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全部簽約
字數:4966 加入書籤
他開口了。
“第三點!”
眾人再次安靜了下來。
“這第三點便是,凡是與我們簽訂契約者,便可得我手中的鋼筆一支作為回報,你們可以用其來書寫,抄書,在一年內,凡是損壞者,直接換新!一年之後,可再獎勵一支!”
當他拿出鋼筆時,所有人都定在那裏了。
大家驚呆了。
這些鋼筆的品質相比於孔穎達的那一支來說,質量較差一些。
但是耐用性也是不差。
昨天,他一口氣買了一百支,花了積分,現在積分又變為分了。
不過他並不著急,無非就是從李世民那裏再取得一些積分罷了。
現在的他,也是輕車熟路,隨便可得。
隻要他的積分不低於,那基本是沒啥事。
這積分是為了防止李世民攤牌用的,一旦攤牌,他可以時光倒流。
“孔大學士,那是什麽東西?我看到你似乎也有一支。”
杜如晦這麽說道。
他看到了孔穎達手中的鋼筆。孔穎達見避不開,隻好說
“是,昨天葉平贈老夫一支鋼筆,其神奇作用非凡!”
他這麽說道。
邊上還有人說“是,我們也看過這筆,原來可以不沾墨水,就能書寫,這是我們看過的第一神奇的筆了。”
“昨天我也看過孔大學士的演示,那字體如鋼一般硬朗,讓人欲罷不能!”
姓孔的看來沒少表現了,這家夥和李世民一樣就是愛表現。
“那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我們書寫習慣的東西。”
“是!如此好物,天下之間,不可多得也!”
“如能得到一支鋼筆,那自然是最好的。”
葉平本想裝逼的,不想昨天孔穎達也已經裝了,這小老頭可愛表現了。
也怪不得他教李承乾的時候,動不動就和李世民告狀。
原來他還有這種嗜好。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葉平也不再說什麽介紹之類的話了。省了他不少的時間。
他之所以拿出這筆來,也是有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化圈子裏都有鋼筆,而你們這十幾人卻是沒有,說出去,怕是會讓人笑話的。
而這種笑話,是完全被人鄙視的。
誰也不想站在被鄙視的位置。
“好,大家都明白這筆的意義所在,我也不再多說的,你們是否願意加入我們?”
他再次詢問道。
而當下,有人便問“契約時間多久?”
先是了解契約幾何,再來定論。
“一年為限!一年之後,可以選擇續約,也可直接離開,決不挽留。這裏契約的內容。”
葉平如變魔術一般,手中出現了一百張所謂的契約紙。
“每人一張,如果同意的話,直接簽下名字,按下手印,今天便可開始抄書,至於錢,每一個月結一次!如果現在你們急用錢的話,我可以提前預支你們一個月的錢。”
葉平做起事來,是條理分明,讓人感覺到十分清楚。人們能想到的,他全說了。
接著薛仁貴便將紙張一張張分發下去。
那些人便開始看了起來,所謂契約也是十分簡單的一個點。
除了抄書每天數量的限製之外,這些是必須完成的,其他沒有限製。
還有一點就是東西不能帶出這裏,鋼筆除外。
關於這一百人的加入。
葉平算過,如果以人們的精力來說,一小時可寫四頁書,一天工作十小時,一天便可以四十頁紙。而一百人的話,一天可抄四千頁。
一天的量,到第二天可以去印刷生產。如此循序漸進,每天都有新的書籍產生。
有人一定有些疑問,這一天四千頁,那不是可以將所有書都抄完了?
當然不是,蠟紙印刷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每一張紙張最多一百印,用他改良過的,也隻有五百印最多。
再多的話,可能會壞掉,從而變成模糊不已。質量就不能保證了。
因為這個特性,所有葉平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替他抄書。每天都要新的臘紙。
拿論語來說,一共有頁。基本上一天可抄十三本論語。按最大印量來算,一天這些抄的書可印=本!
十五天,隨便破十萬本。
論語算多的,其他的書較少的,一天甚至可以印上幾萬本。這麽看來,十五天之後,似乎可以到達一個巨大的數量。
這些成本,葉平都有算在其中,總的算來是不虧,還有大賺頭。
“我簽!我簽!”
人們瘋狂的呼喊著,他們要簽上契約,說什麽也要簽,不管是為了什麽,都要簽。
為錢也好,為筆也行。
為了以後的讀書人也罷。
有人開始,就有人跟著,這個時候,總歸是不能落後。
“仁貴、蘇烈你們二人來協助一下,並且登記一下他們的信息!”
二人應是,便去幫忙,再之後,杜如晦走到葉平身邊。
有些扭捏。
“杜沒尚書,你這是幹什麽?”
“葉掌櫃的,不知道,你那筆是否可賣?”
說白了就是要葉平的鋼筆。
關於杜如晦此人,葉平也是想交好的。
既然他想要,那就送他一支,反正才積分。
“杜尚書想要,那我給你一支便是,不必說賣與不賣,那多不好聽啊!”
杜如晦喜出望外。
而葉平則像是變戲法一樣,從懷中取出了一支鋼筆。
他遞給了杜如晦。
這杜如晦一接過筆,整個人快要跳起來了。
那種喜悅感油然而升。
還不忘感謝於葉平。
隻不過他的筆與孔穎達的不大一樣,感覺孔穎達的更加精致,而他的卻比較簡陋。
不過,有就好了,他也沒有多想什麽。
“如此我還有事,先行一步,往後有需要直接差人來尋!”
杜如晦得了筆便離開了。
“杜尚書,不要忘了昨天的事!”
葉平又是提醒了一下。
杜如晦怎麽敢忘記葉平交代的事。
“必然不會忘!”
接著杜如晦便往太極宮而去。
至於孔穎達也是呆了一會兒時間後,最後才離開。
那一百人則是留下來抄書,因為時間很緊了,再不抓緊,那生產壓力可能很大。
而當杜如晦回到太極宮時,李世民正與長孫無忌二人在商議著一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