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八 趙四,字……留能?

字數:7261   加入書籤

A+A-


    “小人趙四,參見我王!”

    王府大殿之中,被秦王殿下一旨密令緊急調回的趙四,也在趙龍的特意提醒之下,將口中尊稱由殿下更為我王。

    “嗬嗬……平身平身。”

    趙政一見趙四就有些想笑,當即輕笑著示意平身,說著便轉頭望向側立一旁的工部侍郎高進。

    “阿進,這便是我先前和你提過的秦川名匠趙四。”

    高進聞言頓時望向趙四,卻隻見對方倉促起身之間,慌忙便擺手而道。

    “哎不敢不敢!小人一介凡夫俗子,如何敢妄稱名匠之名!”

    言語神情之間,頗顯惶恐。

    “先生客氣了,殿下都稱你為秦川名匠,想必手藝自是不同凡響!”

    高進對於秦王殿下特意介紹之人,自然不敢妄自尊大,當場便十分給麵子的客氣而道。

    “哎呦喂,侍郎大人!您此言可當真是折煞小人呐!”

    一句先生喊的,趙四卻是更覺惶恐!

    須知眼前之人便是大秦工部侍郎,可以說是自己那小小鐵匠鋪根本就高不可攀的大人物!

    並且其本人,更是掌管整個秦國境內,土木營造、軍器武備之直管上司啊!

    如此權勢滔天的大人物在自己麵前,卻是由不得趙四不畢恭畢敬,謹慎小心。

    “哈哈!趙四!本王特意將你從京城調回……可不是聽你在這謙虛的!”

    正在此時,趙政忽而一笑,卻是聽的趙四心中一凜,連忙再次跪地恭聲而道!

    “喏!小人別無所長,惟凝鐵鑄器耳!若有任何所需,但憑我王吩咐!”

    趙政見此情形,這才滿意一笑,當即望向高進,示意他就此開始吧。

    高進頓時會意,向殿下拱手作揖之後,便轉身麵對趙四而道。

    “本官幸得我王看重,暫任工部侍郎一職!故深感責任重大,欲整治我大秦軍器武備,重塑我大秦銳利之矛!”

    趙四聞聽此言,不用心下一驚,連忙恭聲而道。

    “若有何指派,還望大人盡管吩咐!”

    高進見狀頓時一笑,輕言出聲而道。

    “先生莫要緊張,不過是小事一樁而已……”

    旋即,卻是下意識轉身再回望秦王殿下一眼,見他微微頷首之後,這才繼續說道。

    “先生既擅鑄鐵之藝,可否知曉如何煉得精鋼呢?”

    趙四聞言頓時一怔,似乎沒想到會問自己這等簡單問題。

    但很快回過神來之後,便又連忙不假思索般回應而道。

    “煉得精鋼自是簡單,卻又繁瑣,須取粗鐵塊架入火爐之中,而後經過來回不斷的反複鍛打,便可由鐵化鋼,煉出精鋼!”

    不過在回應完畢之後,麵上仍是忍不住露出些許異色。

    須知此等煉鋼技法,幾乎乃普及天下之入門技法,凡是對鍛鐵一事粗通一二之人,都自然通曉,更何況是打鐵數十年的他呢?

    “不錯,此等塊煉之法,簡單通俗,極易上手……缺點就是太耗工時,產量極少,根本無法滿足大規模的戰爭需要!”

    不過這位年輕的高大人接下來之語,卻是令趙四隨之點頭,心中自是認可。

    若是精鋼易得,又哪會如此珍貴稀少,售價不菲呢?

    高進見此情形,隻是輕笑,繼而緩緩踱步而道。

    “那先生是否可知……卻有一種煉鐵技法,可大規模製造精鋼,甚至於滿足大國戰爭所需呢?”

    “什麽?!”

    趙四終於忍不住驚呼而道!

    甚至於一時之間,都顧及不上此刻正位於秦王殿下麵前,如此失態可著實是有違禮數!

    他隻是難以置信般愣在當場,嘴中不斷喃喃說道。

    “小人也隻是偶有聽說,似乎早在十國混戰時期……有宋國便掌握此等密法,可將鐵塊輕易化為精鋼!但如此神奇技法,卻因宋國之覆滅而自此消失於世!成為九州之憾!”

    言及此處,趙四臉上顯露出難以抑製的遺憾之色。

    對於熱衷於煉鐵一道的他來說,此生無緣於此等神技得見,可當真是遺憾至極啊!

    “不錯!十國爭霸時期,宋國是有此等密法!且在宋國覆滅之後,如此神技密法卻也並未消失於世,而是伴隨宋國嫡皇子之消失而至此消失匿跡!”

    高進緊隨其後,斬釘截鐵般肯定而道!

    且不等趙四來得及有所反應,卻又當即緊跟而道!

    “而此等神技密法,卻在十數年間流落九州,而後幾經波折輾轉,最終卻意外落於我手!”

    “什麽?!”

    趙四聞言更是大驚!

    卻是萬萬未曾想到,那等神技密法,竟然會在機緣巧合之下,流落在麵前這位年輕的高大人手中!

    但不過轉瞬之間,他無意瞥見偌大的王府大殿之中,竟僅有自己與高大人和秦王殿下三人而已!

    除此之外,卻是多餘一位婢女侍從也未再有!!

    當下腦海中心思電轉,卻是又聯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為此他剛欲開口,卻又硬生生再度憋回肚中!

    隻因他心中明了,此等想法之驚世駭俗,絕非自己一介草民敢有任何妄自揣度!

    否則……頃刻之間,一個閃失,便會性命難保!!

