什麽話就說吧!”

    錢昱接下來沒有想到這個小叫花子竟然會與自己談起條件來。

    “能夠讀書人特意交代,說是讓我向來砸門的人討要一件東西,隻有地方答應了這個條件方才可以把話轉告。”

    “好、好、好,想不到問一句話竟然還有條件,你說一說看是什麽樣的條件?”

    錢昱看著小叫花子笑了起來。

    “能夠讀書人說,讓我向這個砸門人討要宋家的大院子作為獎勵。”

    小叫花子的話令那些護衛親兵目瞪口呆,他們想不到這個條件會這樣大。

    宋家的這個大院子真的是不小,大大小小的房間加起來最少也有一百多間,如果折算成銀子的話起碼也得上萬兩了。

    上萬兩的銀子就是小叫花子再要幾輩子飯也得不到,他們齊刷刷的把目光對準了錢昱,想看看他會不會答應小叫花子的條件。

    尋親會的花名冊與宋家的院子比起來,錢昱當然是更加看重尋親會的花名冊,而不是眼前的這座大院子。

    錢昱答應了小叫花子的條件,讓人帶著他去衙門裏麵把院子的手續給辦好了。

    小叫花子的話非常簡單,一共加起來就是六個字宋州睢陽學舍。

    錢昱不敢怠慢,帶著潘美、張瓊就馬不停蹄地直奔宋州而去。

    宋州的睢陽學舍在當地的名氣還是非常大的,錢昱趕到這裏的時候,沒有冒冒失失地去抓人。

    宋州的地位在原來宋朝的曆史上可是不一般的,這裏被趙家欽定為龍興之地,原因就是在陳橋兵變之前,趙匡胤曾經是宋州的歸德軍節度使。

    說起睢陽學舍可能後世知道的人不多,不過,另外幾個名字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南都書院、南京國子監,這幾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其實就是同一個地方,這些書院名字的前生就是這個睢陽學舍。

    應天書院在後世與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被大家公認為古代的四大書院。

    睢陽學舍是創建於後晉時期,由樂於教育的商丘人楊愨,在歸德軍將軍趙直的扶助下辦起來的。

    這是因為“五代十國”的分裂、戰亂,使大多數官學基本上都遭到了破壞,所以,形勢穩定後中原地區就出現了一批私人創辦的書院,睢陽學舍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睢陽學舍當家作主的人是戚同文,此人是睢陽學舍創辦者楊愨的學生。

    在原來的曆史上,北宋立國初期由於急需人才,就實行了開科取士。

    當時睢陽學舍的生徒參加科舉考試,登第者達五六十人之多。天下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遠千裏而至宋州求學者絡繹不絕。

    戚同文病逝後,睢陽學舍曾經又一度關閉。轉機是在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

    宋州富人曹誠在睢陽學舍舊學之地上,出資了三百萬金,建立了一所新書院。

    這所新書院規模宏大,裏麵的有房舍150間,還收集了各類書籍1500餘卷,並且聘請了戚同文之孫戚舜賓為主院。

    應天書院後來隨著晏殊、範仲淹等人的加入,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

    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範仲淹因喪母守製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應天書院。

    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應天府書院學生王堯臣、趙鰖分別中得狀元和探花。

    “聚學為海,則九河我吞,百穀我尊;淬詞為鋒,則浮雲我決,良玉我切。”

    這是範仲淹在執掌應天書院時所作的《南京書院題名記》,足見當年應天書院的博雅學風和恢弘氣勢。

    應天府書院為北宋培養了大批人才,如王堯臣、趙鰖、張方平、富弼、孫複、石介等。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範仲淹參政“慶曆新政”,應天書院升為南京國子監學,與東京(今開封)、西京(今洛陽)的國子監並列為北宋最高學府。

    錢昱走進睢陽學舍的時候,聽到了從各個房間裏麵傳來的琅琅讀書聲。

    盡管錢昱對四書五經不感興趣,不過,他對這個開啟民智的地方其實非常敬仰的,所以,他沒有派兵搜查而是微服來訪。

    戚同文站在錢昱麵前的時候,心裏麵是一肚子的怒氣,他不知道是什麽人竟然要汙蔑說書院裏藏匿了朝廷禁物。

    錢昱看著白發蒼蒼的戚同文,心中雖然說是敬佩萬分,可是,尋親會花名冊不是等閑的物品。

    錢昱知道自己沒有一點點的退路,他最終還是決定開誠布公地與戚同文好好地談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