    “這、這……那我王與大人喚小人前來,莫非、莫非正是與此等密法有何關聯不成?”

    念及此處,趙四非常知機的選擇避而不提,絲毫不問究竟是如何獲得此等神技密法,隻問如此重大之事,卻又與自己有何幹係,或自己身在其中,又能夠起到什麽作用呢?

    “不錯!趙四!本王命你前來,正因信重與你!故準備由你趙記鐵鋪,全權專營此事!負責落實此等密法,對外嚴格保密!且自此趙記鐵鋪,盡數收歸國有,予你一二幹股,細心打理此事!”

    正在此時,卻隻聽秦王殿下豁然起身,登時插口而道!

    “這……”

    趙四聞聽此言,當即頭腦發懵,心中駭然無比,卻是萬萬未曾想到,秦王殿下竟會將如此重任交與自己!!

    這令他一時驚駭之餘,瞬間便忍不住連忙叩首,心神激蕩般接連高呼而道!

    “我王如此信重小人!小人感激不盡!定會全力以赴,誓死不負王恩!!”

    “哈哈哈哈哈!如此甚好啊!”

    趙政聞言當即哈哈大笑,旋即望向高進,示意接下來便交給他了。

    高進見狀當即神情一肅,卻是一改先生之言,直呼大名而道!

    “趙四!既有王命在前,本官現命你為軍器監暫代主事!全權主持密法煉鋼一事!倘若表現優良,擇日即刻擢升!”

    “小人……不!臣……領旨!!”

    趙四聞言,更是大喜過望,不曾想竟還能由此入仕,竟能在郡中混得一官半職!

    即便他心中明白,若非舉茂才入仕,即便入職也永生不被朝廷所認可,隻可在當地暫且留任而已,且俸祿也不會由中央朝廷撥付,而是由地方財政承擔。

    故而這種官職,大多為閑散無用,處置人情之地方性臨時官職。

    且無品無階,甚至被戲稱為‘小官’、‘假官’。

    但即便如此!

    對於寒門出身的他來說,此生若能夠混得小官、假官之位,卻也足以告慰先靈,榮耀宗族了啊!

    “誒,既得官職……卻又豈能無字?”

    趙政聞聽趙四之名,實在無法想象,日後趙四這位軍器監主事,被旁人直呼大名的景象……

    故而,當下便擺了擺手,示意既賞官職,便再隨之賜字吧。

    “唔……趙四、趙四……”

    於是在趙四緊張而又興奮的注視之下,隻見秦王殿下靠在榻中,一隻手斜撐住身子,一邊最終喃喃念叨著,一邊思索著究竟該賜何字為妙。

    不過這次賜字,相比於前兩次可就輕鬆隨意的多了,不過數息之間,趙政便偶有所得,忍不住失笑般當場而道。

    “那便為你賜字……留能吧!”

    “多謝我王大恩!多謝我王大恩!!”

    趙四聞言,根本就不管殿下所賜何字,連忙便欣喜若狂般連連叩首,感謝殿下大恩大德!

    此番賞官賜字之恩,無異於再造之恩啊!!

    所以無論秦王殿下所賜何字,卻又有何不同呢?

    就算是秦王殿下賜字為阿貓阿狗,那也是由秦王殿下親口所賜,是令旁人羨煞不已的金口玉言啊!

    而秦王殿下此舉,看在一旁的工部侍郎高進眼中,更是忍不住微微頷首,心中讚歎不已。

    他並不清楚殿下與趙四及趙記鐵鋪之淵源如何,本還在心中頗為擔憂,這趙四之人究竟能否百分之百的可靠與信任。

    但殿下此番輕而易舉之舉,不過是多賜一字而已,卻已足以令趙四感恩戴德,永生再難有絲毫反叛之心了!

    殿下禦下之手段……不過覆手之間,便足以令人讚歎啊!

    “既如此……留能,你明日便挑選可靠匠人,人數暫不封頂……切記!技藝純熟與否無妨,是否老實可靠為先!”

    感慨之間,高進也並未忘記正事,當下便開口吩咐而道。

    此間之事涉及鍛鋼密法,最為重要之先決條件卻非能力強弱,而是品行是否可靠。

    否則,若果真泄露而出,則勢必將引起天下動蕩!

    “喏!臣……遵旨!”

    趙四聞言之下,當即收攏心神,慌忙正色而應!

    “待匠人齊聚之後,本官便為你等教授鍛鋼密法!”

    鍛鋼密法一出,趙四心神皆震,卻是忍不住當即抬頭,目露期待般詢問而道。

    “大人!卻不知……此法究竟為何?!”

    高進聞言隻是輕輕一笑,而後挺直腰背,麵露自豪般朗聲而道!

    “此法便為……炒鋼法!”

    ……

    “高進者,原宋國嫡皇子,後官至大乾工部尚書也。

    進本為宋國嫡出皇子,後宋滅於魏,故隱姓埋名,流落九州也。

    因其所攜宋鍛鋼之密法,被驪大肆搜捕,久無所得。

    神武十二年,進偶得大乾九皇子趙政封秦王,封地秦川郡。

    入秦三月,凡賑災濟民、提振商貿、興修水利、改製稅法等措施令法,皆為利國利民,功在千秋之大善也!

    進備受感召,心神激蕩,故跋涉千裏,遠赴秦川,親獻鍛鋼之密法於秦王,直言‘天命在秦而非宋,此大宋亡國之法,孰為大秦興盛之法也!’

    秦王大驚,拒之不可,無奈受之。

    遂擢升進為大秦工部侍郎,後直入大乾工部尚書,為國之柱梁也。”

    卷十六·高進列傳第七